足迹
待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5部分(第1页)

姑嫂两人抱作一团,互相安慰。

躲在门外的卫国公夫人摇头笑了笑,悄无声息地离开。

时光如梭,一月后,大军在大庸最西边的城镇驻扎,稍作休整便迅速投入到边境战争中,驱赶侵占国土的胡人。

边境战火如荼,盛京在表面的平静下,同样波涛汹涌。

随着恭王进一步掌控朝政,皇室中曾被嫡血打压地翻不了身的旁血纷纷崛起,不少闲散王爷归顺到恭王羽下,陆续出现在朝堂上,恭王的亲妹妹琴夙公主更是成了贵妇们真相拉拢的对象,风光更胜两位嫡亲公主。

在愈发严峻的局势下,卫国府的处境也越发危险,安若澜等人行事不得不小心小心再小心,就怕被抓住尾巴。

偌大一个国公府,家里的顶梁柱又不在,卫国公夫人既要照顾生意,又要打理前后院,加上跟贺记的合作刚起步,有许多事要处理,一个月不到她便心力交瘁,她不得不把府里的事交一部分给安若澜跟卫韶一齐打理,如此才得以喘口气。

打理家务是每个待嫁女子必学的学问,早在当年安老夫人教导安若瑾时,安若澜就跟着学了不少,加上她多次见识安老夫人跟慕容氏的手腕,出嫁前又正正经经学了一段时间,这会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因为功底够硬,接手没多久她就上了手,处理起庶务来不必经验老道的妇人差。

卫韶不由啧啧称奇,说她有打理家务的天赋,安若澜只说是耳濡目染学的。而在真正打理家务后,安若澜才理解到祖母母亲的不易,特别是祖母,她想着,若祖母不是嫁给了祖父,必定有更幸福的一生。

一开始,卫国公夫人并没有完全放开手让姑嫂两个打理家务。一段日子后,见府里井井有条,她才彻底放了心,把府里的事都交给了姑嫂俩。还耳提面命,让卫韶跟着多学点。

卫韶虽然跳脱爱玩,但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她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真的跟着安若澜认真学看账管事。一段时间下来也学得有模有样,卫国公夫人直夸她长大了。

姑嫂齐心,不仅把卫国府打理得有条不絮,还新建了许多规矩,经过整顿,卫国府的规矩比以往更严谨,因为分出了前后院,男女仆人不再能轻易接触,风气也大大改善,对此卫国公夫人表示喜闻乐见。

在整顿规矩期间。安若澜难免会受到一些国公府的老资格刁难,这是卫国公夫人早先预见的,之所以让卫韶跟她一起打理家务,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好在安若澜学了不少安老夫人的手段,不用卫韶出马就把那些老资格收拾得服服帖帖。

在危难之际,卫国府不仅没有乱成一团,反而更团结有序,这让许多担心卫国府却又不得不只能观望的人松了一口气。

然而再坚固的围墙也怕蛀虫,卫国府就恰恰有那么几只吃里扒外的蛀虫。

临近月底,安若澜跟卫韶聚在一起结算府内的开支。两人正商量着要不要给下人涨一涨月银,秦嬷嬷突然跑了过来,说是侯府里一个老姐妹生病,想告假回侯府看望朋友。

这是她跟安若澜商量好的。一旦库房有动静,她就寻借口来告假。

安若澜眼底眸光微闪,道:“正好我也许久没有回侯府看望祖母了,今儿就跟你一起走一趟吧。”

秦嬷嬷连声道谢,急切担忧的神色真切无比。

卫韶没有多想,把事情都揽了下来。让安若澜抽身。

回侯府的马车上,秦嬷嬷本想告知实情,然安若澜摇了摇头,示意她暂时不要开口,还用手指沾了茶水在小几上写到:“我明白,不必再提。”

秦嬷嬷会意,把话又咽回肚子里。

两人聊起那个生病的老嬷嬷,一路到了侯府。

进了二门,秦嬷嬷去看望生病的姐妹,安若澜则去了颐荣苑,直到傍晚,主仆两人才碰头一起回卫国府。

路上又是闲聊,并没有说任何要紧的话。

黑衣的暗卫跟了一天,没有发现任何端倪,又打听到侯府真的有个与秦嬷嬷相熟的老嬷嬷生病,确定库房的秘密没有被发现,这才撤了监视。

安若澜就是料到或许有人跟踪,才没有跟秦嬷嬷商量库房的事。

如此又过了几天,安若澜去千寻居看望钟四爷,并跟他要了两个顶尖高手留意卫国府的一举一动,得知监视着库房的黑衣人全部撤走后,她才展开行动。

这日,安若澜以娘家婶婶快要过生日为由,到库房挑选礼物,她没有拒绝库房总管跟副总管的陪同,故意装作挑不出合心意的礼物。见她露出为难之色,副总管十分热情地替她介绍了几件古玩珍宝,其中就包括前世那块让卫国府家破人亡的玉璧。

前世她心喜玉璧,私自昧了下来送给孟氏,是以她并不清楚这玉璧是外人偷藏进来的,还是府里有人偷龙转凤,方才之所以假装挑不出礼物,就是想试探一番,却不想还真的被她揪住了尾巴。

心念急转,安若澜故作惊艳地捧起玉璧,赞道:“这玉璧莹润通透,质地细腻入手冰凉,一看就不是凡品,且上面的雕刻十分别致独特,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珍品,真是难得。”

副总管见她喜欢,忙道:“少夫人觉得用这玉璧作礼如何?”

安若澜摇头,不舍地对库房总管跟副总管道:“这玉璧我很是喜欢,实在舍不得将它送出去,不知我可否拿回房里做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