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寡头1991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部分(第1页)

问题,噢,当然啦,这还是只是一个设想,具体的实施还没有正式提上日程。”

“是吗拉基米尔显然是打算在这方面做出什么承诺,但是霍多尔科夫斯基没有给他多说的机会。

“很好,很好,两个构想都不错,”打断弗拉基米尔的话头,霍多尔科夫斯基朗声笑道,“我全力支持你,弗拉基米尔兄弟,要做好政府方面的工作呢,你就不能胆小。不能怯懦,不能畏畏尾,你应该放开胆子,迈大步子,有了好地想法,好的见解,那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并且争取在第一时间把工作做到实处。”

说到这里,霍多尔科夫斯基沉了沉。而后继续说道:“现在在这两件事上,你不用考虑资金的问题。既然是守云的朋友,那我绝对会给你全力的支持,这多了不敢说,但是几千万的贷款我还是拿得出来的。嗯,你现在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一个人手的安排问题,对于列宁格勒政治***来说。你还是一个新人,所以自己地施政班底一定要统合好,这方面的东西你考虑过了吗?”

“已经考虑过了,”弗拉基米尔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伸进西装内里地暗兜,从中掏出一份摺叠的整整齐齐的文件,随手递给霍多尔科夫斯基,“先生可以帮我参谋一下,这是我打算在接任之后,安排在部分岗位上的人选。”

“哦?”霍多尔科夫斯基也不推辞。他伸手将文件接过来,展开后随意的看了一眼。

“伊戈尔。谢钦、德米特里科扎克、尼特莱。巴特鲁舍夫”霍多尔科夫斯基一边看,嘴里一边小声的嘟囔着。毫无疑问,这么人的名字对于他来说,都是相当陌生地,而文件中附带的个人简历,估计也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坐在旁边的郭守云来说,他的心里委实难以平静。

现在。随着弗拉基米尔的崭露头角,未来的一些风云人物已经先后进入郭守云的视线了,伊戈尔。谢钦、尼特莱。巴特鲁舍夫,再加上一个谢尔盖。伊万诺夫,“西罗维基”权力金字塔顶层的四大核心人物已经出现了三个。这也就意味着弗拉基米尔在迈向神坛第一步上。就已经开始铸造权力制衡的力量了。

就像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所说的那样,弗拉基米尔在总统之路上之所以能够走地那么顺当。面对大量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仍旧能够游刃有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有四大权力支柱:圣彼得堡帮、西罗维基、统一俄罗斯党以及温和改革派。

温和改革派以及统一俄罗斯党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这两大权力支柱中,凝聚了大量的苏联地方实力派人物,以及一大批的商界精英,他们带给弗拉基米尔的支持,来自于全俄地方以及经济界。而圣彼得堡帮与西罗维基,则是处在权力层面上的两大制衡力量。圣彼得堡帮内的成员,不是弗拉基米尔地老乡便是他的同学、校友,他们围聚在弗拉基米尔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以地域为统合体的政治团体。

那么西罗维基又是什么呢?很简单,西罗维基这个词,在俄语中的意思就是“强力集团”,而之所以称这个集团是强力集团,其根本原因在于,从戈尔巴乔夫执政末期地一九八八年,到普京执政地二零零三年,这一团伙在俄罗斯的权力体系中,势力增大了十二倍,其成员在俄权力高层中地比例从最初的不到百分之五,扩大到了近百分之六十。弗拉基米尔治下的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二十四名领导成员,有二十一位隶属西罗维基;七位总统特使,四位出自西罗维基;十二名内阁部长,四位是西罗维基成员

同圣彼得堡帮比起来,西罗维基的影响力更大,隐藏的更深,组织成员更团结,作风更果敢,手段更辛辣,而之所以有这个特点,并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该组织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前苏联时期的安全委员会成员,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克格勃成员。这个组织内没有所谓的民主选举,它的等级分明,权力分配方式异常严格,从组织结构到任命方式,完全套用的前克格勃的组构框架,用西方人的话说:“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权力金字塔。”

当然,此时的郭守云还有一个误解,他片面的认为,西罗维基从最初的足够到其后的展,都是由弗拉基米尔一手操纵的,但是他的这个想法是错的,因为西罗维基并非出自弗拉基米尔之手,它的真正创始人,就是他历来又恨又爱的老岳父——维克托。

………【第二六六章 行贿】………

深谋远虑的人,永远都是令人敬畏的,而作为郭守云的岳父,维克托显然就是这么一种人。

在当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这位受到排挤的改革精英,没有消沉,更没有随波逐流,他从一个掌握政治权力的人物,摇身一变投入了当时的安全委员会,也就是克格勃。可以说,从那时起,他的整个计划就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而真正意义上的西罗维基,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建立初级组织结构的。

以自己那深邃的眼光,维克托在当年就认识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将会从根本上引苏联权力层的重新组构,而这一场组构显然是声势浩大的,是任何一方政治力量都无法控制的。而要想在那种情况下有所作为,先要做的一件事,显然就是足够自己的政治力量,同时呢,出于政治观的不同,一直以来都崇尚集权的维克托,又与久加诺夫他们不同,他不喜欢什么所谓的民主政治,他喜欢一个听话的、能够有效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政治团体。所以,在经过一番考量之后,他的目光先瞄准的就是克格勃。

作为一个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强力集权部门,克格勃在苏联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它是一个政权机构,但是又不能看成一个机构,因为它的很多职权甚至凌驾于党政军三方至上,除了布尔什维克党地中央政治局之外。它不对任何一个机构负责,但是它却可以对把触手伸到任何一个机构的核心中去。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冷战之后,克格勃的触角更是广泛的深入到了苏联国家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五十万系统核心工作人员、三十万边防军、二十万国内情报及技术保障人员、二十五万国外谍报人员、一百五十万线人,每年过一百亿美元的基本开销,如此一个庞大的组织,它还能算是一个简单的部门机构吗?而它罗织起来地覆盖面又会大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个机构,英国情报部门给出的定义,是“世界上空前最大地谍报机构”,而美国中情局的定义。则是“红色恐怖的核心力量,至于说苏联人的说法。那就更有意思了——“千万不要在妻子的面前抱怨什么,因为她可能潜伏在你身边的蓝皮”。

维克托看重克格勃的最初出点,有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组织机构地庞大以及其势力基础的根深蒂固,他预感到,如果将来国家局势失控,那么克格勃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最为失意的存在。所谓的民主派,绝对不会让这样一个机构安安生生的存在下去。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集权的表现形式。

但是话说回来,像这样一个存在,是那么容易就被人打掉的吗?这显然不可能,克格勃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在经历漫长的建立过程之后,不是那么容易就被铲除掉地。先说,克格勃内部的很多人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内的精英分子,他们穿上克格勃的制服,就是一名特工,而脱下制服。那就是潜伏各自行业内的高端人才。其次,在接受了长期的克格勃内部洗脑与培训之后,克格勃成员的座右铭上就有了一个无法抹去的碑刻——“服从”,坦率地说,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性,甚至远远过军队士兵。这些人很少会有自己的思维,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到命令”、“解读命令”、“不择手段的执行命令”。

维克托要利用这一笔庞大地资源,而且他也真正地做到了。他的权力基础来源于克格勃,亲信出身于克格勃,而他所要打造地未来政权,也应该处于克格勃的实际控制之下。

郭守云现在虽然对苏联的历史变迁吃的比较透彻了,但是像这一类核心位置上的东西。他还是了解不到的。因为他还没有被维克托正式纳入这个核心机构当中。至于说霍多尔科夫斯基,他当然更不可能了解这些了。在他的眼里,维克托也好,索布恰克也罢,他们都是稍嫌过气的老东西了,俄罗斯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是属于他们这一类富豪的。

仅仅将弗拉基米尔递来的文件扫了一遍,霍多尔科夫斯基就已经失去了兴趣,因为那上面所罗列的人名,他一个都不认识,而且这些人所将要获得的职位,也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门。至于说一些比较要害的机构,弗拉基米尔没安排,而且他也没有权力去安排,那是作为市长索布恰克的职责权限。

“嗯,不错,不错,”装模作样的将文件扫了一遍,霍多尔科夫斯基随手又将它递还回去,同时笑道,“看来弗拉基米尔的工作还是做得很到位的,这样的话,我也就放心了。”

此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没有意识到,他所轻易放过的那份名单,不仅仅是弗拉基米尔的人名名单,同时,也是五大巨头的掘墓名单,在这份名单的那些人物,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青面獠牙的从幕后跳出来,恶狠狠的将几位巨头掀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