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绣出完美人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部分(第1页)

服的大伯母刘根娣一眼瞧见走在中间的余然,急忙站起身交待几句,要她回家告诉余奶奶先把核桃肉芝麻捣碎;把野麦捣烂;把肉馅拌好;把芦竹的叶子用热水泡好……余然点头一一记下,脑子里盘算着怎么安排现成的人手,尤其是那两个将她弃之不顾的小子。

回到家,和余奶奶说了大伯母要她转述的话,跑回楼上的浴室冲了个热水澡,将干毛巾裹好一头湿发,换上粉蓝色毛衣外套和黑色牛仔裤,蹦跳着下楼冲到中堂屋,眼光随便一扫,八仙桌上热气腾腾的早点尽入她眼内,豆沙芝麻馅的麻团、茶鸡蛋、奶黄包、葱油饼、熬得粘稠的血糯米粥。

“然然,快点坐下吃,一会凉的。”禁不住外婆的热情,坐到八仙桌上吃早点的齐敏慧放下手中的调羹,面带笑容的招呼余然坐到没人坐的朝南位置,顺手给她盛了一小碗血糯粥,剥了一个茶鸡蛋。

“震慧哥哥呢?”余然凉凉的目光掠过夹着葱油饼送入口的秦颂,吃着奶黄包的梅清佑,想着待会分派什么样的任务折磨他们俩。

“他去隔壁喊小军和阿华过来吃早点了。”齐敏慧温柔笑道:“外婆说,大伯母说的那些事就交给我们这些孩子做了。然然,一会你就坐在阳台下绣花,不要动手,免得把你手上的皮肤弄糙了。”就好像是约定成俗,余家小一辈的聚在一块的时候,都只准余然待在一旁看,不准她动手。

听到意料之中的答案,余然抿抿嘴唇,眼帘微垂,嘴角微翘,笑眯眯地回道:“好的,敏慧姐姐。但是家里只有一个石臼,不如大家轮流干吧。子敬哥哥,清佑,你们说好不好?远道是客,为了让你们俩位尊贵的客人充分体会我们乡下过年的乐趣,凡事亲力亲为才是人生一大享受那。”

秦颂和梅清佑对看一眼,达成统一战线,异口同声:“恭敬不如从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俩联合起来还愁玩不过一小丫头。瞅着余然的得意样,俩人眼底戏谑的笑意掩盖不住,一点点地往外溢出。

齐敏慧不打算参合表妹的生活,笑容依旧地旁观她和两名少年之间的明争暗斗。她心知,师从外婆的余然要走的路和他们不同,外在的风光全是用日以继夜的努力换来的,见过余然的付出,所以齐敏慧并不嫉妒她所得到的瞩目。天才都得靠勤奋来巩固,尤其刺绣,初学的时候,手指头被针扎得全是小小的淤血块是常事。

吃完早饭,在秦颂和梅清佑的帮助下,余然的绷架摆放在阳台一角,而其他孩子也都纷纷脱掉外套,挽起袖子,男孩子们争着拿石杵捣核桃肉,女孩子们都在厨房间煮赤豆,炒芝麻……

“然然,来看看,芝麻炒熟了没?”负责烧火的余华扶着厨房门大声喊道:“里锅的赤豆也烧滚了,要不要再添点柴火?”

“哦,我这就过来。”余然放下手中的绣花针,抬头应了声打算过去,不想中途被余军叫住:“然然,看看这核桃肉捣得碎不?”围在石臼旁观看的秦颂和梅清佑见她到了,连忙让出一张位置来。

“等下,我先去看看芝麻和赤豆。”

余然走到水池边,洗干净双手,先把倒穿的宝宝衣穿好,拿起锅铲在铁锅里翻炒了几下,看看芝麻爆香了,掉头对紧跟在后的齐敏慧说道:“敏慧姐姐,可以拿出来了。”说着,她放下锅铲,把位置让给表姐齐敏慧,站到里锅的位置,打开锅盖,拿起一把铜勺舀起一勺子赤豆,用筷子戳了几下,赤豆还不算烂,於是抬头对趴在灶旁的余华说:“里锅还要多烧几个稻草结,然后捂一会。”

“那我再烧一会。然然,那些萝卜都要擦成丝吗?”余华点头,手指指向她妈一早洗干净送过来的白萝卜。

“要做四家的团子呢。”

余然耸耸肩,朝听了她的话后摆出一付垂头丧气模样的余华和哑然无语的齐敏慧。往年这种事都是大人聚在一块做的,今年家里的长辈撂挑子,说是要锻炼他们小辈的能力,於是把拌团子馅的活计都丢给他们这群十来岁的孩子。还好,他们没说包团子、揉年糕这类极需要经验的技术活也给他们做。

“芦叶黑木耳香菇拿热水泡好没?猪油有没有熬好了?肉馅买回家没?油面筋弄碎没?青菜在水里焯过没……”

越往下问,两位姐姐越是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回答妹妹的连珠似炮的问题?余然看她们俩都不回答,秀气的眉头不由皱紧,重重地叹口气,心道,原想当个甩手的掌柜,没想到伙计不得力,掌柜还得亲自出马。

“敏慧姐姐,你把芝麻给子敬哥哥他们送去,让他们尽量捣碎点,核桃肉也是。”余然拿起水勺往锅里一边加水,一边吩咐:“阿华姐姐,烧火,我要烧点热水泡芦叶香菇木耳,还要焯下青菜,等剁青菜的任务就交给子敬哥哥他们。”体力活自然得让男孩子干,她们女孩子打打下手就可以了。

“然然,你看看这核桃肉可以了不?”齐敏慧拿调羹舀了一点核桃肉跨进厨房,余然歪头就着她的手看了一眼,评价道:“让他们稍微再捣碎点,不然包在团子里不好吃。”说话的同时,她忙着把一个个白色的大搪瓷脸盆一字摆开,挨个把干香菇、干木耳、以前晒干的芦叶丢进,只等外锅的水开。

“然然,今天的馅料你拌吗?”余华往灶膛里塞了几个稻草结,趴到灶旁,看妹妹井然有序地安排所有的事情。

“奶奶说,今年包团子的馅料全部由我们小孩子自己动手。”余然抬头笑笑,手里切生猪油的动作不停,等焯好青菜,她打算熬猪油。萝卜丝馅料里面放熟猪油比较香,吃在嘴里口感特别好。

“弄得不好吃怎么办?”余华眉头打结。

“没关系的,可以先包两个尝尝味道,味道不好的话,我们可以再加调料。阿华姐姐,水开了的话,就把芦叶香菇木耳它们先泡下。我先到外面去洗下砧板和刀。”余然低头,将切好的生猪油全部丢进白色的搪瓷大脸盆里,嘱咐了几句,抱起砧板和刀到外面院子的水池里,拿洗洁精慢慢洗干净。

“然然,核桃肉和芝麻捣好了。现在捣什么?”秦颂笑嘻嘻地拎着一根捣杵凑到余然跟前,斯文白净的脸庞上一点劳动过后的红晕都没。

“把那篮子野麦捣烂,记得要捣得特别烂。我们做青团子青糕的水就全靠你们了。”余然笑得比谁都灿烂,捣烂野麦可是个体力活,就算他们几个轮着来,也会觉得无比吃力。何况她还准备了青菜馅的活给他们。

“然然,水滚了,快点来焯青菜。”负责烧火的余华大声喊道:“香菇木耳泡好了放到哪去?”

“放到院子里来。”

“然然,野麦捣得这么烂行吗?”

“然然,快来熬猪油”

……

59 年前下

过年做团子和年糕是余然家乡的风俗,粉是自家加工的,粳米和糯米各占五成,这样做出来的团子和年糕才好吃,软糯中带着点粘牙的口感,既有粳米的韧性又有糯米的香糯。不仅初一那天要吃面条煮年糕,面条代表着长寿,年糕预示着步步高升,连年前祭祖摆放祭品的台子上,也要放新做的年糕和团子。

“然然,不做黄团子吗?”表哥齐震慧双手握紧石杵努力捶着石臼里切碎的野麦,黄绿色的汁液伴着他的动作,不住往外飞溅。

他是青团子和黄团子的忠实爱好者,青团子是用野麦捣出来的汁,用少许石灰澄清后的青水加上热水和的粉;黄团子则是用煮烂捣成稀泥的南瓜揉的粉团,两者都采用纯天然的材料,无任何色素。加了青水的粉里透着一股子野麦的清香,裹在打得很细,散发着桂花香,口味微甜的豆沙外面,吃在嘴里的味道特好。而用南瓜揉的粉团色泽俏丽,口感稍甜,加上喷香的核桃肉馅或芝麻馅,蒸团子的时候底下再衬上一片片散着清香味的芦叶,碧绿陪鹅黄,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余然端了一脸盆冒着热气的赤豆放到水池边的洗衣板上,歪过头,眉眼弯弯地问:“震慧哥哥,你要吃黄团子那?”

“好久没吃了,我妈胃不好,家里也就不怎么做这些东西吃。”

齐震慧松开手中的石杵,抬手擦拭额头淌下来的汗水,白皙的脸颊因为运动染上了红晕。有些活看着轻松,干久了才知道,都是体力活。他一屁股坐到一旁的竹椅上,挠挠头发,端起小方桌上温热的茉莉花茶,咕嘟嘟一口喝干净。

“累了就休息会吧。反正我们也不急,还有一下午的时间。”余然走到石臼前,弯腰抱起石臼,把里面砸烂了的野麦倒进搪瓷脸盆,尔后在里面放入新的野麦,拿起石杵,节奏缓慢有力地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