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部分(第1页)

就让我带来孝敬你,让你一定要收下。”

“不行、不行,我不能收,我绝对不能收。”赵水姫态坚决的说。

“姑姑,如果你坚决不收,那我也不敢到家里来吃饭了,那我现在就走。”说完赵卫东站起来就准备走。

“卫东,你干什么,坐下,不能走。”赵水姫大声说道。

“姑姑,我坐下来都行,但是这些钱你要收下来。”

赵卫东的态度非常坚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姑姑才勉强将钱收下来,赵卫东抹了头上的汗,孝敬长辈一点的钱都这么难。这不能怪姑姑态度坚决,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整个社会都钱很少,农村更是钱少,县城几百块钱就可以买一栋房子,农村房子估计也就百把块左右,也难怪姑姑一直不肯收。

“姑姑,你坐一下,我去把伙食费给大嫂。”说完赵卫东就走到厨房对朱巧月说:“大嫂,我到这里给你添麻烦了。来,这一百块钱的伙食费我就交给你了。”说完赵卫东就准备拿出一百块钱给朱巧月。

朱巧月听到赵卫东说一百块钱做伙食费,她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她不由自主的问道:“你说什么?”

赵卫东又说:“大嫂,我把一百块钱的伙食费给你。”

赵卫东拿出钱来递给朱巧月,她一把就拿过赵卫东手中的钱,在手中捏得紧紧的,口中说道:

“自家人还客气什么,你拿得太多了,真的不要。”

朱巧月知道在农村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少,口粮、山茶油和生产队的各种经济作物都是分配给社员,年底分红时再统一结算,有多余的就是分红,不够的就是欠生产队的款,自己平常口袋里只有几块钱,连五块钱都很少见到,这一次一下子见到一百块,那可是十张大团结,心情无法不激。

表弟在自己家吃饭,到时候生产队的口粮肯定也是划给自己家,口粮又是用表弟的工分分红支付,他等等是吃自己的口粮,其实就给自己几块钱的油盐钱也就行了,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猪肉一年也买不了几回,没想到给自己这么多的伙食费,她感到自己的脸发烫,知道收表弟的钱不厚道,她想把钱还给他,可是就手伸不出去。

看到朱巧月嘴里说着不要,但手里的钱却抓得紧紧的,赵卫东心里想到现在的人太缺钱了,赵卫东说:

“大嫂,你就收下吧,我们都是亲人,还客气什么,我本来想给小外甥们买点好吃的东西,可我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就你自己买好了。”

“表弟,这么多钱,我怎么好收下来?”朱巧月还在犹犹豫豫的说着。

“大嫂,你不要再说了,就这样吧,我就去陪姑姑坐一坐。”说完赵卫东就回到外厅陪姑姑坐着说话。

过了一会儿,二个外甥女和一个外甥,都一起背着书包跑回到家里来,她们都在大队小学读书,赵卫东知道,大的是十三岁的梁礼珠,是一个长得很甜很白的少女,农村的女孩子晒太阳绝对是少不了的,她好象晒不黑似的,是一个乖巧的聪明的女孩子。

老二是十一岁的梁礼娇,是一个娇小黑瘦的小女孩,小外甥九岁叫梁礼兴也是瘦瘦小小的小男孩,他非常熟悉她们,毕竟跟她们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多,他自从考上大学后离开了,毕业后又分配在外地,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

只是在后来有听老爸讲过她们三人长大后的情况,梁礼娇是一个很乖、很孝顺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家庭困难,家里人让她不要上初中,她就听话没有再去念初中,小小年纪就回家帮助做事,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同村的拖拉机手,据说那个拖拉机手的脾气很不好,经常喝多了酒打她。

梁礼娇,家人本来也是让她小学毕业就不要再念了,在她的强烈坚持下家人只得同意她继续上初中,念到初中毕业,估计是没有考上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里,长大后嫁到外村,很少回家;梁礼兴在县一中,念到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中专,也就回村里务农。

在原来的空间里自己因为那个时代,营养少个子长得矮,十六岁,可以说是孩子,自己记得到这里插队只能拿半劳力的工分,个头跟一般的成年人相比矮了差不多一个头,在接触的人倒是跟梁礼珠年龄最相近,因此接触比较多,有经常在一起说说同龄人的话。

梁礼珠只有读到五年纪,就没有再读书了,家庭困难是一个因素,关键还是父母亲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念到五年级,知识已经很够用,而且农村都有个更不好的观念,女儿都是要出嫁的,是别人家的人。

而且这个时代农村嫁女儿都要收财礼的,但这时收的财礼都很少,都没有卖一头猪的钱多,更觉得女儿不值钱,有很多的社员干脆不让女儿念书,会让女儿去念书的在农村还算是比较开明的家庭。

赵卫东对她们都很熟悉,看着她们三个人蹦蹦跳跳无忧无虑的样子,他也被感染了,脱口说道:

“礼珠、礼娇、礼兴,你们三个放学了。”

“你的谁?你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梁礼珠疑惑的问道。    第二天早上六点,赵卫东和老爸一起到汽车站,送老妈和弟弟上前往省城的客车,赵卫东和老爸看着客车渐渐的远去,直到看不见了才慢慢往家里走去。回到家里,赵卫东今天上午也要出发去插队的地方,因为老爸现在是县委第一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革委会的行政科主动安排了一部吉普车送赵卫东到周坑大队报到,老爸不同意,让行政科帮助联系一部顺道的货车跟下去,行政科就按要求联系了一部林业车队的运木头货车,要到周坑里面的源尾大队运木头,上午八点半出发。

赵卫东终于登上前往源尾大队运木头的车子,他坐到驾驶室内,看了一眼瘦高个子的驾驶员,感觉有点面熟,赵卫东感到有些奇怪,自己这一世在县城的时间很有限,可以肯定是没有见过的,但又怎么会有面熟的感觉?赵卫东十分疑惑,他就跟问驾驶员说:

“师傅,你好,请问你贵姓?”

“免贵,姓伊,我们的年龄应该相差不大,我叫伊宏平,你叫我小伊吧。”伊宏平回答说。

听到驾驶员说他姓伊,赵卫东马上醒悟过来了,难怪会觉得他面熟,原来前世下乡插队搭的便车,就是他的车,难怪会感到面熟,历史真是惊人的一致,只是自己跟前世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只是小伊他不知道,虽然说前世今生他都是一个十六虚岁的少年,前世由于生活在物质馈乏的年代,小孩子大都营养不良,个子都比较小,自己也一样,跟成年人相比矮了差不多一个头,完全还是一个小孩子,因此跟小伊跟自己也交流得很少,而且这个时代的驾驶员是非常牛叉的,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杀猪,二嘟嘟”,最牛叉的职业是杀猪,第二牛叉的就是开车的师傅,跟你一个小屁孩废什么话。

可今生的赵卫东虽然年龄是一样,但身高体重,已经超过多数的成年人,心理成熟就更不用说了,为此小伊的话明显多了很多,赵卫东开心的说:

“行,我就叫你小伊,我叫赵卫东,你就叫我小赵好了。”

“小赵,你是去下乡插队是不是啊?”伊宏平问道。

“是啊,我是去周坑大队下乡插队。”赵卫东回答说。

“我听我们车队的领导说,有县里领导的小孩要搭便车,你爸爸都是县领导,给你安排一个工作还不容易,干嘛还让你去下乡,吃那个苦。”

伊宏平不理解的说,他觉得自己都能进林业车队,赵卫东的父亲还是县领导,给自己的小孩子安排一个工作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干嘛要把小孩子送到农村去当农民,当农民多苦啊,象自己当驾驶员多好,职业好,什么人碰到都是师傅长、师傅短的,工资又高,外快还不少,运木头的时候随便买一付床板带到外面卖,都可以兼十几块钱,一个月带几次就能多兼一个月的工资,如果胆子大还能赚得更多,他觉得这些人真傻,有权力都不懂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