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部分(第1页)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白金汉宫现有三处对外开放,赵卫东和笪铃君两个人只能看这几个地方了,禁卫军的换岗仪式,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每年4…9 月时上午11:30至12:00都会举行的换岗仪式,其他月份每两天11:30举行一次,在军乐和口令声中,作各种列队表演,并举行的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

今天时间还早赵卫东也不想等,就看了看穿着古老军装站岗的士兵,走马观花看了位在宫殿南侧的女王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还有皇家马厩,没有什么东西看,但总算看过了白金汉宫。

离开了白金汉宫,赵卫东与笪铃君开车走了,笪铃君问:

“现在去那里?”

“我们去看大笨钟。”

“行,就去那里。”

看样子笪铃君对伦敦还挺熟的,她很快就来到了位于伦敦西敏寺北端的议会大厦98米高的钟塔,这个大本钟建于1859年。

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每当议会召开会议的时候,大钟上方的灯就会点亮。

一到夜晚,大钟在灯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浮在夜空中,从对岸观望更觉壮观。

大本钟有四个钟面,每个钟面各由312块乳白色玻璃镶嵌而成。透过玻璃,时针和分针清晰可见。

大笨钟是中国人给大本钟起了一个可爱的外号叫做“大笨钟”。大本钟代表了英国古典文化,是伦敦的标志,也是英国人的骄傲。

在以伦敦为背景的电影中,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大本钟的身影。电影《第三十九级台阶》中,男主角用双手吊在大本钟的时针上,跟制造爆炸的歹徒做着殊死搏斗,分针每走一秒都让人心惊胆战。 负责大本钟钟塔工程的人叫做本杰明·霍尔,人们便以他名字的爱称尊称这座时钟塔楼为“大本钟”。最初这个名字只是赋予塔中那座13吨重的大钟,如今却已成为整个塔楼的名字了。

建造之初,英国皇家天文馆就要求大钟每个钟点的第一响准确到误差不超出一秒钟,对于这个带着笨重的机械敲击装置、指针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中的巨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是太苛刻了。

不过,最终大本钟还是按照要求建造完毕,并且表现良好。仿照剑桥的大圣玛丽教堂,每个准点敲响的钟声,配合了如下的词句:

“愿这个钟头的分分秒秒,上帝导我前行,以主之能,佑吾民平安。”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

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自从1859年投入使用后,英国政府每隔五年就要对大本钟实施维护,包括清洗钟体、替换大本钟的报时轮系和运转轮系等。

赵卫东与笪铃君走马观花地围着“大笨钟”转了一圈,细细远观一番,后面因为肚子饿了,就先吃餐饭后再继续游览。

赵卫东决定去大英博物馆,这个地方更值得看,本来想中午到来看样子不会开放,没想到中午也没有闭馆,而且还是免费的,真是难得。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大的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支撑起三角顶门楣,三角形中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有展品400多万件。 大英博物馆内主要分为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

埃及文物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7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

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

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在中国文物陈列室内展出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玉琮、玉刀、玉斧,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铜镜,汉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青瓷,唐三彩及经卷、丝绸、绘画,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瓷器,元代的青花花瓶、釉里红瓷器,明代的掐丝珐琅等。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等。

看到这一切,赵卫东感到无比的悲哀,中国在几百的历史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无数的最珍贵的文物不能在自己的国家看到,竟然要在别人的国家博物馆来看。真的,中国再不能落后下去了,落后就可能挨打,落后就有可能亡国!

……    澄甫公在杭州国术馆任教务长时,一位少林拳师躲在走廊转角后面,突然向澄甫猛扑。时值寒冬腊月,澄甫公双手合拢于棉袍长袖之内,手臂即在袍袖之内轻轻一迎一送,拳师跌出丈外,叩首谢罪。

澄甫公善于用剑。杨家所蓄之龙泉剑,往往为“半开口”,即剑刃不开口而剑尖开口,锋利无比,可剁穿铜钱。

澄甫公剑法精妙,比试时不欲伤人,用竹剑点人手腕脉门,令对方兵刃脱手。张秀林之刀法、枪法久享盛誉,所用枪杆粗如童臂。一般武师抖白腊村,均为上挤下采。张秀林双臂抱住大杆,用腰劲左右甩打,无人敢当。

张公与澄甫公闭门切磋技艺,张公用大杆,澄甫公用竹剑。张以中平枪法出招,有翻江倒海之势。澄甫公大叫一声:“大哥站稳!”闪身进步,剑随身到,点中张公手腕,枪杆落地。

澄甫公自谦日:“大哥年迈,身手稍缓,否则难以近身。”景华师与澄甫公对剑,手腕每每被其点中。澄甫公教景华师剑法,将柚子(上海人俗称“纹旦”)皮数块,悬挂于屋梁下不同高度与角度,令景华师手执宝剑,足踏九宫步,往复穿行,目光顾及任何一块柚皮,即刻眼到身到、身到剑到,刺穿柚皮。

练到百发百中之后,将柚皮换成桔子,最后又换成铜钱大小之金桔,如果仍能百发百中,则点人手腕脉门,好比探取物,易如反掌。除单练之外,尚须对练黏剑、散剑,训练过程甚长,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杨家太极枪素负盛名。因班侯公性躁劲猛,其母命其摘去枪头,以免伤人,帮杨家练枪均用无枪头之白腊杆。班侯公上阵对敌所用之钢枪重37斤,竟然被班侯公练大抖枪时抖断,其太极内劲,何等浑厚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