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始皇谣言其一为打赏加更(第2页)

扶苏满脸尴尬之色,却也只得应下,这天天念屁股坐死人,别人该不会以为我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癖好吧!

[嬴政打下的这份家业大的吓人,以至于他在给自己取封号时候煞费苦心。

最早有传是李斯,也有传是叔孙通上表称:泰皇。

《史记。秦皇本纪》记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而司马贞写的《史记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

泰皇也是楚国神话里面的至高神——太一,又称太昊。

而始皇觉得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不好听。

也确实,这名字换成今天就是一蕞尔小邦的君主称号,就这还因为华夏翻译始终追求信、达、雅的原则,不然那就得翻译成——东南小蛮王。

而嬴政将泰字去掉取皇字,又把商朝用过的帝号拿出来用,当然也有说是五帝的帝。

称:“皇帝”,寓意:功盖三皇,德高五帝。

皇:大也,煌煌盛美。

帝:德象天地,父天母地,为天下主。

而至此华夏最高统治者都沿用这一称号,持续两千多年。

而后又将朕这一词定为皇帝专属自称。

《说文解字》:“朕,我也,阙。”

最早这个字和我们现在自称我、俺、咱其实是一个道理,并没有特殊含义,谁都可以用,比如屈原《离骚》中写到:“朕皇考曰伯庸”

而始皇打下的这份家业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几乎统一所有已知文明、已知区域,而后行郡县制度、废分封。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后世华夏无论内乱、外族入侵,有志之士都以一统天下为己任,不管打了几百年都必须要一统。

使得华夏未像欧洲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碎成一个个小国。

始皇功莫大焉!]

李斯又一次没有抢过叔孙通,刚准备行礼只见叔孙通已经行完礼朗声说道:“陛下,臣觉得后人称陛下为千古一帝不妥!”

李斯……咦,不对劲,十分有十二分不对劲。

嬴政正想问话,诸臣正想呵斥,又听的继续说道:“陛下之功光耀万古,虽不知罗马帝国有多大,可猜想能被后人称之为帝国,想必疆域人口就算不如我华夏也差不了多少,却分裂成无数小国。

华夏幸有陛下横空出世,才免得我华夏沦落至此。

所以臣认为,陛下称千古一帝不对,陛下该是千万古一帝才对。”

正在看天幕的李贽只感觉自己气运被夺。

李斯再次握紧双拳咬紧牙关,才没骂出声来,你们儒家不要脸无耻,孔子孟子教过你们奉承君王吗?

这词不是应该我来说,然后你大骂我一顿,然后陛下发怒呵斥你们吗?

你是不是还要对孔子孟子发誓?

“臣知陛下觉得臣在阿谀奉承,可臣句句皆为真心之言,臣对孔圣、孟圣、儒家各代先贤立誓,若有半句假话五雷轰顶、死后烈火加身。”随后儒家诸位博士也是行大礼朗声立誓。

“哈哈,诸位博士不必如此,朕信各位,朕只是好奇,诸位此前不是还劝朕分封吗?

怎么后人提我废分封、行郡县。诸位倒还夸朕了?”

叔孙通是一个实力演技派,眼泪那是说流就流出来,哽咽着说道:“陛下,臣等以前愚昧无知,曲解圣人教诲,以为行分封之道便是王道,今日才知天下定于一才为王道啊,臣等有罪。”

各位博士也是演技派,都哭着跪下称有罪,整个朝堂都是儒家官员的哭声,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李斯和朝堂诸官员那是欲哭无泪啊,你们儒家不要脸,呸,太不要脸了,你说的可是我们的词啊!

[而在讲始皇和他秦朝的故事之前,咱们先来盘点一下始皇身上那些似真似假的谣言。]

[第一:秦始皇并未一统天下,直到他死都没有灭掉卫国!

而对于原因有以下两种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