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吕奉先在此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机会19(第1页)

很快,董卓废少帝、立新皇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京师,然后是整个司隶,并迅速地向着大汉其余十二州部传播。

天下豪强、世家无不震惊,士人奔走相告,或是唾骂董卓大逆不道,或是畏惧董卓恶如豺狼,或是怜悯汉室遭逢大劫。

各州刺史、州牧,乃至太守、县令,心思各异,心怀汉室者有之,尊奉朝廷者有之,割据地方者有之,顺势而为者亦有之。

袁术、袁绍两人,高举汝南袁氏大旗,乘机结交豪杰义士,抑或州郡官吏,所过之处,各地官长无不恭敬礼遇,献上钱粮、布帛、兵甲,乃至麾下士卒、家族子弟。

反观洛阳官吏,则一边愤恨暗骂董卓,一边又感慨世事无常——灵帝尚在之时,之所以扶持宦官蹇硕任上军校尉,全权统帅西园新军,分大将军何进兵权,就是因为想立庶出幼子刘协为继承人,而非嫡长子刘辩。

刘辩为皇后何氏所出,但却因为灵帝之前的子嗣全部无故夭折,何氏害怕儿子也重蹈后路,所以就将他养在了宫外,养在了道人史子眇的观里,因此与皇帝刘宏关系疏远,不被喜爱,甚至刘辩也被民间称作“史侯”。

与之不同的是,刘协为王美人所出,但刘协出生之后,王美人就被皇后何氏忌恨毒杀,而后刘协被暴室啬夫朱直喂养,足岁后又被灵帝生母董太后亲自抚养,与灵帝关系也很是亲近,且宫中之人多称其为“董侯”。

故而灵帝一直未立太子,甚至死前更看重的也是皇子刘协,而刘协支持者则是阉宦及董氏外戚,如骠骑将军董重、校尉董承。

而刘辩的支持者则是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皇后何氏以及朝廷公卿,连带着各地刺史、太守也大多拥立刘辩。

如今董卓自认为与已死的董太后“同族”,也就是以“董氏外戚”自居,公然废立朝廷百官、地方大吏所拥护的“何氏派”少帝,转而扶立“董侯”陈留王刘协,梦想独揽大权。

可胜利果实已经被公卿百官吞下了,“董氏派”要想重新瓜分权力,那就只能从他们的肚子里面掏了,而这也是百官仇视董卓的原因之一。

甚至往夸张了说,朝中百官已经把对阉宦残留的痛恨转嫁到了董卓的身上——没办法,谁叫他董卓三天时间便否定了朝中所有人数年的努力成果,还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而且往事实上说,公卿百官历经千辛万苦,方才铲除了宦官毒瘤,但转眼董卓就又成了一个更大的毒瘤——董卓不像是受召来此铲除宦官的,反而像是给宦官们报仇的。

……

却说董卓退朝之后,时不时地就会记起丁宫之死,心情十分烦躁,行事也十分暴虐。

哪怕他大口吃酒,夜御十女,一觉睡醒后,已是第二日下午,眼睛酸涩,两腿发软无力,可他心里面却还是忘不掉丁宫那个老匹夫,忘不掉昨日他说的那些泣血之语。

不爽之下,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女婿李儒,想到李儒奸计层出不穷,觉得他一定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烦恼,出了心中这口恶气。

于是他当即就命人招来了正在司空府处理各类文书的李儒。

“贤婿啊,丁宫那老贼着实可恨,昨日大大地拂了某家面子,让某家好不容易借废帝一事所树立起来的威严直接扫地,不知贤婿可有什么计策,能够帮某家挽回颜面?”

看着董卓眉间的不快,李儒也立时端正了态度,开始认真思考董卓所提的问题。

不过一会儿,他就拱手对着董卓回道:“岳父,丁宫乃是司徒,名望一向很高,祸及家人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岳父想要挽回颜面,或者重新树立威严,那就只能选择向一个比司徒还要尊贵的人物进行重惩!”

董卓面上一喜,笑着问道:“那文优认为,谁是那个比司徒还尊贵的人呢?”

李儒阴险一笑,拱手即回道:“何太后!”

这个答案却是让董卓微微愣住,他本来以为李儒会说是袁氏之人,没想到竟然是那已经被废了的太后,一个被废的太后还能比丁宫的影响力大么。

见着董卓疑惑的表情,李儒也当即解释道:“何氏虽然被废,但却当了近十年的皇后,且还是废帝刘辩之母,身份足够尊贵,却没有外戚以及亲信,惩戒起来远比其他公卿更加容易,但光是震慑百官又已经够了!”

听得此言,董卓眉间一松,又是笑了出来:“那此事就交给贤婿了!”

李儒立刻抱手应道:“岳父放心,小婿保证不留后患!”

言罢,李儒即转身离开。

……

没过多久,李儒就以何氏害死董太后的罪名,率领武士强行将何氏母子迁到了年久失修的永安宫内。

而何氏母子没了权力,也没有亲信护卫,在朝中也没有心腹之人,因此只能哭哭啼啼地搬进了永安宫里面,如被打入冷宫一般。

幸好还有一个唐妃,对于刘辩不离不弃,自愿入永安宫内服侍他们母子,给这荒凉的宫室增添了一份难得的温情。

可是一夜过去,三人才早起用过清粥,李儒就又带着一批武士前来,其中一个武士还奉着一个礼盘,盘中放置着一壶御酒。

三人不明所以,却见李儒只一挥手,几个武士就将刘辩、唐姬拉至殿外,仅留何氏还在殿内。

何氏心下忐忑,又见李儒转身倒满了一杯御酒,然后随意地递到了她的身前。

“太后,这是司空所赐寿酒,还请饮尽!”

李儒眼中尽是轻蔑,说话也无半点礼仪。

何氏颤抖着双手接过酒杯,但端到口前,却怎么也不敢将这酒水喝入腹中。

“此真寿酒乎?”

何氏鼓起勇气,怯怯地看了一眼李儒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