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把梦写成小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8章 ta还是个孩子3(第1页)

那少女不再有抽搐般的反应,不再笑,更不曾说话,就那样将自己抱成一团,盯着窗外枯黄的叶子发怔。

我不能一直等下去,明天早上还要上班呢,一道问魂符打入她脑中,我看到了连我这个经历过几个世界的人都承受不起的一幕幕。

这个女孩儿叫施摇,差四个月十八天十六岁整,高三。

听村长说女孩儿叫王?的瑶比较好听,意思是美玉和美好珍贵。

但施摇的父亲不识字,户籍警问他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看到一个妇女推着婴儿车喊“Yáo”,户籍警就写了个“摇”。

摇,可以是摇篮曲的摇,也可以是摇摇欲坠的摇,摇摇晃晃的摇。

小时候,施摇跟随爷爷奶奶住,每天放学都会去捡各种瓶子、书本、报纸和纸盒子,她看到那一大蛇皮袋子变成一块、五块和十块,最多的一次卖了二十呢!

那是祖孙三个最开心的一天,奶奶给了她五毛钱让她去买小吃,她只花了一毛买了一块同学说过的金色包裹的圆形巧克力,那滋味滑溜溜的,入口易化,她十二年都记得很清楚,很甜微苦。

剩下的四毛她买了作业本和铅笔,她的田字格本正反面都写完了,已经没地方再写了,只好买新的,好在老师没有必须要求只写一面,反面也会用红笔改,她次次都能因为字迹工整得优。

那是四岁,她记忆力很好,所以读书很早,念了学前班,最开始是垫底的。

因为父母爷奶四口人凑不出一个初中毕业生,所以她上学之前是一片白纸。

自己的名字和家人的名字都是学前班的语文老师耐心握着她的小手教她的——爷爷施大江,奶奶桂香,爸爸施建军,妈妈南田田。

2007年,她出生于沿海落后的小渔村,他们家是外来户,听爷爷说他们家祖上在中原。

1942年太爷爷的父母带全家逃荒到星城,后来因为战争又逃亡到海边落了脚,但兄弟姐妹只剩下太爷爷一人。

爷爷说,庆幸的是星城打了三年也没有被侵占,否则太爷爷一家不选择苟且偷生就只能选择跳海而亡了。爷爷还说,星城打的可惨了,前后死了九万多军人和老百姓,留下十一万鬼子。

爷爷说,太爷爷年纪大了以后就会念叨一些往事,嘱咐最多的就是如果家里有了女孩儿不能重男轻女,要好好养她。

爸爸年纪小,专门问过为什么,太爷爷沉默了很久,最终告诉家人,当年黄河被炸毁之后大家逃荒没有吃的,不少人易子而食,他的大姐施立春就是被父母拿去换粮,只有十六岁。

九岁的太爷爷是在自己大姐背上长大的,饿着不肯吃大姐用命换来的东西,觉得是在吃大姐的肉,没想到半个月后年仅三岁的四弟施立冬就被人偷去煮了。

到达星城那天,所有人都在躲避战乱,十二岁的二哥施立夏在进城的第一天就被鬼子用刺刀挑死了。

接连失去两个儿子,太爷爷的父母把身为老三的太爷爷施立秋当眼珠子似的看护,这才得以安然长大。

三年大饥荒两位老人家也没熬过来先后去世,只看了爷爷刚出生的一面就咽气了,临终前一直在唤长女的名字,手还在半空扑棱着想要抓住什么,说着“你来接我们了”之类的话。

太爷爷到了六十,每每回想起当年就会说是报应,所以对爷爷更是千叮咛万嘱咐,爷爷自然耳提面命地答应下来。

直至九八年,太爷爷去J省打零工,遭遇百年不见的大洪灾被淹死,太奶奶安静接受不了打击也病逝。

因为尸体都没有找到就被处理了,所以家里只有一副太爷爷的灵位,每到清明、除夕、寒衣节家人都会带着她给太爷爷上香,并由她转述家里的一切,期望太爷爷能安息。

外公外婆是当地的渔民,一次出远海被风浪打翻了渔船,等被人救上岸时已经没气了,母亲生了一场重病,身体不太好。

爷爷奶奶都非常心疼母亲的丧亲之痛,月子更是照顾的很细心。

或许是逃荒而来,受了太爷爷太奶奶的影响,爷爷奶奶都没有重男轻女,也一直给爸爸妈妈灌输这个思想,所以全家人一心认为只要娃儿能好好活着就是最大最好的心愿。

家里虽然贫穷,但气氛特别和睦,她是被全家人宠爱的对象,而施摇本人也很懂事乖巧,从不会无缘无故惹家里担心或者生气,这几年经济发展的好了,家里条件也改善了许多,能供她到m市的重点中学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