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大唐搞建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傲娇颜师古(第2页)

这骂的也太脏了,老颜能受得了吗?

“你、你……”颜师古看了看李世民,咽下了喉头骂人的话。

“这什么拼音,在老夫看来不过旁门左道!余读书数十载,今已不惑之年,岂能被此歪门邪道动摇心中本真,忘却祖上教诲,有辱我颜氏门风!”

李世民刚要发作,便被李茵制止了。

颜师古这老头子是有点本事在身的,当然也有点小脾气。

不就是辩论吗?

放着,叫她来!

李茵喝茶,淡定无比:“既然拼音是歪门邪道,那以颜少监之见,该如何快速教化万民?”

颜师古鼻孔出气,这李茵面面的,一看就好欺负。

“这教化万民最好的方法,便是广开科举,大力支持学馆吸纳人才,增加录取名额。读书人多了,便能教导出更多的学子,录取的人多了,寒门学子也更容易出头。”

“那百姓呢?”李茵静静地看着颜师古。

“李庄主想的未免太过不切实际,若是百姓都去读书,那谁来耕种?谁来打鱼?谁来建房?”颜师古反问。

这时候甚至不允许百姓随便转籍,比如匠人的孩子,以后大概也要做个匠人才行。

此举就是为了防止大家都不去当匠人,以后国内无匠可用。

“颜少监,李某曾闻一词,叫‘耕读人家’,百姓们并非全年都要耕种,总有农闲的时候。大家在农闲时便可读农书,学道理,岂不美哉?况且耕种、打鱼、建房,都是填饱肚子的东西,百姓怎会轻易丢弃?”

颜师古不赞同:“李庄主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十人中有一人不农耕,影响是小的,可千人中若有百人放弃农耕,那影响可就大了。”

在李茵看来,这就是猜想型诡辩。

“颜少监可曾接触过百姓?”

“颜少监的十人出一如何算得?”

“颜少监可知对于百姓来说吃饭的家伙等同于何物?”

“照颜少监这么说,李某也可保证,百姓中敢于丢弃吃饭的家伙去整日读书的,万不存一。按大唐人口比例来算,不过多出千余读书人,这千余人耕种的粮食,庄子多养几十头牛便能种出,于整个国家又有何影响?”

“李庄主的万人出一毫无根据!”

“颜少监十人出一根据何在?”

颜师古闻言,胸有成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若是有读书的机会,那些人怎么可能不抓住?”

“颜少监没有饿过肚子吧?”李茵笑眯眯地:“颜少监可知道,远离京城的地方百姓只吃中午一顿饭?”

“在李某当上庄主前,庄上佃户每日只食二顿,夜里饥饿便取水充饥。”

“庄上不缺耕地佃户尚且如此,何况偏远地区呢?对于百姓来说,读书的前提是吃饱,若是没有赚钱的活计,没人会去选择读书。”

“李庄主之言,颜某不认可!那些寒门学子,忍饥挨饿也要读书科举,他们过的不艰苦吗?”

“在李某看来,他们的确不曾缺过吃食。”

“不如颜少监告诉李某,每年饿死百姓几何?饿死读书人又几何?”

古代百姓对读书人是异常包容的,饿的不行的寒门学子,只要舍下脸面去讨要吃食,拜访同乡,或者求助长辈的故交,总不会饿死。

他们只是家族落寞了,不代表祖上故交死光了。

哪怕寻常百姓家,也愿意给读书人匀出一口粮食。

颜师古张了张嘴,他貌似的确未曾听说过有读书人饿死的……

“读书人与白丁本就是不同的!”

他不服:“吾曾与白丁交谈数句,其思想言语之愚昧,行为之卑劣,无药可救,尚不如那些小户寒门学子。他、他们向吾讨要引路钱,还偷摸吾的锦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