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大唐搞建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报社记者在行动(第3页)

老头亲自驾马,然后便带着郑文向自家走去,郑公子说他这任务不能叫太多人瞧见。

“郑公子,我前日去六味斋买东西,弄来二两好茶,咱们今日尝一尝。”

“王掌柜,随意一些便好,不可破费。”

“老头子乐意呢!”王老头赶着马,口中不停:“我老早就在六味斋买茶叶,然后在馆子卖,慢慢地买卖就做大了,便在城里开了个大馆子。”

“我每月都要去买腐竹,糖果,茶叶……”

“有一次我随口说了句腐竹怎么做都不好吃,结果柜台的小娘子当即就给我拿了方子来。”

“你说庄子咋就不藏着呢!”

“王掌柜,庄主说这些简单的方子不用藏。”郑文乐呵道,很多美食方子的原料都不便宜,普通百姓拿了也吃不起。

比如烧腐竹有一个步骤是油炸,哪家百姓舍得这么做?

况且正儿八经的硬菜方子庄上可没外传。

王老头的家就在城中角落,是个二进的小院子,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却也富足安乐。

“郑公子,您必须得在我家落脚,不然我得叫婆娘唠叨死。”

“行,那我便叨扰您了。”他来此也有半月了,不只是他,报社好几个人都散在各地。

大家在调查黑作坊的事儿,可毫无进展,难办的很。

段兄他们去找了衙门,每次去作坊查探便是全部停工了,到最后还有人污蔑他们是故意为难商贾。

也有人装作落魄人去找活计干,的确成功打入内部,后来便没了消息。

如今不知那些人是否安好。

王老头的三个女儿全部出嫁了,家里还剩下俩儿子在。

大儿子讨了媳妇儿,小儿子才刚16岁,在县学读书还没回家。

一众人吃过饭,郑文被安排在了小儿子的屋里。

不好意思浪费人家的蜡烛,郑文早早便洗漱躺下,窗外秋蝉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挣扎,郑文思绪飞了好远。

来庄上已半年,再过半年便是春闱。

他两年前落榜后便不敢回乡,一直在京城苦捱,直到被庄上收留才是好过了许多。

其实像他这样过了秋闱的,回乡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可他总是想做些什么,而不是做个之乎者也的书生。

隔壁屋内。

“你别犯糊涂。”老太婆对着烛光穿上针线,开始补家里人衣服磨损之处。

她继续道:“长安的贵人只在这边待一些时日,我们一大家子可要在这儿待一辈子。”

“可……”

王老头叹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