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当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节(第1页)

&esp;&esp;如果真能省下来,那其中可以运作的东西可就多了。尤其是自家拿下眼前这处供货,就算囤了一部分日后往别家倒手,也能占了大便宜呢。

&esp;&esp;“大妹子果真能月供千斤银碳?”并非方家夫妇不相信,而是他们俩进村后早就打听过了,崔家压根没有正儿八经烧炭的土窑。虽说有人说见她家用过炭,可想必也是灶火里烧剩下的火炭,根本不能跟买卖的相提并论。“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去瞧一瞧你烧炭的地方?”

&esp;&esp;其实说出能月供千斤来,也并非崔玉胡扯瞎蒙的,而是早在有了做这门生意打算的时候,她就细细计算过了。按着之前自己烧炭的经验,千斤木材也就是五棵硬木大树,平均能烧出大概六七百斤的银碳,十棵树主杆就能到一千二百多斤炭。

&esp;&esp;这样的出货量,自家垒的土窑也并不需要多大,顶多就是烧制的频繁一些罢了。十日左右,就能烧出来了。

&esp;&esp;只要是签下了契约,拿到了定金,无论是建立厂房还是雇人来干活,那都不成问题了。

&esp;&esp;“你我签订一期契约,到日子就交货拿钱,银货两讫的事儿,又何必非要看我烧炭的地方?”崔玉不动声色的笑道,“哪家都有哪家的营生,若我的法子真被人学了去,那只怕也会断了您俩位的财路呢。”

&esp;&esp;大抵是觉得崔玉脾气软,加上旁边端茶倒水,满目忐忑的李氏,让方掌柜觉得眼前的人顶多是有些小心思的妇人,并非是见过世面知道行情的人。所以在被反驳后,他直接冷哼出声。

&esp;&esp;“做生意可是大事儿,你个小丫头片子可莫要从别处寻了银碳糊弄我。月供千斤,你是可着陈河沟干呢?人不大口气倒不小,谁知道是不是就为了哄骗我们银钱!”

&esp;&esp;听了这话,崔玉也不生气。左右别人对她客气,她也会对别人友善,若对方觉得她好欺负,那她还真不在乎这一门的生意呢。大不了费些时间,在镇上寻下另一家来合作,难不成活人还能憋尿憋死?

&esp;&esp;当初之所以寻了方家,还不是因为在炭木这个营生行当里,方家最是诚信,家大业大给钱自然也会痛快一些。不过若对方以为吓唬几句,说几句下马威就能哄了她让步,倒也小瞧了人。

&esp;&esp;“既然签契约,自然是里正做见证,再去官家盖了红印子入册,怎就成了哄骗人?若方掌柜无心购置,那还请早些回去吧。所谓和气生财,咱们这回谈不成,那还有下回不是?”说着崔玉就起身,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esp;&esp;方掌柜的媳妇瞧了这,赶紧跟着起身去拉崔玉,笑道:“大妹子别着急,他就是那么个脾气,这生意自然是能谈成的。有里正做担保,加上官家的印章,我们哪会那般不知好歹的怀疑啊。”

&esp;&esp;听到担保二字,崔玉眼神一闪,原来是在这等着她呢。怪不得这俩口子,一个唱白脸一个□□脸呢。

&esp;&esp;“娘,您让虎子去请一下里正,就说这边有生意要他来帮着当个见证。”说罢,她又转头道,“这一期的契约,我们交货时付钱,若有差池就拿崔家刚刚置办下的田地当保。”

&esp;&esp;用田地做抵押,也是她曾问过李氏的。而李氏觉得家里的田产家产,无一不是闺女挣钱置办的,所以自然对她的话并无不可。如今还真的用得着了。

&esp;&esp;如此算下来,方家就算误了这个月的炭木供应,也不过是少挣了几两银子。有田地在手,转出去又是现成的银钱。

&esp;&esp;陈里正得了信儿,自然没有耽搁的就来了。崔家寻了新的财路,能唤了他来见证,也算是看重了他。再者自家跟崔家走的近了,还怕日后没有好处?要知道,前几日崔玉可还送了不少肉去他家里呢。

&esp;&esp;话说回来了,刚刚虎子学的话里,可是说了若是这门买卖谈成了,少不得让半个村的人帮着干活。不说会不会是跟叶柴胡那般各家都能挣了钱,便是雇人做工那工钱都不会少了的。

&esp;&esp;他做了几十年里正了,盼的可不就是村里人人都能过好,日后出了村子也能仰头挺胸的应别人一句陈老哥?

&esp;&esp;接下来的事儿进行的很是顺利,两方商量定后,直接乘了方家夫妻赶来的马车去了镇上签订契约。

&esp;&esp;眼看着银子快到手了,崔玉可就又忙活起来了。先是寻了里正帮忙通知村里人家,说要收木材。当然,价格也是比外面镇上多一文,而且这次是给结现钱。

&esp;&esp;话一出,可就有不少人凑起了热闹。当知道崔家是准备烧炭后,许多人都来打问了,只可惜问的多真下手敢干的却是极少的。一来是要垒土窑,多少有些不方便,二来也是大伙儿都不相信木炭跟银碳是那么容易烧出来的。果然,也有人尝试着烧,但效果都不理想。

&esp;&esp;这么一弄,不过七八日的功夫,来卖木材的可就不下十来户人家,可再来打听烧炭手艺的人就并不多了。

&esp;&esp;当院子里的一人粗的木头一根根的垒起来的时候,崔玉托了陈婶子帮忙找的工人也都来齐了。

&esp;&esp;说是工人,其实就是村里一些手脚利索,肯干活不怕累的后生,大多是因着家里有事儿耽搁了除外做工。偏生赶上了猫冬,没有农活儿,山里也没什么活物能逮,可不就正犯愁着一个冬日里怎么过呢。听说崔家要招工,一日管一餐还给十五文钱呢。这相当于啥,差不多可就相当于一天一斤大肥肉了呢。

&esp;&esp;

&esp;&esp;大冬日里干活儿,油水自然不能太少了,不然干活冷又没力气。而且崔玉自始至终觉得,虽说她给人发了工钱,可既然想要出精活儿,待遇上就不能看不过眼去。

&esp;&esp;所以,就学到了许多挣钱过活的法子。这可不就是应了之前闺女说的那句什么书中有黄金?

&esp;&esp;就如玉娘说的那般,不说能考状元,只说识文断字能做个小买卖,容易娶房好媳妇,她就满足了。

&esp;&esp;“早点定下来,倒也就安心了。虎子脑子灵活,就怕他玩野了,一时收不回心来。毕竟咱们村,还没有这么大的孩子去读书的呢。”

&esp;&esp;“那也不能当睁眼瞎,而且虎子历来懂事儿,哪能不知道他念书念好了,以后闯出个名堂来,能让娘亲依靠。”

&esp;&esp;李氏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儿,又见闺女事事为家里打算,并没有念着她这当娘的对儿女有偏颇,心里也觉得痛快舒畅了许多。

&esp;&esp;这么说着话,李氏可就准备出了十个鸡蛋,一碗苞米面一碗粗面粉。这是村口假秀才定下的规矩,除了农忙时候,他都会教人识字或者帮人写信念信,只是都要有鸡蛋跟粮食当酬劳。

&esp;&esp;她琢磨着虎子赶明儿开始去学字儿,少说也要学十天半个月的,所以就多拿了几个鸡蛋。

&esp;&esp;崔玉带虎子去假秀才家时,虎子还有些小纠结。他没念过书,也没想过能去认字儿,以前村里有老人念叨说也有人家砸锅卖铁的供着孩子读书,最后孩子没念出来,白赔了一家子的活计。所以在他的认知里,认字儿是有钱人家才能糟践的起的,他这样的指不定就是浪费物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