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要欺少年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节(第1页)

&esp;&esp;浔阳赶到唐府时已是皓月当空。

&esp;&esp;莲珠使劲叩门,迟迟未有人应门,只感觉那道朱漆木门快要塌坏。

&esp;&esp;小木兰放下碗筷匆匆出来开门,见是浔阳颇为意外:“正吃饭的时辰,郡主怎来了?”

&esp;&esp;“唐近可在府里?”浔阳焦急不已,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喉咙口。

&esp;&esp;嘴角还沾着饭粒的小木兰摇头答道:“不在。”

&esp;&esp;浔阳眼前骤地黯下,双足虚浮险些倒地。

&esp;&esp;难道唐近已遭不测?好赖是个三品京官,难道慷王难承丧子之痛,失了理智,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他狠下杀手了?

&esp;&esp;“大人今日出城去了,说是去见故人。”小木兰补充道。

&esp;&esp;原来是虚惊一场。

&esp;&esp;唐近昨日收到师兄清虚来信,清虚近日云游至顺天府,请唐近至城外宁松寺一见。唐近便告了一日的假,上宁松寺去会故人。

&esp;&esp;小木兰领着浔阳入府,边走边说着话,才走几步又听见敲门声。

&esp;&esp;这回敲门的便是唐近和他的师兄清虚了。

&esp;&esp;清虚和尚穿着一身破旧的灰色僧袍,风尘仆仆。尽管形容狼狈,倒也不掩那副不凡的面容,莲珠悄然在浔阳耳畔嘀咕了一句:这个和尚真好看。

&esp;&esp;几人互相见了礼,因都未曾用晚膳,便在唐府里共进晚餐。

&esp;&esp;唐近自还俗后几乎甚少有人能与之谈论佛法,今日他乡遇故知,畅聊了数个时辰,心情大好,娓娓向浔阳述说二人的旧事。

&esp;&esp;听着这些往事,清虚十分平静,寡言少语,只偶尔微笑回应。

&esp;&esp;大抵秀色可餐一词并无男女之别,无肉不欢的莲珠就着清虚用晚膳,吃着素菜竟也津津有味。举止也不似往时那般活泼,说话轻声细语,端的一副淑女模样。

&esp;&esp;清虚比唐近看着更英气些,朗目疏眉很是清隽。但因清虚出现得不合时宜,浔阳心底总有些芥蒂,言谈间对他颇有戒心。

&esp;&esp;“清虚师父云游四方,何以有雅兴到京城来?”浔阳问道。

&esp;&esp;清虚念了句“阿弥陀佛”,道:“出家人行止不过佛缘罢了。”

&esp;&esp;唐近会心点头:“定是佛祖之意,才让师兄遗失了度牒,来京城与我这俗家人开示佛法。”

&esp;&esp;本朝户籍制度严苛,凡出家之人需得僧录司批允,发予度牒方可剃度受戒。度牒上详载僧尼本籍、俗名、年龄、师名等,若无度牒,不仅无佛寺敢留,州府城门也莫能出入。

&esp;&esp;难怪清虚要让唐近去城外寻他,而不自行入城了。有大理寺卿唐近在,守城卒又岂敢拦他。

&esp;&esp;浔阳又问道:“想必清虚师父是为补签度牒而来吧?”浔阳心中生疑,如此重要之物怎会轻易遗失。

&esp;&esp;“确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