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如意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节(第1页)

&esp;&esp;☆、

&esp;&esp;景瑞二十年,春三月。

&esp;&esp;转眼二郎也到了当初维摩出阁的年纪,在这件事上天子却并不娇惯他,早早的便为他修建好王府、选拔好幕僚,命他入朝为官。

&esp;&esp;就此,二郎也在七岁时离开皇宫,正式开始接触外臣和朝政。

&esp;&esp;徐思虽万分舍不得他,却也知道这皇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esp;&esp;乱世里,不论北朝还是南朝,历代都有皇子王孙在不到十岁的年纪上就开始担任官职,接触政事和军队。

&esp;&esp;盖因在当今的时局下,皇族同大士族并无十分本质的区别。虽名为天子,但若前推二三十年,同众人也不过是一样的门句小儒而自满,世家子弟旷达任侠,这才是真名士的风流。处置不了政务更不要紧了,案牍劳形俗务累身,是胥吏、俗人的做法,清谈论道垂拱而治才是君子之职——横竖就是既要占住位置,又不肯做这个位置的事,还要说做事、做好了事的人“浊而俗”。

&esp;&esp;他们原本就是靠出身占住了原本应当靠才华占住的位子,又哪里肯到国子学去求学,让天子去考核、比较他们真实的才能?万一考核出他们才不堪其品,岂不反而妨碍了他们原本平流稳进的前途?

&esp;&esp;故而顶尖的世家都不愿将子弟送入国子学。

&esp;&esp;在这样的大势下,就算是真正有才华的世家子弟,为免自绝于全天下的世家,也不能去走国子学这条“学而优则仕”的正路。

&esp;&esp;天子设立太学和国子学时,为的是能不拘门——不暴露公主的身份、不暴露女子的身份、不触犯国子学的规矩——便答应下来。

&esp;&esp;此刻如意刚刚下学回来,身上穿的还是国子学统一配发的青衿深衣——因深衣宽袖长摆十分影响书写和运动,她还命人改了款式。袖口收窄,腰身收细,下裳裁短露出靴面来。她本就生得亭亭玉立,这一改越发衬托得她身姿新竹一般清秀。满身的书卷气,却又不失灵动俏皮。

&esp;&esp;听二郎询问起来,她便兴冲冲的答道,“是,阿爹准我去国子学上学。还专门为我开了幼学馆。”

&esp;&esp;二郎当然知道这个“幼学馆”是怎么回事——毕竟在国子学内开幼学馆,选拔九到十三岁的世家少年入学就读的主意还是他给天子出的。说是专门为了如意,在他这里倒也没差错。

&esp;&esp;看如意的模样,想必在幼学馆里她过得相当顺心。二郎忽就有些不仗义——如今他一人独对徐茂和范融两个师父,虽说功课进展更快,但总觉着没有和如意一起学习时那么丰富有趣了。可不和他一起学习,怎么如意反而过得更快活了。

&esp;&esp;想到如意质问他何以不同朋友交游,二郎便问,“……莫非你已经交到朋友了?”

&esp;&esp;如意道,“人我都还没有认全呢。不过我确实不是孤身一人,”她便抿了唇,眉眼弯弯的向二郎夸耀,“三姐姐听说我去国子学读书,也央求了阿爹和张娘娘,如今她同我一起去幼学馆上学。舅舅家三哥哥也在,三哥哥十分照顾我。他一同我说话,馆里所有人就都聚过来了——你还记着三哥哥吧,年初舅舅从徐州回来时,曾带他入宫觐见过。”

&esp;&esp;二郎心想:你同舅舅家三表哥一起上学又怎样,我还同舅舅一起上学呢!

&esp;&esp;但还是郁卒的应道,“见过。”

&esp;&esp;他这位表哥名叫徐仪,年长他四岁,今年才止十二岁。

&esp;&esp;二郎身旁同龄人不多,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比较的对象——他的长兄萧怀猷自幼才思敏捷、文采斐然,朝野上下多有赞美之声。就他阿爹的说法,朝臣的说辞虽多溢美,但他阿兄确实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二郎以萧怀猷为标的,暗暗觉着天下的“佼佼者”也不过如此。仁不足以抚民,威不足以驭下。也许文采辞章胜过他,可还不至于让二郎心生敬意。

&esp;&esp;但就在二郎对出阁后所阅览的人事隐隐感到失望的时候,徐仪随父亲回朝了。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写的不满意,推翻重来。我接着写下一章去

&esp;&esp;☆、

&esp;&esp;二郎犹记得,那日徐仪跟随父亲前来华林苑里赴宴。虽是天子为北疆归来的臣僚接风洗尘,姗姗来迟的那个也必然是天子——二郎和徐思、如意跟随天子来到华林苑时,徐茂、徐仪父子已等待多时。

&esp;&esp;正当江南天气回暖的时节,水面初平,浅草成茵,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徐仪身在御苑里等待天子驾临,心却悠然憩息在这风景之中。内侍唱禀天子驾到时,他正远望黄莺穿林而过,闻声淡定的收回心神。目光不经意扫过如意和二郎,他便不失礼节的一笑。

&esp;&esp;——这是一个同二郎、同萧怀猷,甚至同二郎平日所见的世家子弟全都截然不同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