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得神品空间后独宠九阿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 秋收封县主(第1页)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京城的街道和城墙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九月末的京城,秋意正浓。天高云淡,秋风轻拂,街头的行人络绎不绝,或谈笑风生,或忙碌奔波,或卖力吆喝…

乌希哈神识扫过马车刚刚路经的街头巷尾,每每都有种错觉,同样的生机与活力,古与今又截然不同。

来清朝也两年多了,却觉得前世似乎已经很遥远,可能有前身的记忆,加之修真界的传承记忆中,也有些古代习俗相通。反倒是现代的影子,在二哥四堂哥的各项发明中偶尔冒个头。

去年种在小汤山和各处庄子上的农作物大丰收,新种不仅成活率高、虫灾少,产量更高,味道也更好。

番薯、马铃薯亩产4000斤以上,玉米800斤,小麦900斤,水稻竟然亩产1300斤!

所有产粮都被康熙下旨按市场价高一成收走,庄子收成不错,乌希哈也按高一成给了佃户银两,每户和庄头管事各有赏赐。

留种的水稻除京城周边,还被工部发往南方及北方的天津、丰润、宝坻等地。

其余作物也都发往种植经验丰富的各地,只有土豆、红薯、花生等特殊沙土、干旱适合的植物,有部分发往西北培育。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新种部分发往东北。

如今,也是各地丰收捷报不断,南方更实现了一年两季。

康熙龙颜大悦,便有了今日京西之行。

康熙三十年九月底,京西玉泉山,

春时,奉皇帝旨意广开稻田数千顷,利用玉泉山水进行灌溉,从玉泉山向东远眺颐,可以看到山下的大片水田。

如今五千顷稻花飘香,金色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微风吹过,稻香扑鼻。

此时,康熙帝率众皇子、大人缓缓走在京西玉泉山的田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稻穗饱满低垂,麦浪此起彼伏。

今日所有五岁以上阿哥皆来了,这里也有他们插秧的稻苗,如今收获,各个也是喜悦无比。

“乌希哈,你看这片胭脂稻三号田,是小爷种过得,长得格外的好~”九阿哥胤禟很是得意。

“九哥,哪里有不同?”刚满五周岁的十三仔细瞅了又瞅,不解地问道。

“是啊,九哥,弟弟也看不出…”十阿哥胤誐也很是疑惑。

乌希哈偷乐,哪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人比较傲娇罢了。

“你们细品,这片爷插秧的这一小片麦穗沉甸甸的更饱满,颜色更黄…”

众人互望一眼,“切~没看到~”

“你们就是嫉妒爷~”胤禟也知道差别不大,但他就是觉得这一小片格外好看…

康熙此刻换了身朴素的农夫装扮,脚踏泥泞的田埂,手持稻穗,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康熙此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他推广水稻种植的成果,也是天下百姓辛勤努力的象征。

在稻田的旁边,几位大臣恭敬地侍立着,康熙皇帝转向他们道:“今日的水稻丰收,乃是百姓辛勤努力的成果。朕心甚慰。”

陈廷敬出列奏道:“皇上英明神武,天下百姓皆感皇恩浩荡。今水稻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正是盛世之兆。”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道:“如今京西玉泉山的水稻种植已经初见成效,朕相信不久的将来,天下百姓皆可饱腹。朕要以此为例,推广种植,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众大臣齐声应道:“皇上圣明!”

康熙看向陈廷敬,只见对方再次出列奏道:“皇上,今日丰收也离不开富察格格优秀粮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