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节(第1页)

&esp;&esp;日子一天天过着,时间悄然流逝,那些从西昌国运来的棉花,也快速的适应了京城的土壤,开始一天天成长着。

&esp;&esp;另一边,农署负责培育的那些稻谷,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esp;&esp;宋思自然是带着自己的徒弟全程看护记录着的,虽然从抽穗开始,见到那与寻常稻谷不同,稻穗极多,并且颗粒饱满的样子,他心中便隐隐有了预料。

&esp;&esp;并且眼见着这些稻谷一日比一日长势旺盛,最后终于开花结实,他看着眼前重得压弯了的稻谷,远远望去一派丰收景象的样子,他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催促着底下的人快些收割稻谷,称量重量。

&esp;&esp;其实他在农署这么些年来,已经十分有经验了,查看一番之后,其实心中便有了大概估量,但是他还是盼着最后收获的时候称量出来的数目,心中期待万分。

&esp;&esp;作者有话说:

&esp;&esp;?

&esp;&esp;待得那些农人们将这些田里的稻子一一收割,进行统一晾晒之后,再用传统的连枷进行脱谷,等所有的稻子都脱好粒,一并运至专门储存的谷仓中,那里自然有小吏负责统计称重。

&esp;&esp;原本收获的这几日,自有下面的官吏农民们负责,他们只需等待结果就是,宋司他们自然是不必亲自前来的。

&esp;&esp;但是这样重要的收获日子,谁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动之情,好好地安静待在府衙里呢?

&esp;&esp;因此这两日,大家都没了心思做别的事,一个个都跑到自己负责的农田那观察着情况,看着来来回回的农人们一车接着一车地,将收获来的稻谷运送到谷仓去。

&esp;&esp;这些人一个个都累得大汗淋漓的,但是谁都没有喊累,反倒是双眼冒光地看着从自己手上运送出去的,那些装的满满的粮车,一个个仿佛都能再继续干上三天三夜,也不停歇。

&esp;&esp;这些农民世世代代都弯着身子在农田里乞食,每年都盼着天公作美,能让他们有个好收成,若是一旦碰上个什么灾年,那他们一年的活,就都白干了。

&esp;&esp;他们不祈求更多,只希望田里的粮食能正常收获,若是哪年收成多了一成半成的,那都是要感谢上苍,焚香烧纸的。

&esp;&esp;可他们从未像这次这样,见过这些土地上居然能长出这么多稻谷,多得让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梦中,才能种出这么多粮食来。

&esp;&esp;虽然最后还没有称量出个结果来,现在还在收获的过程中,但是他们也能大致猜测到,这些从国师那里得来的仙种,最后收获的稻谷,起码比他们平常时日收获的那些,还要翻上个好几番。

&esp;&esp;他们每年种的稻子可以成熟两次,如今仅仅只是这一回的收成,就抵得上他们几年的收成了。

&esp;&esp;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激动万分呢?

&esp;&esp;若是他们日后也能继续种着这些稻谷,那么即便是遇上了荒年,收获的粮食也能够他们吃的了。

&esp;&esp;收获的这几日里,几名农人在睡觉的时候都激动得睡不着,开始聊起天来。

&esp;&esp;“要是咱们以后也能种上这些稻子,那是不是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esp;&esp;其他人也畅想着未来富足的日子,他们都是此地的庄户,无地少地,只能依附于主家,向主家租借土地耕种。

&esp;&esp;因而他们既要向主家交租,又要为官府缴纳正税,即使当朝赋税不算严苛,但是这样两头缴纳下来,最后他们手中剩余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了。

&esp;&esp;即便他们手里种出了许多粮食,但最终,他们全家也只能勉强落个温饱而已。

&esp;&esp;如今见到产出了这么多粮食,他们也不由得心神摇曳。

&esp;&esp;若真能种上这样的粮食,即便最后只能留个十之一二,或是再少些,也能让他们全家都填饱肚子了,甚至还能有余粮卖出去,赚些钱回来。

&esp;&esp;一个年纪长一些,头发还有些许花白的农户,却是冷哼一声,“一个个想得倒是挺好。”

&esp;&esp;“先不说这样的仙种,能不能让我们这些庄稼汉来种。”

&esp;&esp;这话一下子让一些人也心虚起来,毕竟在他们来看,这样的东西确实是仙家之物,肯定是会供给那些达官贵人的,怎么会轻易就能到他们手上的。

&esp;&esp;“再者说,粮食多了这么许多,难道赋税就不会增加了吗?”

&esp;&esp;“那些官老爷可不是什么善心人,容得了你们手里有那么多粮食?”

&esp;&esp;这人态度冷冰冰的,说的话也并不好听,但是这倒一下子把这些心头火热的人,一下子都打醒了。

&esp;&esp;是啊,即便当朝已经算是太平时节了,但是什么时候都是有贪官污吏的,可见不得他们能留下那么多粮食,肯定要想方设法从他们手中挖去的。

&esp;&esp;他们也一下子想起了这个中年男人的来历,这人家中本有几十亩良田,结果被人看中,硬要以极低的价格强买下来,那样的价格几乎和明抢没什么区别了。

&esp;&esp;他们一家自然是不愿意的,毕竟农民们的根就在于田,若是没有了那些田地,他们又要如何谋生呢?

&esp;&esp;只是却没料到,那人与当地的官员沾亲带故,见强买不成,便使了手段,哄了他家儿子去赌钱,最后拿着那欠条,硬是要让他们把良田交出来,使他们还反欠了几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