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节(第1页)

&esp;&esp;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昭王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比他还小了几岁,怎么会这么快,便走了?

&esp;&esp;这实在让他有些难以置信,宣文帝上下仔仔细细看过一番,确认这是昭地那边来的急报,并且上面还有着昭王世子的印鉴,这才有些颓然地放下了手,神色看上去也有些恍惚。

&esp;&esp;“父皇,您节哀。”太子赶忙上前搀扶着他,生怕对方出了什么差错。

&esp;&esp;宣文帝却像是累极了一样,还能镇定地开口,“准了世子的请,让他带昭王回京吧。”

&esp;&esp;昭王的陵寝很早就开始兴建了,就建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如今不过才完工几年,陵墓的主人就要住进去了。

&esp;&esp;昭王若是要回京,自然是要让昭王世子护送的,而像他这样的封地世子,入京也是要获得皇帝的准许之后,才可以进的。

&esp;&esp;因此这封急报除了告知昭王的死讯,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要求得宣文帝的许可。

&esp;&esp;除此之外,昭王薨逝,世子继位,也是要有朝廷下发的文书的。

&esp;&esp;宣文帝允了对方的请求之后,便捏着手里的信,一步一步地回了自己的殿里,朝着太子挥了挥手,“你不必跟来,自去拟旨就是。”

&esp;&esp;太子看样子还是很担心父皇现在的状态,但是见对方似乎并不想要自己的陪伴之后,便对一旁的侍从叮嘱着,让他们好生伺候着,仔细些不要分神。

&esp;&esp;作者有话说:

&esp;&esp;?

&esp;&esp;到了殿中,宣文帝坐在榻上,又将手里已经被捏得发皱的信纸展开,再一次仔仔细细地看过了上面的每一个字。

&esp;&esp;在看到“昭王偶感风寒,其后头痛欲呕,延请名医后,二日则亡”,这一句之后,他像是根本看不懂字的意思一样,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最终才不得不承认,昭王,他这个年纪最小的弟弟,居然真的走了。

&esp;&esp;他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前些日子不久还给他写了信来的亲人,居然会如此突然地生了急病,人就没了。

&esp;&esp;这样的轻巧,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他不由得闭上眼睛,脸上也带着苦笑,像是要落下泪来。

&esp;&esp;宣文帝这一辈的兄弟之中,只有昭王与他关系最好,或者说,昭王与大部分兄弟关系都不错,其人实在是个讨人喜欢的有趣家伙。

&esp;&esp;可是又怎能料到,居然是他这一辈中最小的一个弟弟,先他们这些兄长走了。

&esp;&esp;宣文帝长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信放在了桌子上,手抵着额头,也不说话,不知在想些什么。

&esp;&esp;殿里也安安静静的,没人敢这么不长眼地在这个时候来打搅他。

&esp;&esp;从窗外投射进来的光,照在他身上,分明先前还觉得温暖正好的阳光,如今却让他觉得有些寒冷。

&esp;&esp;他一个人的身影孤寂地留在殿中,许久未曾动弹。

&esp;&esp;……

&esp;&esp;几日之后,昭王世子就收到了朝廷发来的折子,便立刻动身,准备将父皇待会京城里去,好生安葬。

&esp;&esp;在此之前,他前去拜见了自己的母妃,也就是曾经昭王为了她宁愿和自己的父皇大吵一架,封地封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也心甘情愿的那个人。

&esp;&esp;昭王妃如今容貌依然年轻,根本不像不惑之年的年纪,模样也不像曾经京中人猜测的那样,是个容貌艳丽,媚眼如丝的人,反倒看上去清丽大气,只比寻常女子端正几分而已。

&esp;&esp;“你带着他们去吧,我会留在昭地,好好照顾这里的。”

&esp;&esp;“母妃,您,不想去送送父王吗?”

&esp;&esp;昭王世子有些不解,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一向恩爱得很,可是如今父亲走了,为何母亲不愿和自己一同送他入京呢。

&esp;&esp;“我很清楚,他已经走了。昨日入棺之前,我已见过他最后一面,也不必再送了。”

&esp;&esp;“而且,等我死后,我会葬在他身边,永远陪着他的,也不差在这一时。”

&esp;&esp;“你们带着他走了,这昭地还是要有人看着的,你们几人便安心去吧。”

&esp;&esp;昭王世子闻言,也不再劝自己的母妃,他知道,对方下的决定,就是连自己的父王,都很难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