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节(第1页)

&esp;&esp;他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竟在今日便被解决了。

&esp;&esp;姜虞走到近前,指了指玉米秆上的被包裹着的玉米,“这两样东西可不是果子,不过也是能吃的。”

&esp;&esp;“此物名为玉米,若是精心侍料,亩产或许能有五石。”

&esp;&esp;然后,她又蹲下身子,看着眼前的有些低矮,只能看到叶子的土豆植株,“此物唤作土豆,其可食用的部分埋藏在地种,亩产应当也能达到八石。”

&esp;&esp;这两种作物的真实产量当然不止于此,但是考虑到这里的耕作技术,水利设施等等,她还是十分谨慎地将原本的产量打了极大的折扣,只说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程度。

&esp;&esp;但是这也已经足够让眼前几人感到震动了,毕竟原本的小麦稻子产量,至多也不过二石左右,能达到三石便算是丰收时节了。

&esp;&esp;如今突然冒出这么两种产量更高的作物,这让太子也不由得感到仿佛是天上掉馅饼了。

&esp;&esp;只多一种产量高些的作物,便可以让许多人能多种些粮食出来,多活上几个人了,现在一出现便是两个,这让他激动得都有些眩晕了。

&esp;&esp;不过下一刻,姜虞的话让他们更加激动起来。

&esp;&esp;“并且,这两样作物,都能在山地,贫瘠苦寒之地种植。

&esp;&esp;这话比前面几句话还要让太子兴奋,他甚至有些按捺不住自己,想仔细询问这两种作物的情况来,但是最后还是不想在国师面前失礼,忍下了。

&esp;&esp;要知道,如今已经有了那样高产的稻种,再出现什么其它相似的作物,意义也并不是很大了。

&esp;&esp;毕竟质量上乘的良田就那么多,反倒是那些不毛之地,多山地区,本就没有什么平坦的地方,而且土壤质量也不行,极难种植。

&esp;&esp;如今这种作物不仅产量可观,并且还能利用好那些原本不被人看重的荒地,劣田,这实在是让人不由得大喜过望,恨不得将这些东西好好带回去,立马便种下去。

&esp;&esp;一旁的世子听到这几句话,也不由得心思浮动起来。

&esp;&esp;这样的好东西,岂不是正适合他们昭地,产量又高,又不挑地方,还能在昭地那些贫瘠山地种植,实在是个好东西。

&esp;&esp;怪不得国师会说这东西和瑶瑶有缘,如此看来确实缘分不浅。

&esp;&esp;瑶瑶可真是个福星啊,只不过来这国师府一趟,便得了这样宝贵的馈赠,实在是幸运。

&esp;&esp;他已经开始联想起来,将这两样东西带回昭地的景象了,或许,日后他便能见到昭地不再是那般荒凉样子,能看到一片青翠了。

&esp;&esp;见他们一副没回过神的样子,姜虞便示意下人将上面的土豆和玉米取来,送去厨房烹饪,吩咐着只需将玉米蒸熟,土豆切块与肉食同炖便可。

&esp;&esp;三人便见着下人小心翼翼地在众人瞩目下,掰下几个玉米,装进篮子里。另一边则有人小心地将土豆挖出,一同送去了厨房。

&esp;&esp;太子看着那从玉米秆上长出来的黄色玉米,以及地里挖出来,显得灰扑扑,沾了泥土的土豆,神色间好奇极了。

&esp;&esp;怎么一个长在这样轻的枝干上,一个却又被埋在土里呢,这样的东西也不知味道如何。

&esp;&esp;虽然他觉得这两样东西相比不会很好吃,但是又一想,这可是国师带来的东西,想必只是其貌不扬,味道应当差不到哪里去的。

&esp;&esp;而且,国师所言的耐旱又是何种程度呢,也不知极北边的冬云城,能不能也种下这两种东西。

&esp;&esp;要真是如此,那可比他想的还要有用的多。

&esp;&esp;或许他也该考虑,要鼓励百姓多加开垦荒地了,到那时,孟朝的耕地想必要比如今翻上个几倍呢。

&esp;&esp;世子也在暗自思索着,若是真带着这两样东西回去,要先在哪里种下去,不对,还是应该先找经验丰富的农户来,先种上一垦再说。

&esp;&esp;三人中唯一没有想那么多的便是宣瑶了,她看样子十分期待这两样没见过的吃食,甚至还想去灶台那儿亲自看看,这些东西到底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