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部分(第1页)

活,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天下又会有多少人会去当低贱的人人可以欺负的乞丐?至于丐帮,说白了,不过是那些没活路,只能考伸手吃饭的人为了抱成团,不让人随意殴打而结成的。至于消息灵通,这也是没法子,您看看,这街上走街串巷最多的人是什么人?还不是乞丐?”

阿玉说了这么多,看着脸色渐渐严肃起来的和亲王,心里还是不安的很,他不想因为自己,让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帮派遭遇惨祸,也希望这个贵族王爷能重视流民的问题,让天下人多些活路,所以有些话他还是要说,这不是他圣父,而是一个人的良知,有了机会,只要多说几句,举手之劳就能让别人过得更好,为什么不做?

“人都想往上爬,都想活的有尊严,过上好日子,没有谁一辈子想当乞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道理流传了千百年了,我那些乞丐朋友里有好些有办法的都一一想了别的出路,有的做帮工,有的当学徒,还有些长大了,有了气力去当力夫,替人扛活,真正走不出乞丐这个路子的都是没法子的人,像是有些孤寡的老人,没有子女养活,没有地方安身,没有银钱吃饭,也没有人愿意请他们做事,让他们怎么办?等死吗?还有些孤儿,弃儿,没有人收养,他们怎么活?您要是认真看看街面上那些乞丐,其实您就能发现,最多的还是这些人。”

和亲王这个时候表情是很严肃的,他的内心也是震撼的,乞丐,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那就是个和流民差不多的存在,流民多了或许还会引起他们的重视,生怕引起别的民乱,可是乞丐,那是他们觉得最正常的存在,若不是这次他意外得知阿玉他们是靠着乞丐的消息才找到他,他也不会正视这群人的存在,可是这一次阿玉的话,却实在是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看到了这个天下的另一面,这个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群体。

是的,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真正的看到过他们,只把他们当成理所应当的存在,可是这真的是理所应当的吗?为什么会造成有乞丐的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想过什么人才是乞丐,忽视他们的年纪,性别,也忽视了他们的作用,和亲王第一次觉得,自己知道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从来,只有富贵人家在需要表示善心的时候,才能想到施粥给他们,用来展示自己的慈悲,从来,只有当流民遍地,都成为另类的乞丐的时候,朝廷才会重视,可是这群一直存在的人,却成了所有施政着的盲区。这难道不是朝廷的失败?

想到这些,和亲王忍不住又一次重新打量了这个十来岁的孩子,若说以前,他还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小伙子,几分钟前,觉得是个有秘密的小子,那么这个时候,他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人才,一个另类的大才,一个看透了世情的大才。

“小子,说实话,你读过书吗?”

和亲王换了一种口气,不是诙谐的,也不是不羁的,而是稳重的,严肃的,甚至是温和的,这才是大清王爷的风范,阿玉眼神恍惚了一下,然后低下头,憋着嘴,然后猛地抬头,慎重的在和亲王面前跪了下来,一脸严肃的说道:

“启禀王爷,小人识字,读过书,虽然都是偷学,可是四书五经都读过,甚至还学过医书,若不是家里供不起上私塾的银钱,若不是小人还是长工的身份,要靠着工钱养家,小人只怕已经去参加科举了,王爷,小的想求您,看在小的为了夏家奔走这么些年的份上,给小的一个机会,让小的能公平的参加科举,给家里博一个出身,小人不想家里子子孙孙都当长工,都去磨豆腐,也不想一辈子当贱民!”

阿玉的眼神很认真,他想过了,若是事情这么下去,也许当夏雨荷进宫,自家这个长工就会成为夏家永远的下人,一家子老老小小都永远的成为夏家的奴才,皇家的威严不容挑衅,皇上的女人的娘家,对于他们这样的小民来说也是庞然大物,所以乘着这个机会,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隐晦的表示出自己的意愿,他不想他的家人在当奴才,虽然这显得很是无理和无力,可是他还是要争取,这是他能给这个家最好的安排,若是能考取个功名,那么哪怕有一天他又一次离开,这个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会有既然不同的处境。

很显然和亲王对于这个有趣的小子很欣赏,贫困不忘读书,低贱不忘上进,有情有义,懂得取舍,不为皇家权势迷眼,也没有想着不劳而获,邀功请赏,只想着靠着自己的本事谋取出身,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喜欢!

和亲王点头了,笑嘻嘻的点头了。

“放心,爷明白,既然你没有想着靠着贵人上位,本王自然是要成全的,等事情结束,本王会让你回家去,给你赏银,让你安心的参加科举,若是你真有本事,能考出来,本王必定好好重用。”

这样的人,要是真有真才实学,那绝对是好料子,他可不想放弃,恩,到时候让人看着就是了,也正好看看,爷的眼光准不准!若是说大话,那就是自不量力,那这样的人即使是攀上权贵上来了,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若是真的自学也能考上,那就是天才!本王等得起,这比那些混账小子的事儿有趣多了。

阿玉不知道和亲王的心思,他只是知道,自己躲过了一次危机,也赢得了新的机遇,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

第62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8

阿玉又一次回到了济南;带着宫里出来安排给夏雨荷的那些嬷嬷,太监,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只是这一次,夏家的变化太大;大到已经影响到了周围依附他们而生的人家。

比如,这一次夏雨荷和夏紫薇即将搬家;住到济南皇家行馆去;而这里的夏家老宅则由夏家大管家和皇家内侍,夏氏宗族一起掌管;而夏家除了那些死契的下人以外,其他契约仆人一概签退;还给与了一些发散银子。

这样一来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家境不济的发愁自家的生计,毕竟发散银子不会很多,能凑合着过上一年是没问题,以后呢?还不是要找活干?当然,一般家境还能凑合的就高兴了,一下子提前解约,还能有银子拿,算是得了好处了。

这其中阿玉一家子是最高兴的人家,因为阿玉这一次办事顺利,夏家特别奖赏了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的安家费,家里足够买上好些地了,或者正紧的买上一个铺子,好好的经营豆腐作坊。这可是一家子的长久生计呢!

阿玉是不喜欢继续磨豆腐的,这活计实在是太折磨人了,再说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最要紧的是这一次,和亲王为了表示他对于阿玉的欣赏,另外给了阿玉二百两银子,支持他科举。还送了一整套的应试必要的书籍,这让阿玉的底子一下子就丰厚了起来。

他毕竟是迟早要回去的人,没有藏什么私房钱的想法,所以在家里讨论下一步家庭规划的时候,爽快的拿出了全部的积蓄,总共二百三十两,提出了买地当个小地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