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部分(第1页)

秦家大伯一听,无奈的笑了笑,这才点头说道:

“你这是钱多了,对着我挺腰杆子了,也罢,那就给二百文吧,咱们这里地不值钱,二百文,材料人工都成了,毕竟只是一间牲口棚子,还能要你一两不成!好了,就这样了,对了还有几家昨儿不是都得了牲口了嘛,要一起写不?得,这样,今儿晚上你们商量着,一共几家,索性都说好了一起弄,谁家什么地界也分一分,好写契书。这山里东西多啊!昨天我家那几个就呆=带了两头羊回来,正好,大郎他娘有了身子了,这多了羊,以后就多了奶,万一孩子生出来奶水不足,也能吃上,你家那羊准备怎么整?”

这是把话头扯过去了,不想在说这银钱上的事情了,随即和齐大叔说起来这山上的猎物之类的话题,几个凑过来的大人们也满脸笑容的憧憬起自家以后的日子了,这山里到处都是宝啊!那些个野鸡他们也想着是不是抓些个活的,自家养着,等到了镇子上有了集市,好多卖几个钱。还有的说起了吴铁匠,说他这些日子都不用去外头接活了,村子里好些人家都在他那里打东西,锄头,菜刀什么的不说,那是常用的,一家能有多少,如今这忙乎的却是柴刀,匕首,弓箭的活了,跟着阿玉上山的孩子们都缠着自家大人,想着做这些东西,好从山上多得些猎物,就是那些个大人也眼热的很。

说到了吴铁匠,自然就说到了阿玉昨儿给他家小子治病的本事!村子里就这儿些人,那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昨儿的事情,不到一个时辰就全知道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啊!五十兆

“秦家兄弟,你家阿玉,那真是本事,这孩子那是什么都会啊!当初在扬州的时候,就带着我家那小子他们,在外头忙乎着挣钱,别看他们小,一个个的本事着呢,愣是比得上咱们成年汉子的收入了,我家那死孩子自从跟着阿玉耍,人都机灵了好些,懂得也多了,听说还学着采药什么的,我说,你家孩子这都怎么教的?都那里学的?这样的本事,如今还会看病了!我看这以后,咱们这村子那是彻底的安生了,有吃有喝,住的也好,有营生,有大夫,比得上那些城里人的日子了,当初我们在扬州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啊!”

秦家大伯有点无言,他能怎么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家这侄子那里学的这样的本事,他很是看不懂,可是他心里却不愿意去追问,他总是有那么一种直觉,若是问的多了,只怕会有自己不想知道的事情发生,所以他情愿什么都不知道,反正这就是我的侄子,自己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这孩子孝顺,懂事,还顾家,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秦家大伯不说话,那些个农夫们也不在意,他们也不过是顺嘴一问,能知道最好,八卦一下,不知道也没什么,谁家没有点秘密什么的,他们可是知道,这阿玉是死了爹妈之后才被接过来和大伯住的,说不得是以前在爹妈身边的时候学的,这里头说不得就是人家的伤心事什么的,不愿意提也是有的,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反正他们知道阿玉很有本事就成了,这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是!再说了阿玉这孩子仁义,自家孩子还靠着他提点,学着本事呢!他多会些有什么不好的,阿玉会的越多,自家孩子能学的就更多了,比那些个什么夫子都实惠。最起码自己也算是阿玉的长辈不是!

阿玉没有继续听他们八卦,打完了招呼,就牵着牛,往自家门口走去,带着大了那个几个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一样样的往里头搬,转头吩咐了大郎他们找木匠,他准备就在前院东厢房折腾出一间,当他的药房,置办上医馆药铺的那种大大的药柜子,以后好放上各式药材,就是山上自家采的,村子里孩子们的收获,他也准备自己炮制了放到这里,东厢房三间,当成个村子里的小医馆还是不错的,两边一个药房,一个库房,中间当坐堂的地方,宽敞着呢!

阿玉家的三进宅子,那是正紧的北方四合院格局,只是没有那大户人家的作为二门,并相对放大了些,屋子更宽敞而已,一排的倒座,正中开的大门,对着一面的照壁,算是遮掩了看向正屋的视线,显得气派了些。倒座上不是厨房就是柴房,还有杂物房之类的。而两边的厢房一共有六间,正屋三间,带着耳房,这个口字型的院子就是他们一家子生活的中心,也是待人接物的场所,既是前院,又是中院。后院也是三间正屋带四间耳房,两边各三间厢房,中间院子里种着枣树,这里是一家子晚上住宿的地方,秦家大伯带着伯娘住正屋,耳房当库房,两边厢房,那就是四个小子的天地,原本计划阿玉和大郎住东厢房,二郎和三郎住西厢房,三间的厢房,一人住一边,中间空着,当书房也成,当客厅也成,不过他们一起住惯了,最后只有东厢房有人,两人一个房间住在左右,中间空着摆了好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三进的屋子确实宽敞,空屋子到处都是,不过这是为了以后规划的,比如这四个孩子娶亲以后,各自又有了孩子什么的,那前后四个厢房,就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小家了,至于伯娘肚子里的?那不是还有屋子嘛!前院正屋都空着呢!再不成后院正屋的西屋也空着。不怕!要是人口再繁衍下去,大不了围屋再加一长条,那能多出最起码六个院子呢!

这些个说远了,反正就是到如今这前院厢房其实空着的多,如今阿玉用一个东厢房的屋子,那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甚至西厢房秦家大伯自己都占了一间,正准备当硝制皮子的工坊呢!这可是可以传家的手艺,重视着呢!

院子里放着石磨,柴房边上还有豆腐作坊的东西,阿玉家如今靠着这几样的本事,就是没有地,估计也能活的很是滋润,因为秦家大伯当了村长,自家前院的堂屋有时候就成了村子里商量事情的地方,条案,大桌,那是样样齐全,在知道阿玉识字,会医术之后,正屋里的东面房间,已经让大伯折腾成了书房的样子,还打了一个大大的书架,虽然上头没有什么东西,可是这已经是村里独一份了。

如今阿玉买了书回来,虽然不多,不过都是实用的,正紧的放到书架上,看着就让人舒坦,大郎看着就眼红,凑到正在放置东西的阿玉边上,讨好的说道:

“阿玉,你以后教我们识字不?”

阿玉翻个白眼,拿着手里的纸,对着大郎抖了抖,

“你说呢!要不是教你们,用的着买这么多纸吗?开方子用的和这个可不一样,这就是练习写字的,不过说好了,这东西太费钱,咱们先用沙盘练,用树枝练,在地上写都成,等着都会写了,认识了,再用笔沾了水在桌子上写,熟练了再用纸,这样能省下不少钱呢!”

阿玉一边说,大郎一边的点头,省钱,那自然是要紧的,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世事的人,自然明白这读书识字最是费钱。他们是继子,本来就比寻常孩子更谨慎自律些,如今能有这样读书认字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自然更加珍惜,也更加知道好歹。

“阿玉,你放心,这事儿我明白的很,就是你不说,我也不舍得浪费,看看这纸,多好!胡乱浪费了才可惜呢!不过你今天买的都是什么书?我看着都挺厚实的,这么一本,要学多久啊!还贵的要死,一两银子居然只能买半本。”

阿玉一听,索性也不理了,拿着那些书给大郎他们看。

“这薄的才是认字的书,这厚的是医书,我会些医术,但是没有正紧的学过,医馆里偷学的毕竟见识少了些,这不是想着补上吗!再说了,买了这个,以后你们也能学,咱们读书识字,考科举什么的是不指望了,毕竟没有什么先生教过,估计是不成了,但是读医书总是可以的,再不济,这本草什么的看多了,山上的药材就逃不出咱们的眼睛了,多卖些药材也是好事不是!”

阿玉没法说自己的本事来处,只好说自己没有正紧学过,用这些书找补,把自己的谎话圆上。反正他们也不懂,外头关系不好的,也不会有人询问的这么仔细,只要自己人不拆穿就成了。

大郎一听是关于学医的,也点头了,可不是,他们是不指望以后当什么秀才举人老爷的,但是当个采药农,当个蒙古大夫还是可行的,看得见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