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道德的兴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的。

在别人心情不好对你发脾气时,就要经常忍耐一点,听到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时,就必须多理解别人一点,将心比心,自己不也有这样的毛病吗?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矛盾是矛盾,兄弟是兄弟,怎能因为彼此有矛盾就盼望他人倒霉得祸殃呢?遇到刁钻刻薄的人就要厚道一点,心胸开阔一点,在名利面前就必须谦让一点,处事为人就必须诚实正直一点,等等。

如此强人所难之事,怎样才能让人们发自内心地主动去做呢?这要从孔子提倡的“八义”修炼起才行。

父辈一切为晚辈着想,将他们的一切始终记挂在心里,无论他们怎么不听话,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对不起父母的事,父母都无法改变其疼爱之情。一旦其被人冷落、抛弃、生活凄惨,父母就要心疼着急,就要尽力去帮,毫无怨言。在晚辈面前,父辈就像大海,包容了子女的一切,这不就是慈吗?儿女为父母着想,将他们的冷暖病痛喜怒哀乐放在心里,父母一遇上难事着急上火,自己心里就跟着着急难过,恨不得自己将父母的负担全承担起来,即使看不惯父母的行事,意见有分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如果这么做要惹父母生气,自己又怎能忍心呢?这不就是孝吗?在这个环境中,在如此漫长的紧密接触中,能始终如一地做到孔子所说的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实在不容易。靠理智是没有用的。没有一个善良的心做后盾是不可能的。总之,只要心肠好一点,将善良融入血液中、凝结在性格中、贯穿在行为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矛盾,就没有处不好的关系。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妯娌之间,婆媳之间,只要以诚相待,时时处处真心替别人考虑,真心为别人着想,即使有矛盾有误解有争斗有不和,短期内会影响感情,但时间一长,彼此的真正用心自然会被看得清清楚楚,矛盾误解自然烟消云散,互相斗殴闹别扭也会坏事变好事,成为润滑剂,加深感情。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考验,怎知谁心怎么想。总而言之,心为谁想,情为谁系,利为谁谋,就是善恶的试金石,家庭兴亡的分水岭。只要心为别人而想,情为别人而系,利为别人而谋,即使出现误解发生分歧,也不可怕。因为,终有水落石出那一天。真相大白之日,即是信任产生之时。信任就是杀毒剂,一切霉菌将无以安身。有了信任,挑拨离间就没了空间,猜疑就要绝种,误解就难以产生。此时,这个家庭想不团结不和睦都难哪。

有一番作为,成就一番事业,留一世英名,不白活一场,家庭的兴旺发达是重要基础。但却远远不够。人不能在社会上孤立地活着。每遇到水旱之灾、火灾、瘟疫及其它防无可防的意外灾难,都可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此时,没有别人的真心帮助,没有朋友的同舟共济,想渡过难关,是不可想象的。到崇山峻岭中采金挖参围猎,河湖江海中捕鱼,长途运输,等等,必须成帮结伙,团结协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险阻,达到目的。哪一家来了个生人,长什么样,什么口音,什么底细,不出仨月,就会被别人弄个底清。杀人越货潜逃在外的,若没有过命的朋友替你遮挡能隐得住逃得掉吗?江湖游走,强龙难压地头蛇,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在身边,到处要受欺负,什么事也甭想干成。一个生人到某地想落脚生根,难上加难,哪行哪业哪一家会张榜招聘,不讲出身、品德、关系,按才录用?行业同盟,家族壁垒,那是干什么的?就是搞垄断防备外人进入的。没有朋友介绍,亲戚族人引见,想进入某个行业谋个差事太难了。古人云: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这话概况的精炼,但不全面。在家靠兄弟,这兄弟包括亲兄弟、表兄弟、属辈兄弟、同族兄弟,还要包括亲戚邻居;出门靠朋友,这朋友要包括自己的朋友、兄弟的朋友、亲戚的朋友、乡邻的朋友,然后是朋友的朋友、朋友的亲戚、朋友的乡邻,依此类推下去,当这一切还不够用时,就结拜兄弟。日滋慢长,层层推出去,才能网结天下,纵横捭阖,成就一番天大的事业。自己没有财,朋友有财;自己没有势,朋友有势;自己没能耐,朋友有能耐;自己没关系,朋友有关系;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但朋友的存在,让自己万能。想想宋江、曹操、刘备之流,哪一个不是这种典型呢?而想团结亲戚、族人、乡邻、朋友与他们结下深厚的真诚友谊,经受住长时间的风雨考验,靠血缘是做不到的,靠恩惠也办不到,更不可能一拜把子就能解决问题,就能患难与共同生共死。朋友在一起,越处越好越处感情越深的,任何金钱利益乃至生命的考验都成为感情升温的助燃剂而不是哥儿们分裂、分道扬镳的导火索的,这种状况,绝对不会是自私之徒之间能有的事儿。只有靠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心,只有怀着善念、真心为别人着想、一以贯之地奉行忠恕之道,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求得这种硕果。仁者无敌,不是因为仁者本身力量强大,而是因为他能服人,能让人心服口服,即使是敌人也不得不服。与他为敌,就是与天下英雄为敌,与众人为敌,当然也就无敌了。

关公关云长,何许人也?不过一介匹夫平民,文不及诸葛,武不如吕布,何以能被他的死敌…一人在上、万人在下连皇帝都被他夹在裆下的曹操万般哀求百般献媚,几乎要给他当孙子?何以数百年来被天下各路英雄平民百姓极尽推崇,贡进圣庙,当神仙一般看待呢?仁慈忠义的精神。刘备对他好,曹操对他就不好吗?刘备对他有情有义,曹丞相对他更是有情有义仁至义尽,差不多把心掏出来给他了,刘备到处流亡,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领整个天下指日可待,关公归顺曹操,前程似锦,有百利而无一害,且理由充足,但他由于性格所限,为此,不惜将功名利禄乃致生命舍弃,视之如粪土;为此,甘心忍辱负重,被世人所误解。。。。。。付出如此代价的原因只有一个,只因为他与刘备相识在先!什么叫忠义?关公的行为就是对它的最好诠释。如果朋友都这么可靠,都这么忠义,天下还有何事干不成?什么大难、什么危机、什么沟坎过不去?什么事业成就不了?什么强敌战不胜?如此这般的如意,什么理想什么愿望不能实现?我佛如来般的自由胜境不就是说啥是啥、干啥成啥吗?说啥是啥干啥成啥不就意味着理想抱负美好愿望的一一实现吗?每一个行走江湖的人不喜欢这样的哥们呢?每一个想成就点事业的人不喜欢如此仁慈忠义的兄弟呢?任何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样的人舍命相帮能有成功的可能吗?理所当然,对关公这样的人,谁不爱戴?谁不愿亲近?谁不巴结?谁不钦佩敬仰?谁不愿结交?反过来说,江湖中如此受重视的人物,能有差的结果吗?能不受人尊敬一帆风顺吗?谁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呢?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要由少数见多识广擅于思考有时间思考的先知先觉者先品味出来。同样的人种,同样的条件,经过几代人之后,为什么有的发展壮大了,有的衰落了,有的勉强维持原状不死不活?为什么有的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再也壮大不了、四分无裂了?而有的家族能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向前发展壮大,并能像磁石一样从者云集、四方宾服,最终水到渠成而一统天下?造成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体力强壮与否的问题,有智慧高低的问题,有机制是否适宜的问题,等等,但试想一下,如果家庭不和,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体力强壮使内部打斗更残烈,智慧高会阴招迭出。。。。。。这么多好的东西用不到正经地方,家庭照样垮掉。当人们经过反复检验发现家族强大的秘密在于和谐团结,而和睦的关键在于信任,信任又只能来源于无私的利他精神时,人类的道德意识便觉醒了,人类的道德现象便从偶然走向必然,人类的道德盛世也便来临了。当然了,人类对道德的认识,肯定不是建立在唯物的基础上。这种环境的巨大作用人类是没有认识到的,这些条件也不可能清楚,他们省略了过程,省略了中间环节,直接将首尾以因果的关系连接了起来,将是否有道德与是否有好报有好下场直接联系了起来。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人们应该去遵守的言行规范,应具有的品德素质。当这种上升为上层建筑的道德要求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时,这些教导就会披上神圣的霞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人们纷纷效仿不敢逾越半步的“天条”。

以儒家孔子的思想为例,来见识一下这些天条的巨大威力。

儒家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到底,就是一切为别人着想,套用时髦话讲就是,心为别人所想,情为别人所系,利为别人所谋。这么去做,总是意味着吃亏。想发火时不能发火,想逃避时不能逃避,想自由时不能自由,想趾高气扬沾沾自喜时,总会觉得有人在背后耻笑自己。自己过好了不快乐,因为自己的兄弟姐妹邻居都还贫穷,利益面前总是后退,困难危险面前总是先迎上去,别人有难处有急事需要帮助时,不论自己家里事有多多,麻烦有多大,从不会说个“不”字。。。。。。想想看,这活的有多累。但是,当你经历了下面这种事情之后,你就会发现傻有多好了。

一个大家庭,总会雇一些佣仆。下人犯错,不问缘由,不给脸面,不由分说就痛打一顿。待下人像狗一样,从来不尊重,寡情薄义。谁能没有怨气,谁不恨你?你无情我还讲什么义气,将你不可告人的秘密告诉你的敌人,将你平时说别人的闲话添油加醋告诉别人挑拨是非,将你家财产有多少藏在哪儿透露出去。。。。。。你还能有好?所以,古代主人对下人根本不敢贱待,即使犯大错扫地出门,也要资以银两,让其安身立命。要仁至义尽,让他无话可说,被撵出门也要对你感恩戴德。鲁迅的小说《祥林嫂》里的土财主对丢三落四老是出错的祥林嫂,从不像别人那样大声喝斥,只是哼哈的欲言又止,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在外边如果听到有什么不利于你的消息,他会想着你马上给你报个警。若以为自己是主人,犯错打你天经地义,既然如此,他败坏你也就师出有名,听到对你不利的事情不会给你报警不说,反而会给你的敌人提供情报。对待乡邻,要待之以礼,要热心肠,对待自己看不上的人,也要待之以礼,能帮上忙的也要帮。古道热肠,不与人争利,谦让有礼,又有正义,诸如此类,谁不愿与这样的人为邻,与你交朋友?自己周围的熟人都对你敬爱有加时,潜在的好处不可计量。你家有财有势,富甲一方,按理应该成为土匪打劫的目标。但是,哪个土匪也不敢动你一根毫毛。这不是你家的保镖护院的工夫好忠心耿耿,也不是你家院墙高,也不是没机会。而是由于你的名声。土匪能打劫的,只能是那些为富不仁的。不可能是深孚众望的富户。否则,这土匪就蹦达不了几天。土匪也是父母养的,也有七情六欲。都要在所熟悉的方圆之内谋生活。你打家劫舍时神不知鬼不觉,防你不好防,抓你不好抓。但你总要吃要喝要嫖要赌吧?总有父母亲人吧?七七忌日你会在哪?最近哪个女的成了你的相好的了?你爱吃哪一口?你有哪些毛病习惯?哪个进山是土匪哪个回家是良民?惯走哪条道?等等,官军不知道,老百姓不知道吗?老百姓若气不过,觉得你太不的道,不管你力量有多强,都离灭亡不远了。

你讲信修睦,乐善好施,勇敢智慧,大家都亲近你,信任你,愿向你靠拢。遇到什么难事,就会聚集在你的周围,听你的话。天长日久,你就会成为他们的灵魂、统帅。遇到战乱,天下大乱需各个自保时,你就有了优势。你一声号令,就可组织起一只武装,拒敌于自己的地盘之外,就能保一方平安。天下流民中与你能套上关系的人就会蜂拥而来,你的力量自然就会水涨船高。周围的地盘不能自保的家族部落,就会纷纷加入你的团体,接受你的统一领导。因为他们知道,加入你的集体,受你的保护,由于你不欺负人,所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力无处使的英雄好汉也会慕名而来,纷纷前来投靠。四海蚁聚,八方宾服。你不想扩大地盘,别人会送给你地盘,你不想壮大势力,别人会推着你往前走。所到之处,老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敌人望风而逃。这就叫顺民者昌,逆民者亡。你想不称霸都是不可能的了。有了如此丰富的经验,你还能说孔子倡导的忠恕之道是唱高调吗?

孔子反反复复强调一句话,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总之是劝人少说多做。这也是大有缘由的。如果敏于言,一个是容易说大话说过头话,一个是言多必失。现实总是变化莫测,什么事再有把握,在做成之前都有一定未知数。所以任何事都不要轻易承诺,不要大包大揽。在这个环境中,一百次中九十九次做成了,一次做不成,都会给人一个说大话的印象,且马上所有人都会知道。下次你再承诺,别人就会将信将疑了。且永远再不会对你充满完全的信任。另外,就是言多必失。一言不慎,伤了别人的自尊。你觉得无所谓,却让别人记恨在心了。这种事只发生一件两件,也不至于酿成大祸,但这种事一旦过多,总纠缠不清,影响了睦邻关系,那就是你的毛病了。嘴长嘴贱,嘴总也闲不住,在这种环境中,确实是个大毛病。有事没事叨叨个不停,见人就东家长李家短就聊个不亦乐乎。殊不知,你在无意之间,就起了挑拨是非的作用。某个人在背后说了句另一个人不爱听的话,立马被你无意之间泄露给对方了。本来没什么恶意,关系也挺好,但一听到这话,谁心里也不舒服。即使为人厚道,一次两次一笑了之,三次四次呢?谁能架住这种长舌之人的来往搬弄?必将导致兄弟、妯娌、婆媳、邻里、朋友之间失和,吵闹不断。待一切真相大白之时,这种长舌之人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孔子谆谆教导我们,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话不算数对自己来说轻而易举,对对方意味着什么呢?会让人体会到什么滋味呢?轻了说,会令人感到受了侮辱,重了说,就是欺诈。一个合同,别人先履行了义务你享受了权利,待你履行义务时,你宣布说,合同作废。天下有这种道理吗?即使你有情不得已的理由,大家能原谅你,但下次你再承诺什么,谁还敢相信你呢?谁知道下次你又会有什么情不得已的理由呢。

说话不算数,丧失的是别人的信任。你的话别人不信了,就没人再跟你打交道了。一次失信,不是丢一个朋友的问题,而会立马传遍“全天下”,人人皆知。你原来纵有千般好,威望极高,一次失信,前功尽弃。你将背着这个暇疵进入坟墓。你再努力一百次一万次也无法挽回这个损失。你从不失言,别人对你就是完全的信任。一次失信,再做多少次守信的事,你都是1100或11000或110000,都是个小数,而不是零了。什么属于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失信就是其中之一。想那周幽王活的好好的,诸侯也还宾服,一次烽火戏诸侯,耍了诸侯,谅了众人的心,到头来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