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道德的兴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部分(第1页)

商品谁卖的便宜就买谁的,我还会相信你的牌子?;我想买一件东西,如果有亲朋好友用过你的东西我就听他的意见,否则,我就要货比九九八十一家,把整个市场转了一圈再转一圈,然后再做选择,我才不会被你迷惑住呢;我看好了你的商品,但我就是不买,过一段等你降价了或打折时再买——虽然知道你的折扣是假的,但总比不打折时买强多了;你新产品是好,但死贵,我就坚持用低档的,待你在对手逼迫之下大降价时再捞个便宜——你精明但我也不傻;想知道这样的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吗?同一件东西,谁方便就买谁的,即使多走两步他们都不会愿意。理所当然,下面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他们采用垄断的手段迫使这些消费者回头,但只要你的优势一没,只要你的攻势一减弱,广告一少打,折扣让利一停,销量立马下降,原来的位置立即被别人取代。更可怕的是,所有这些已经使用过的进攻的武器,威力越来越小,越来越不划算了。于是,只能绞尽脑汁花样翻新,寻找到老百姓新的兴奋点,蒙骗一阵子,当大家有了抗药性此招不灵通之后,再赶快研究出新点子新办法,再延续一段生命,如此循环往复。但可惜的是,人的兴奋点是有限的,你老在同一拨人面前玩花样,自以为得计,殊不知,你玩一次就让消费者长一次见识,每一次的骗局给别人的教训正以几何倍数的发展速度令消费者成熟,很快就会百毒不侵,任你如何花言巧语,也很难让天下人上当了。现在的企业天天叫嚣“创新创新再创新”, 就是这个道理。靠骗骗不了了,靠真心为老百姓着想又做不到,靠垄断也一样维持不了几天,怎么办?只能拼命地创新了,这是各企业现在手里仅有的一个救命稻草了。创新一停,或者创新慢了被别人超过了,就立马大势不妙。这就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创新”压迫之下,企业整日整年疲于奔命,在此状态之下,一旦有了新发现,新技术,还会管它对消费者有害不有害?有害不有害都要上,上了对企业将来有害,不上对现在就有害。于是不择手段,黑了心肝,用新的骗术伤害老百姓的利益,这反过来又导致他们对你的仇恨更进一步。于是,想让越来越痛恨自己的老百姓再回头,就要用更毒的手段,更巧妙的欺骗,更不择手段。彻底陷入了恶性循环。

这种挣扎能持续永远保你长命百岁吗?不能。世事难料,时间一长,什么灾难都会遇到。首先,就至今为止的市场经济历史来看,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壮大到鼎盛、衰落的过程,长则上百年,短则几十年,在通讯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每个行业的生命周期都大大缩短了,其次,一个国家及世界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不是永远一帆风顺而是要经历一个个经济周期,从复苏、发展、鼎盛再到衰落、萧条,完成一个循环,最长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不论是行业衰落还是世界经济危机,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生死考验。在生产规模惯性存在的情形下,需求急剧减少,对消费者的争夺将陷入惨烈的时刻,大家都拼了命地减价减价再减价,竭尽全力向消费者宣传自己的产品便宜,消费者相信谁就成了企业生死的关键,此时企业的名声就有了作用,消费者对你的评价就有了无上的价值。那些生意好时都要骗人的企业,那些为了自己做大做强做长久害别人眼睛都不眨的企业,在这种大难面前,肯定要最早死掉。在这不知哪天会死的危机面前,他们会比原来更讲良心吗?原来他们卖的产品好歹还能用一段时间,现在可能狗急跳墙把钱骗到手货一出门,以后的事他根本就不会管了,原来被他们骗怕了的人,能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能相信他吗?在收入剧减一分钱当两分钱花的时刻,他们会把钱花在一个根本不敢相信的地方吗?另外,从微观来看,当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了对消费者身心健康有伤害的物质时,真的能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吗?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时间一长,任何虚假都没有不露陷的。待暴露之后,你立刻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大肆公关,“勇敢”地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当然只是用不义之财中的一小部分),并真诚的道歉,积极改正错误,对天下人起誓发愿,保证以后绝不会出现这种事。人无完人,孰能无错?更何况是一个大企业呢?老百姓心一软还是原谅了你。但是,这种错误是不可复制的,一个企业犯这种错误的机会顶多只有一次,如果出现第二次,不管什么理由,你都必死无疑。第一次犯错误,你说你冤枉,是不知情而犯的错,并指天发誓,如果说谎就天打无雷轰,再加上老百姓无法辨别你的话的真假,所以原谅了你。第二次再犯只能说明,你第一次时的辩解完全是谎言,你根本不是不知道,而完全是有意的,是你本性的真实表现。狗改不了吃屎,只有在本性难移的情况下,再遇到类似的神不知鬼不觉的妙招才会无法控制地再次铤而走险,这难道不是事实真相吗?对你这蛇蝎心肠的企业,坏透了腔的企业主,心肠再软的人也不会再原谅你。即使这第二次真是被冤枉了、真是不知情,也没人会相信你了。

综上所述,一个以赢利为第一宗旨的企业在做大做强之后还想做长久,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在太平盛世之时,在一个行业处于朝阳时期,在国家经济乃致世界经济处于繁荣之时,在物质匮乏、供不应求之时,企业的存在及发展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也许不讲道德会发展的更快些),再加上一些霸道的垄断手段,还是可以保证其持续发展的。但不论什么事,时间一长就麻烦。由于自己的原因遇到危机的时候,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遇到危机的时候,为恶的后果就要暴露无遗。危机就意味着你处于了被动的地位,不管你原来多么强,现在都要变成孙子,就意味着你有求于人了。当你处于弱势需要广大的消费者可怜你时,就意味着这些原来的弱势者已经翻身成了主人,已经由可以被随意欺骗坑害的奴隶变成了自由人,此时,他们的意志他们的评价就有了无上的价值,他们不喜欢你,不信任你,痛恨你,就不会买你的东西,或者想采购商品做选择时怎么也轮不到你头上,你就渡不过难关,你就得死。细细想想,此类企业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为了求利,所以无法真心对消费者好,这导致,你表现出来的对他们的着想,都是假的,这种虚假经过时间老人之手的一抚摸,就被每个人看的一清二楚,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就不愿买你的东西,没办法,只能采用霸王手段硬拽他们回头,但这种种手段每一个又都用不长,越用越得不偿失,于是只能依靠创新。既然创新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就意味着他们已没有选择,骗人之事就成为常态,害人之事也根本无法避免了。待谎言被拆穿,当广大消费者都看到了你那蛇蝎心肠时,你的死期就到了。

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做长久,你就必须挺过各种灾难,渡过各种危机,这当然需要财务稳健,远见卓识,但这不能保证你应付所有的灾难。本性所限,企业从一开始第一步就迈入了歧途,就走上了背人心之路,每一个熟悉了你的人都不喜欢你,随着你的做大做强,不满意你的人就由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一旦到了这一步,逆水行舟之势已成,拼命是小进,努力是不进,弹尽粮绝之时你就会立马被大水冲走,陷入深渊。唯一能保证你长命百岁的,是顺人心之法。这就要从心做起,就要有一颗为人善良之心,就要一切先为别人着想,就要“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惟有如此,骗人的事才干不出来,做不到的过头话才不会说,害人的事就更不可能。总之,现在精明的企业要干的事情都不是他要做的,他们不想干的才是他的追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这么做的企业确实是默默无闻的,不聪明的,笨拙的,这不就是傻吗?

诚实守信,讲求做人原则,时时处处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中,确实意味着不能出奇谋,无法出风头,意味着保守,意味着能挣大钱不挣,意味着无法在短期内暴富,确实无法铸就神话,确实是少得利,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无法不处于下风,这一切确实是一种巨大牺牲。但是,这么犯傻,一点好处都没有吗?犯傻的企业在短期内没什么好处,争不过那些花招叠出会吸引眼球的企业。但时间一长,效果就要颠倒过来。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所以,你傻,才会赢得精明之人的喜欢和信任;你不傻,别人为了不吃亏,就要离你远一点,就不愿意与你打交道,更不可能信任你。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共识一旦形成,犯傻的就走上了前途光明之路。有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自然能留住原来的、吸引来潜在的,消费者自然会形成对你的潮涌之势,你不想前行,消费者会推着你向前走,就会由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形成势不可挡之势。一个天下老百姓交口称赞的企业、品牌,一个深得老百姓信赖的品牌、企业,想不发展能行吗?想灭亡就能灭亡吗?想不做大做强做长久,老百姓能答应吗?八国联军进北京,义和团###,兵荒马乱之中,清王朝都靠不住了,一个药店还能靠的住吗?连命都顾不上了,谁还顾得了信誉?所以,一般的药店,即使药好信誉也不错的,在此关键时刻老百姓也不敢买他的药了。经历这样的大难,在民众潦倒需求大减少的时刻,同仁堂能挺过来,靠什么?靠药好吗?能提供好药的绝不只同仁堂一家,靠的就是民众的信任,完全的信任。在上百年的无数次的大考验中同仁堂没让人们失望,在数百年的琐琐碎碎的日常交往中,他也没做一件对不起消费者的事。这只能说明他对消费者的赤诚之心,他的一心为民。没人会怀疑同仁堂做出的质量保证,没人会相信他会骗人、会参假、会短斤少两,同仁堂如果也会骗人了,这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可信任的人了。如此的信任就意味着,你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已不可缺少,他们不会让你死掉。你死了,受伤害最大的是他们——看病时还上哪儿去买放心药呢?再大的灾难,只要广大老百姓没有被灭绝,你就死不了。总之,有了消费者的认同之心,偏爱之情,依赖之感,无论竞争多么残酷,无论形势如何瞬息万变,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将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你的死将不再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一件无所谓之事,而是消费者无法忍受的损失。老百姓是天,消费者是帝,他们喜欢的就是天意,顺天承意,谁占你的光谁就将有取之不尽的好处,无法估量的巨大利益。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有人主动帮助,这一点不必怀疑。

你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你做好事从来不张扬,你从来不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整日叫得山响,你只是默默无闻地做着每一件你要做的事,你的好心只有使用过你的产品的人才知道,使用的越久了解的越深;你对别人的关心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能省钱而不省,能偷工而不偷,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找借口而不找。这为了什么?这也是自私吗?这是刁买人心吗?如果这种行为和表现是短期的,只出现在刚起步的时候,只出现在困难的时刻,只出现在遇到灾难危机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你目的不纯,是刁买人心,但事实绝不是这样,这一切是持之以恒的,刚开始时是这样,发达了也是这样,困难的时候是这样,顺的时候也是这样,代价小的时候是这样,代价大的时候还是这样,别人知道的时候是这样,别人不知道的时候还是这样。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原则不动摇,就要经历种种考验,这靠装是装不出来的,靠想是想不全的,只能靠品德靠本性。对那些品德一般、功利思想深入骨髓的人来说,对那些靠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掘到第一桶金的人来说,想金盆洗手就能金盆洗手?摇身一变就是大善人了吗?谁知你那条狐狸尾巴会在何时趁你得意忘形不知不觉间露出来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人们透过时间的窗口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你那颗善良滚烫的红心时,谁能不感动?谁能不被你征服?谁还能留住一丝丝对你的怀疑?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大麻花等百年老店、知名品牌的产品,真的出类拔萃吗?真的那么值得品味与众不同吗?非也,品尝过后,也不过而而。它们究竟特在何处,究竟靠什么赢得如此威名?当别人能看见的时候他们这么做,当只有天知地知我自己知的时候,他们还是这么做,当做好事被人怀疑的时候他们这么做,当做善良的事被别人讽刺挖苦为自己带来灾难时,他们还是这么做,顾客少时能保证质量,顾客多的忙不过来时,还能保证质量吗?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价格不上涨吗?在能狠赚一把时,能忍住不下手吗?在生意陷入危机,四面楚歌时,还能记得自己对别人的承诺吗?想征服每一个消费者,想赢得天下人的心,你就必须跨过威武强权、富贵贫贱的考验,彻底消灭唯利是图的欲望,与民同利,与民同乐,与消费者共生共存吧。而想做到这一点,没有性格品德、价值观做保证,就是一句空话。道德,说到底,是先人们几千年来从无数与此类似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在长期的稳固的紧密接触的共同生活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且能日益发展壮大的最聪明最有效且是唯一的根本方法。如此而已呀! 。。

第七节  企业家要";慎独";

企业不是人,它是一个利益整体,由数量不等的人组成,地位也不同,绝大部分是被雇佣者,挣钱拿工资,企业的效益如何,前途怎样,虽说与自己有一定关系,但关系并不紧密,这是老板的事情,除非自己太无能,否则很少有完全依靠一个企业的打工者。这一切都导致了打工者们的利益追求的短期倾向,这与一个想做大做强做长久的企业目标完全相悖。企业所有者想带领这样一帮人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即使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不一定能做到。

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适合做一个县的生意;如果你有一个省的眼光,你适合做一个省的生意;如果你具备了全国性的眼光,你便可以做全国的生意了。这句话有合理的地方,有不合理的地方,现在任一个生意人眼光都不缺,生意刚上路,还没怎么样,眼光就已经立足全国走向世界了,并为此谋划好了达到这一步的全盘计划。如果把“眼光”这两个字换成胸怀,就比较贴切了。

胸怀是什么?就是为人厚道,就是宰相肚里能行船,能容别人不能容之人,能用一般人不能用之人,就是胸怀天下苍生,生意小时是这样,生意做大了,也能不改本色,概而言之,就是品德纯厚,本性善良。

人的品德修养,是有高低之别的。太好的人少,太坏的人也少,绝大多数都是中庸的,一边不傻,一边不太坏。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追求完美,不太傻,也不太坏,这是最容易做到的,太善良,太坏,都是走极端,都难做到。难做到,并不等于现实中没人能做到。想做天大的生意,就必须有天大的胸怀,而这天大胸怀的基础,就是至性至仁的品德,没有这样的人存在,天大的生意是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