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德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部分(第1页)

长期在科技最前沿工作,可以保证杨顺的科研水平,耐心等转基因盖棺定论。

进,可直接进入转基因行业。

退,可继续在传统农药行业。

转基因食品牵扯了相当大的利益,下到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争,上到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非常复杂。

别看袁窿平毕生都在做杂交水稻,但最近这几年,他对转基因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让儿子去港岛学转基因技术,还成立转基因实验室,研究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中,另外,他还亲口说过:“我将身体力行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我也愿意试吃转基因作物。”

对于社会上的众说纷纭,杨顺的内心其实是迷茫的,他并不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好或者坏。

但他相信科学,也愿意投身科学,找到正确的路。

再加上他获得了异能,他非常想找到更安全,更高产,更有效的主粮植物,也想让农民从繁重的田间护理,喷药除草等事件中解脱出来。

这位小小植物学研究僧的宏愿,任重道远啊!

接下来是闲聊,师兄师姐传授选课技巧,带着大家参观实验室。

导师马德永教授在中午吃饭时见了大家一面,培养计划这种事其实很快,他差什么人打下手,随便指挥就是,研一的小新嫩,搞什么研究,做什么实验呢?

年轻人别总想搞个大新闻,先洗瓶子吧你们。

“果然又是洗瓶子……”

杨顺哭笑不得,洗瓶子和60万的初级实验室,傻瓜都知道选什么。

但有一点好,微生物农药实验室的设备非常齐全,杨顺认识的不全,但他自己的60万初级实验室采购的几种,这里全都有。

“我设备买回来了,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差,所以,我宁可洗瓶子,也要在这里多混几天,看师兄师姐们操作仪器,跟着学。”

杨顺打定主意,耐心地待下来。

9月11日,他选了专业课,尽量不逃课,多余的时间就在外面跑实验室,买设备,跟着张晓和仇芳学习设备操作,恶补化学知识。

时间过的很快,9月一晃就过去了。

汪芸没有化疗,出院后回家,因为担心感染,每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喜欢吃的都不能吃,不喜欢的必须要吃,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像个被关在笼子里的活死人,岂是一个惨字能形容的?

不化疗,家人们就到处打听治疗白血病的偏方,中药一般吃不死人,但有没有效果就难说了,钱反正是花了不少。

老汪为了救女儿,东边去过胡建,西边去过川府,听说中京有神医,坐火车跑去提了几十副中药回来,又听说上沪也有白血病抗癌专家,咬咬牙听完抗癌讲座,花了2万块买药。

还有找阿三代购抗癌神药的,这个不能细说,犯法的。

汪母也一样,一辈子没信仰的中年妇女,突然就信佛了,每天去庙里烧香,为女儿祈福。

每天,汪卉都要和杨顺聊天。

她业余的时间全都用来搜索白血病资料,以及和全国各地的病友们交流。

有时候找到看不懂的资料,她会发来问,杨顺虽然也不懂,但还是会耐心看完,向专家请教,尽可能科学解释,顺便安慰她,汇报自己的实验室建设进度。

小欧的两张脑部肿瘤ct片姐妹俩都看过,在9月20日的时候,小欧补了第三张ct,脑部肿瘤只剩下一点点了,几乎可以说90%治愈。

这是一个奇迹,脑部良性肿瘤就这样被杨顺治好了,只用了1个多月!

但汪芸看破生死,并没有觉得有多么奇迹,汪卉唯一的希望就放在杨顺身上,他现在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以至于每天晚上两人不聊天,没听到他说晚安,她都睡不安稳。

理工科研男往往都很闷骚,不会表达真实情感,两人之间其实没有太多进展。

更何况,现在有趁人之危的嫌疑,所以杨顺从来不提病情以及科研以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