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德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部分(第1页)

………………

………………

袁定洋虽然是南山植化所的技术主任,但他只是水稻研究组的。

加入杨顺研究所几年时间了,基本上融入了这个团体,和陈浩,叶青,贺院士等人都混的很熟,甚至还去红农授课,和陈校长等人关系密切,加强了南山植化所和红农的亲密度。

唯一的遗憾就是,杨顺在国内蔬菜行业app无敌手,玉米和大豆几乎干翻镁国人,统治了国内豆业市场,但小麦和水稻还没有动静。

华夏人的主粮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也是最大的种植作物,小麦一年1亿多吨,水稻2亿多吨,基本上可以自产自足,甚至供过于求,所以价格不受镁国人影响。

国家打贸易战先从玉米和大豆入手,就是这个原因。

袁定洋问过杨顺:“你不急着研究小麦和水稻,是不是因为没有粮食危机?”

杨顺回答道:“袁老研究了一辈子的水稻,也只是解决了国内的粮食需求,并没有影响世界粮食格局,如果我研究小麦和粮食,要想成为全世界的粮食话事人,恐怕也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我只能从最迫切的大豆和玉米开始,主粮留在后面慢慢解决。”

袁定洋表示理解,父亲研究了一辈子的水稻,他也可以研究一辈子水稻,当然,现在他是杨顺的属下,所有的荣誉将属于杨顺,袁家注定了就是历史。

当历史也不错,至少我们曾经辉煌过,历史会记住父亲的名字,袁定洋心想,这就叫传承。

另外,他还在想,恐怕让杨顺积极进入水稻和小麦主粮行业的,只有“粮食危机”了。

粮食怎么才能危机?

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暴涨,这都是粮食危机,最大的可能就是天灾**。

先说**,必然是战争,但可能性不大,比方说这次华夏和镁国贸易战,也是双方各自退让一步,相互克制,都不想挑起军事战争,打仗会死人的,地球经不起几个超级大国的战争。

那就必须是天灾了,比如全球性的环境变化,导致全球粮食减产。

但天灾这方面问题也不大,因为全球温室效应还没有出现,就算有台风,寒流,只会影响一些海岸国家,从历史上看,再恶劣的天灾下,世界粮食储量也不会减产50%这么夸张。

袁定洋想来想去,如果把华夏喜欢储粮的习惯算进去,其实短时间内并不会太担心华夏出现粮食危机,最多也就是粮价暴涨一倍,但不会出现当年的“叁年自然灾害”那种情况。

说一句额外话,说起粮食储备,华夏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个例外,华夏人就爱往家里存粮,全世界总共的存粮总量大约是8亿吨,华夏就存了接近4亿吨,全球第一,而镁国存粮只有1。4亿吨。

华夏一直将粮食作为战略储备,领导们有各式各样的考虑,每年库存那么多,每年千亿级别的维护费用,这钱也是国家财政掏出来的,每年都有收粮的硬指标,有时候一屯就是几年不卖,宁可烂在粮库里,也不会低价出口。

这个问题很敏感,就和以前聊海落因一样,每年边境缴获千亿美元的海落因,全都是宁可销毁,而不会用于高端麻醉剂医药市场。

袁定洋操完心,很快将储粮的想法抛诸脑后,继续上他的课,搞他的科研。

………………

………………

张天琦早上起床,头有点疼,看到自己换了一身干净睡衣,就知道是老婆帮他的忙,昨天晚上他喝醉了,根本就不记得换衣服这件事。

“老张,起来吃面,要迟到了。”

老婆在外面喊着,房子是一室一厅的老公寓,厨房很小。

但勤俭持家的华夏女性很擅长打理这些,甚至还在阳台上给儿子搭好一个四平米的单人房间,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直到儿子前年上大学才搬走,小日子虽然清苦,但平淡温馨。

张天琦走出来,头出乎意料的疼,以前也有宿醉,但没疼的这么厉害。

老了,老了,人过40,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张天琦叹息。

老婆是华夏北方人,擅长面食,在家做早餐省钱又健康,一大碗面条,放入昨天没吃完的肉丝,再打两个鸡蛋,倒一杯牛奶,一上午的膳食营养全够了。

张天琦呼啦呼啦吃下去,收拾收拾,准备上班。

可是一通国内的电话打过来,是张天琦的弟弟张天佑:“哥,你快点回来,爸快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