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啼笑姻缘 完结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所以然来。但是真作媒的人,也不曾见他真喝过冬瓜汤,不过你和何小姐愿意给我冬瓜汤喝,我是肯喝的。〃家树道:〃表嫂这话,太没有根据了。一个初会面的朋友,哪里就能够谈到婚姻问题上去?〃陶太太道:〃怎么不能!旧式的婚姻,不见面还谈到婚姻上去呢。你看看外国电影的婚事,不是十之八九一见倾心吗?譬如你和那个关老头子的女儿,又何尝不是一见就发生友谊呢?〃家树自觉不是表嫂的敌手,笑着避回自己屋子里去了。

一个人受了声色的刺激,不是马上就能安帖的。家树睡的钢丝床头,有一只小茶柜,茶柜上直立着荷叶盖的电灯,正向床上射着灯光,灯光下放了一本《红楼梦》,还是前两晚临睡时候放在这儿的。拿起一本来看,随手一翻,恰是林黛玉鼓琴的那一段。由这小说上,想到白天唱《黛玉悲秋》的女子,心想她何尝没有何小姐美丽!何小姐生长在有钱的人家里,茶房替她穿一件外衣,就赏两块钱,唱大鼓书的姑娘唱了一段大鼓,只赏了她一块钱,她家里人就感激涕零。由此可以看到美人的身分,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据自己看来,那姑娘和何小姐长的差不多,年纪还要轻些,我要是说上天桥去听那人的大鼓书,表嫂一定不满意的。可是只和何小姐初见面,她就极力要和我作媒了。一人这样想着,只把书拿在手里沉沉的想下去,转念到与其和何小姐这种人作朋友,莫如和唱大鼓的姑娘认识了。她母亲曾请我到她家里去,何妨去看看呢,我倒可以借此探探她的身世。这一晚上,也不知道什么缘故,想了几个更次。

到了次日,家树也不曾吃午饭,说是要到大学校里去拿章程看看,就出门了。伯和夫妇以为上午无地方可玩,也相信他的话。家树不敢在家门口坐车,上了大街,雇车到水车胡同。到了水车胡同口上,就下了车,却慢慢走进去,一家一家的门牌看去。到了西口上,果然三号人家的门牌边,有一张小红纸片,写了〃沈宅〃两个字。门是很窄小的,里面有一道半破的木隔扇挡住,木隔扇下摆了一只秽水桶,七八个破瓦钵子,一只破煤筐子,堆了秽土,还在隔扇上挂了一条断脚板凳。隔扇有两三个大窟窿,可以看到里面院子里晾了一绳子的衣服,衣服下似乎也有一盆夹竹桃花,然而纷披下垂,上面是撒满了灰土。家树一看,这院子是很不洁净,向这样的屋子里跑,倒有一点不好意思。于是缓缓的从这大门踱了过去,这一踱过去,恰是一条大街。在大街上望了一望,心想难道老远的走了来又跑回家去不成?既来之则安之,当然进去看看。于是掉转身仍回到胡同里来。走到门口,本打算进去,但是依旧为难起来。人家是个唱大鼓书的,和我并无关系,我无缘无故到这种人家去作什么?这一犹豫,放开脚步,就把门走了过去。走过去两三家还是退回来,因想他叫我找姓沈的人家,我就找姓沈的得了。只要是她家,她们家里人都认识我的,难道她们还能不招待我吗?主意想定,还是上前去拍门。刚要拍门,又一想,不对,不对,自己为什么找人呢?说起来倒怪不好意思的。因此虽自告奋勇去拍门,手还没有拍到门,又缩转来了。站在门边,先咳嗽了两声,觉得这就有人出来,可以答话了。谁料出来的人,在隔扇里先说起话来道:〃门口瞧瞧去,有人来了。〃

家树听声音正是唱大鼓书的那姑娘,连忙向后一缩,轻轻的放着脚步,赶快的就走。一直要到胡同口上了,后面有人叫道:〃樊先生!樊先生!就在这儿,你走错了。〃回头看时,正是那姑娘的母亲沈大娘,一路招手,一路跑来,眯着眼睛笑道:〃樊先生你怎么到了门口又不进去?〃家树这才停住脚道:〃我看见你们家里没人出来,以为里面没人,所以走了。〃沈大娘道:〃你没有敲门,我们哪会知道啊?〃说着话,伸了两手支着,让家树进门去。家树身不由自主的,就跟了她进去。只觉那院子里到处是东西。

当下沈大娘开了门,让进一间屋子。屋子里也是床铺锅炉盆钵椅凳,样样都有,简直没有安身之处。再转一个弯,引进一间套房里,靠着窗户有一张大土炕,简直将屋子占去了三分之二,剩下一些空地,只设了一张小条桌,两把破了靠背的椅子,什么陈设也没有。有两只灰黑色的箱子,两只柳条筐,都堆在炕的一头,这边才铺了一张芦席,芦席上随叠着又薄又窄的棉被,越显得这炕宽大。浮面铺的,倒是床红呢被,可是不红而黑了。墙上新新旧旧的贴了几张年画,什么《耗子嫁闺女》,《王小二怕媳妇》,大红大绿,涂了一遍。家树从来不曾到过这种地方,现在觉得有一种很奇异的感想。沈大娘让他在小椅子上坐了,用着一只白瓷杯,斟了一杯马溺似的酽茶,放在桌上。这茶杯恰好邻近一只熏糊了灯罩的煤油灯,回头一看桌上,漆都成了鱼鳞斑,自己心里暗算,住在很华丽很高贵一所屋子里的人,为什么到这种地方来?这样想着,浑身都是不舒服。心想:我莫如坐一会子就走吧。正这样想着,那姑娘进来了。她倒是很大方,笑着点了一个头,接上说道:〃你吃水。〃沈大娘道:〃姑娘!你陪樊先生一会儿,我去买点瓜子来。〃家树要起身拦阻时,人已走远了。

现在屋子里剩了一男一女,更没有话说了。那姑娘将椅子移了一移,把棉被又整了一整,顺便在炕上坐下,问家树道:〃你抽烟卷吧?〃家树摇摇手道:〃我不会抽烟。〃这话说完,又没有话说了。那姑娘又站起来,将挂在悬绳上的一条毛巾牵了一牵,将桌上的什物移了一移,把那煤油灯和一只破碗,送到外面屋子里去,口里可就说道:〃它们是什么东西?也向屋里堆。〃东西送出去回来,她还是没话说。家树有了这久的犹豫时间,这才想起话来了。因道:〃大姑娘!你也在落子馆里去过吗?〃这话说出,又觉失言了。因为沈大娘说过,是不曾上落

子馆的。姑娘倒未加考虑,答道:〃去过的。〃家树道:〃在落子馆里,一定是有个芳名的了。〃姑娘低了头,微笑道:〃叫凤喜,名字可是俗得很!〃家树笑道:〃很雅致。〃因自言自语的吟道:〃凤兮凤兮!〃凤喜笑道:〃你错了,我是恭喜贺喜的那个喜字。〃家树道:〃呀!原来姑娘还认识字。在哪个学校里读书的?〃凤喜笑道:〃哪里进过学堂?从前我们院子里的街坊,是个教书的先生,我在他那里念过一年多书,稍微认识几个字,《论语》上就有凤兮这两个字,你说对不对?〃家树笑道:〃对的,能写信吗?〃凤喜笑着摇了一摇头。家树道:〃记账呢?〃凤喜道:〃我们这种人家,还记个什么账呢?〃家树道:〃你家里除了你唱大鼓之外,还有别人挣钱吗?〃凤喜道:〃我妈接一点活做做。〃家树道:〃什么叫活?〃凤喜先就抿嘴一笑,然后说道:〃你真是个南边人,什么话也不懂。就是人家拿了衣服鞋袜来做,这就叫做活。这没有什么难,我也成。要不然,刮风下雨,不能出去怎么办?〃家树道:〃这样说,姑娘倒是一个能干人了。〃凤喜笑着低了头,搭讪着,将一个食指在膝盖上画了几画,家树再要说什么,沈大娘已经买了东西回来了。于是双方都不作声,都寂然起来。

沈大娘将两个纸包打开,一包是花生米,一包是瓜子,全放在炕上。笑道:〃樊先生!你请用一点,真是不好意思说,连一只干净碟子都没有。〃凤喜低低的道:〃别说那些话,怪贫的。〃沈大娘笑道:〃这是真话,有什么贫?〃说毕,又出去弄茶水去了。凤喜看了看屋子外头,然后抓了一把瓜子,递了过来,笑着对家树道:〃你接着吧,桌上脏。〃家树听说,果然伸手接了。凤喜笑道:〃你真是斯文人,双手伸出来,比我们的还要白净。〃家树且不理她话,但昂了头,却微笑起来。凤喜道:〃你乐什么?我话说错了吗?你瞧,谁手白净?〃家树道:〃不是,不是,我觉得北京人说话,又伶俐,又俏皮,说起来真好听。譬如刚才你所说那句怪贫的那个贫字就有意思。〃凤喜笑道:〃是吗?〃家树道:〃我何曾说谎?尤其是北京的小姑娘,她们斯斯文文的谈起话,好像戏台上唱戏一样,真好听。〃凤喜笑道:〃以后你别听我唱大鼓书了,就到我家里来听我说话吧。〃沈大娘送了茶进来问道:〃听你说什么?〃凤喜将嘴向家树一努道:〃他说北京话好听,北京姑娘说话更好听。〃沈大娘道:〃真的吗?樊先生!让我这丫头跟着你当使女去,天天伺候你,这话可就有得听了。〃家树道:〃那怎敢当!〃只说到这里,凤喜斟了一杯热茶,双手递到家树面前,眼望着他,轻轻的道:〃你喝茶,这样伺候,你瞧成不成?〃家树接了那杯茶,也就一笑。他初进门的时候,觉得这屋又窄小,又不洁净,立刻就要走。这时坐下来了,尽管谈得有趣,就不觉时候长。那沈大娘只把茶伺候好了,也就走开。家树道:〃你这院子里共有几家人家?〃凤喜道:〃一共三家,都是作小生意买卖的,你不嫌屋子脏,尽管来,不要紧的。〃家树看了她,嘻嘻的笑,凤喜盘了两只脚坐在炕上,用手抱着膝盖,带着笑容,默然而坐。半晌,问道:〃你为什么老望着我笑?〃家树道:〃因为你笑我才笑的。〃凤喜道:〃这不是你的真话,这一定有别的缘故。〃家树道:〃老实说吧,我看你的样子,很像我一个女朋友。〃凤喜摇摇头道:〃不能不能,你的女朋友,一定是千金小姐,哪能像我长得这样寒碜。〃家树道:〃不然,你比她长得好。〃凤喜听了,且不说什么,只望着他把嘴一撇,家树见她这样子,更禁不住一阵大笑。

又谈了一会,沈大娘进来道:〃樊先生!你别走,就在我们这儿吃午饭去。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给你作点炸酱面吧。〃家树起身道:〃不坐了,下次再来吧。〃因在身上掏了一张五元的钞票,交在沈大娘手里,笑道:〃小意思,给大姑娘买双鞋穿。〃说毕,脸先红了。因不好意思,三脚两步抢着出来,牵了一牵衣服,慢慢走着。走不多路,后面忽然有人咳嗽了两三声,回头看时,凤喜笑着走上前。回头见没有人,因道:〃你丢了东西了。〃家树伸手到袋里摸了摸,昂头想道:〃我没有丢什么。〃凤喜也在身上一掏,掏出一个报纸包儿,纸包的很不齐整,像是忙着包的。她就递给家树道:〃你丢的东西在这里。〃家树接过来,正要打开,凤喜将手按住,瞟了他一眼,笑道:〃别瞧,瞧了就不灵,揣起来,回家再瞧吧。再见!再见!〃她说毕,也很快的回家去了。家树这时恍然大悟,才明白了并不是自己丢下的纸包,心里又是一喜。要知道那纸包里究竟是什么东西,下回分解。

第一卷 第三章

第三回 颠倒神思书中藏倩影 缠绵情话林外步朝曦

说家树临走的时候,凤喜给了他一个纸包。他哪里等得回家再看,一面走路,一面就将纸包打开。这一看,不觉心里又是一喜,原来纸包里不是别的什么,乃是一张凤喜本人的四

寸半身相片。这相片原是用一个小玻璃框子装的,悬在炕里面的墙上。当时因坐在对面,看了一看,现在凤喜追了送来,一定是知道自己很爱这张相片的了。心想:这个女子实在是可人意,只可惜出在这唱大鼓书的人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温柔之中,总不免有一点放荡的样子,倒是怪可惜的。一路想着,一路就走了去,也忘了坐车。及至到了家,才觉得有些疲乏,便斜躺在沙发上,细味刚才和她谈话的情形,觉得津津有味。刘福给他送茶送水,他都不知道,一坐就是两个多钟头。因起身到后院子里去,忽然有一阵五香炖肉的香味,由空气里传将过来。忽然心里一动,醒悟过来,今天还没有吃午饭。走回房去,便按铃叫了刘福来道:〃给我买点什么吃的来吧,我还没有吃饭。〃刘福道:〃表少爷还没有吃饭吗?怎样回来的时候不说哩?〃家树道:〃我忘了说了。〃刘福道:〃你有什么可乐的事儿吗?怎么会把吃饭都给忘了?〃家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微笑。刘福道:〃买东西倒反是慢了,我去叫厨房里赶着给你办一点吧。〃说毕,他也笑着去了。

一会子,厨子送了一碟冷荤,一碗汤,一碗木樨饭来。这木樨饭就是蛋炒饭,因为鸡蛋在饭里像小朵的桂花一样,所以叫做木樨。但是真要把这话问起北京人来,北京人是数典而忘祖的。当时厨子把菜饭送到桌上来,家树便一人坐下吃饭。吃饭的时候,不免又想到凤喜家里留着吃炸酱面的那一幕喜剧。回想我要是真在她家里吃面,恐怕她会亲手做给我来吃,那就更觉得有味了。人在出神,手里拿了汤匙,就只管舀了汤向饭碗里倒,倒了一匙,又是一匙,不知不觉之间,在木樨饭里,倒上大半碗汤。偶然停止不倒汤了,低头一看,自己好笑起来。心想:从来没有人在木樨饭里淘汤的,听差看见,岂不要说我南边人,连吃木樨饭都不会。当时就低着头,稀里呼噜,把一大碗汤淘木樨饭,赶快吃了下去。但是在他未吃完之前,刘福已经舀了水进来,预备打手巾把了。家树吃完,他递上手巾把来。家树一只手接了手巾擦脸,一只手伸到怀里去掏摸,掏摸一阵,忽然丢了手巾,屋子里四围找将起来。抽屉里,书架上,床上枕头下面,全都寻到了,里屋跑到外屋,外屋跑到里屋,尽管乱跑乱找。刘福看到忍不住了,便问道:〃表少爷!你丢了什么?〃家树道:〃一个报纸包的小纸包,不到一尺长,平平的,扁扁的,你看见没有?〃刘福道:〃我就没有看见你带这个纸包回来,到哪儿找去?〃家树四处找不着,忙乱了一阵子,只得罢了。休息了一会,躺在外屋里软榻上,一想起今天的报还没有看过,便叫刘福把里屋桌上的报取过来看。

刘福走进里屋,将折叠着还没有打开的一叠报,顺手取了过来,报纸一拖,啪的一声,有一样东西落在地下,刘福一弯腰,捡起来一看,正是一个扁扁平平的报纸包。那报纸因为没有粘着物,已经散开了,露出里面一角相片来。刘福且不声张,先偷着看了一看,见是一个十六七岁小姑娘的半身相片,这才恍然大悟表少爷今天回来丧魂失魄的原故。仍旧把报纸将相片包好,嚷起来道:〃这不是一个报纸包?〃家树听说,连忙就跑进屋来,一把将报纸夺了过去,笑问道:〃你打开看了吗?〃刘福道:〃没有。这里好像是本外国书。〃家树道:〃你怎么知道是外国书?〃刘福道:〃摸着硬邦邦的,好像是外国书的书壳子。〃家树也不和他辩说,只是一笑。等刘福将屋子收拾得干净去了,他才将那相片拿出来,躺着仔细把握,好在那相片也不大,便把它夹在一本很厚的西装书里面。

到了下午,伯和由衙门里回来了,因在走廊上散步,便隔着窗户问道:〃家树,投考章程取回来了吗?〃家树道:〃取回来了。〃一面答话,一面在桌子抽屉里取出前几天邮寄来的一份章程在手里,便走将出来。伯和道:〃北京的大学,实在是不少,你若是专看他们的章程,没有哪个不是说得井井有条的,而且考起学生来,应有的功课,也都考上一考。其实考取之后,学校里的功课,比考试时候的程度,要矮上许多倍。所投考的学生,都是这样说,就是怕考不取。考取之后,到学校里去念书,是没有多大问题。〃家树道:〃那也不可一概而论。〃伯和道:〃不可一概而论吗?正可一概而论呢。国立大学,那完全是个名,只要你是出风头的学生,经年不跨过学校的大门,那也不要紧。常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的杨文佳,就是一个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