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权色交易牵扯出官商勾结裙带关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柯易平带到护士站。

第五章 幕后推手(8)

护士站的两个护士,一个站着,一个坐着,她们几乎同时和宋晓林打招呼。坐着的护士站起来,问宋主任是不是有亲戚朋友的孩子住她们病房来了?

宋晓林说,他是带朋友来看几个乡下孩子的。说着他去卡板面前看病员卡,一边看一边问是不是住过来五个铅中毒的孩子?护士没有回答他,有一个跑到他身边轻声问了什么。宋晓林大声回答,像是想让柯易平听到。他说:“我朋友不是记者,他不会多管闲事。”

一个护士笑着警告说:“宋主任你不要到我们这里来乱翻东西,领导要是知道了是要砸我们饭碗的。”

另一个护士怕宋晓林听了这话不高兴,解释说:“其实,不让看的东西是你们检验科提供的,你们那里有现成的,根本不用从我们这里找。”

宋晓林说:“你们搞错了。我来这里其实是要你们帮我证实一下,我这个在环保局工作的同学说我们这里收治了铅中毒的孩子,我说没有的事情。你们说有没有?”

两个护士都笑了,说宋主任真会开玩笑,真逗。一个护士推着宋晓林说:“宋主任你走吧,不要再考验我们了,护士长反复交待过我们,没有谁会对外面人讲这事。”

宋晓林像是真的和她们开了玩笑一样,站起来说:“这下我就放心了,你们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出了病区,直到走出医院,宋晓林都没有再对柯易平说什么。柯易平明白,宋晓林在病房护士站演的一出,是想让他知道,有几个孩子因为铅中毒住进了医院。还有,这事情有点蹊跷,医院要瞒人,不为外人知道,特别警惕和提防媒体和记者。可以肯定的是医院一定是在执行来自上面的旨意。

柯易平应该知道出现儿童铅中毒病例意味着什么,他的职业敏感不会不使他马上想到污染源的问题,可他就是没有接宋晓林的话。这时候的柯易平表现出了他的世故和圆滑,这是在云邑市环保局执法支队时培养出来的。对于环境违法案件,即使是他目睹的,也先装着看不见,绝不做第一个发现者或报告者。环保案件要比杀人放火的刑事案件复杂得多,因为你不知道背后可能牵涉到什么,搞不好你麻烦缠身不说,还吃苦不讨好。

柯易平想,你宋晓林既然套我去病房看铅中毒的孩子,一定有你的用意,我等你说究竟,说你的意图。你不说我坚决不问。我就当着没有这个事。

宋晓林没有带柯易平去坐大排档,而是带着他到了一家做夜市的酒店,这样的地方比大排档要安静得多,适合说话。

坐下后宋晓林点了几个凉菜,要了一箱啤酒。柯易平打量服务员搬来的啤酒箱,有十二瓶啤酒。要是和宋晓林对着喝,他要喝六瓶,这超过了他的酒量,喝下去肯定要冒了。

宋晓林像是看出柯易平的心事,说不会逼他喝,酒也还是拿钱买的,不是别人送的。这么一说,柯易平就和他深一口,浅一口地喝起来,但抱定了绝不干杯的想法。

宋晓林问柯易平孩子多大了?柯易平说两岁刚过,宋晓林说他的孩子稍大一点。

柯易平知道,宋晓林问他孩子的年龄,一定是想和住院的孩子联系起来。果不其然,宋晓林接着说:“我孩子和这几个住院的孩子差不多大,第一例病情出现我就向医院领导反映了,要求他们往市防疫站报,他们的反应是迅速,马上就有人来对我们堵口了。上上下下堵口。刚才你在病区里看到的,连护士都布置了。”

第五章 幕后推手(9)

柯易平问宋晓林医院是不是能够肯定这是铅中毒?宋晓林将酒杯一口喝空说:“做这种检验,得这种结论难吗?每一例都是我亲手复检的。做出一例我就在科里骂一次。我骂谁?我骂市长,骂书记,是他们招商引资引来的祸害。你以为是企业在让医院捂盖子,才不是呢,他们也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在这些事情上,利害关系方是要加上政府的,有时候他们比企业还要怕这些事情。

柯科长你应该知道是哪一家企业害的人,你不会不知道。这种危害的存在你们环保局监测站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的孩子不在厂子边上,他们的亲属怕也早风闻了迁居了。只害苦了这些蒙在鼓里的老百姓,无知无畏的乡下人。”

宋晓林对柯易平算是客气,他说到环保局时口口声声“他们”,显然是将柯易平排除在外。

柯易平说:“我真的不知道是哪一家企业搞出来的,我回宝川市就这么几天,这些事我真的不了解。”

柯易平说的倒也是真话,他确实还不知道在宝川市有这么重的铅污染,更不知道是哪一家企业造成的危害。

宋晓林说:“环保局就是不作为。对这家企业根本就没有监测一说,有监测恐怕结果也不是真实的。你对这家公司无需做什么检验,什么时候到附近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呛人的二氧化硫味道会让你喘不过气来。

我带你到病房的时候病得最厉害的孩子睡了。我该让你看一看,其实你真的应该看一看。这个孩子才三岁半,有昏迷、惊厥等铅中毒脑病表现。即使我们给他做的血排铅是成功的,它已经造成的,对这个孩子中枢神经和细胞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住院的其他几个孩子血铅含量都在360微克/升以上。这是重度铅中毒。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这个样子我们会怎么样?柯科长,我们将心比心地想一想。”

宋晓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的爱心其实也就是一种物伤其类的感觉,看到住院的孩子,我就想到自己的孩子要是这样我怎么办?”

柯易平也跟着叹了一口,说现在许多地方就是这样的,发展经济以损坏环境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