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之大佬五福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节(第1页)

&esp;&esp;高兴的则是这一个人贩子团伙落网,他们他他拉家出了大力,是他阿玛张保在被封王之后,他他拉家做出来的防骗打拐科普

&esp;&esp;人贩子的落网,就如大雪遇到了烈阳,让整个京城内的风气一清。街上找猫逗狗的纨绔弟子都自动的老实不少,再也没有什么明目张胆的猖狂了。

&esp;&esp;云曦对这个事情爆发的后续满分满意,她现在是一个母亲,正处于母爱博发的时候,最是容不得谁欺负小孩子。这群人贩子撞到她的手里,真的可以说是老天长了眼。

&esp;&esp;做完这些事情给云曦带来的影响就是她又一次的,名声响彻京城内外。百姓们对她的印象极好,就连她之前做过的一些事情也再一次的被翻出来夸赞。

&esp;&esp;很快就聚集了诺大的名声,只是云曦并没有沉溺于此时的辉煌,从后世而来的云曦深知康熙是一个控制欲多么强大的人。

&esp;&esp;此时时机还未到,她有如此盛名并非好事,对刚刚踏入高等阶层的他他拉府也并非是一件好事,所以她又果断的沉寂了下去,对外一致的说词就是要静下心来搞创作了。

&esp;&esp;这副老实识趣的姿态,让隐隐间已经有些不耐烦的康熙心情高兴了起来,“果然是个聪明的,既然如此识趣,那朕要是不赏赐都说不过去了。”自语了一句,康熙也不再纠结,挥手间又是一大笔丰厚的赏赐送达五贝勒府。

&esp;&esp;对康熙来说,有没有能力不重要,天下间这么多人,总有自己用的顺手有能力的人。但是识趣不识趣就是这个人能不能用的一个隐形标准。毕竟有很多时候,有些话是不需要说出口,就能够双方都能心照不宣的,这样才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君臣想相和模板。

&esp;&esp;却说他他拉张保早早就和自家闺女云曦通过气了,这一次就很懂得把功劳给分拨出去,自己做个安静的背景板,让康熙心里舒服。都知道只有上头老板心里高兴了,才会继续给你发“工资”,一起工作的“同事”才不会给你使绊子。

&esp;&esp;坚持着这一个准则的他他拉张保得到的反馈就是同僚关系和谐了,今天这个请他吃酒,明天那个请他听曲,这个“班”上的舒服极了。

&esp;&esp;云曦也趁着这个机会,准备借助这个被拐卖孩子以及诈骗团伙的事情,好好的打磨自己的下一本书,她准备写一个教百姓们防盗、防骗、防拐的话本。

&esp;&esp;就像现代的那种防诈骗短剧、段子或者是电影等等,书中穿插着一些防骗、防拐的小技巧。也算是给百姓特别开的一个防骗小讲堂,帮助老百姓们的生活减少一点风波和苦难。

&esp;&esp;这个念头就是从她带回来的那个小女孩身上得来的。从进府之后,青宁给她洗澡观察得出的结论来看,这小丫头出身应该不凡,毕竟平头百姓人家的女儿可养不出那一身跟牛乳一样白嫩的皮肤。

&esp;&esp;至于为何现在一点过去的记忆都没有,这点也很简单,达官贵人家的小姐从小身娇肉贵的养着,可没有受过什么苦。

&esp;&esp;可是在被拐之后,那些团伙中的人可不会把这小丫头继续当祖宗一样供着,去伺候,不听话的反骨仔,人家都有的是教训的法子,保管教训得了人,面上还没有不会受到什么伤害,一点也不影响她们最后卖出个好价钱。

&esp;&esp;估计这小丫头就是吃了这样的亏,小孩子受惊之后又很容易发烧,因为恐惧,或者说害怕,大脑就会有意识的封闭自己痛苦的记忆,从而忘掉以前的一切。

&esp;&esp;当初翠娘被五花大绑抓住的时候,她也是看在眼里,可能是觉得云曦把她从那个“狼窝”里救了出来,就跟小雏鸟一样,认准了云曦,谁拉带都带不走。

&esp;&esp;倒也不是说她有哪些不好,就是一拉她她就哭,也不是嚎啕大哭的那种,就是低着头,默不吭声的流泪,整个人小小缩成小小的一团,特别的可怜。

&esp;&esp;云曦看着小丫头难过的模样,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先把她放在他他拉府的打算,没有忍住,直接把她带回了五贝勒府。

&esp;&esp;既然带回来自己养着了,云曦就不打算敷衍,因为那样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esp;&esp;她想了想,既然这个小丫头一切都将从头开始,那就给她重新取个名字,左思右想一番,云曦郑重的给这小丫头取了焕焕这个小名,寓意着她人生的苦难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焕然一新的未来。

&esp;&esp;跟着云曦一起回到五贝勒府,又被云曦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刚刚4岁左右的小丫头似乎也懵懵懂懂的知道自己以后不会再过以前的日子了,也是高兴的露出一个腼腆的微笑。

&esp;&esp;日子一切走上正轨,学院的事情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师生之间的默契已经大大加深,双方也探索到了一个合适的教、学方式,一时间进步飞快。

&esp;&esp;云曦得知之后,十分满意,赏赐一番之后,就把这个事情交给身边的人管理,自己开始琢磨构思新话本的故事内容了。

&esp;&esp;既然是要科普一些防骗、防拐小知识,就需要大量的事实案例作为基础,于是云曦她又一次的开始大量的看书,找这个时代的现实案例,想要把这些结合起来写入故事中。

&esp;&esp;随着翻阅的书籍数量越多,云曦心中的惊讶也越来越浓,她以前在这方面的认知,是觉得古时候的人是比不上现代人的。

&esp;&esp;毕竟现代社会信息发展的速度快,一个事情的衰退周期是可以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社会节奏,一但你停滞下来,不去推陈出新,很快就会被人弃之如敝屣的。

&esp;&esp;正是因为这样子的原因,像是诈骗、拐卖这些利益大到愿意践踏法律的勾当,都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换上新的套路的。

&esp;&esp;要不然你真以为那些法制节目上讲的作案手法都是闹着玩的吗?

&esp;&esp;可是看着书桌上自己用好几页纸张写下来的在现实中有例子的骗术,尤其是刑部一些可以借阅的一些卷宗里的记录的东西,她只有一个想法,这古人还真会玩儿。

&esp;&esp;有了大量的事实案例来支撑,云曦这个故事写的就很顺畅,本身就是一个破案的小故事,自然也不能少一些经典的推理环节。

&esp;&esp;故事中的主人公叶晨是一个县衙内师爷的儿子,他阿玛作为县太爷的幕僚兼友人,他可以说从小就是在县衙长大的。

&esp;&esp;看惯了阿玛和县令伯伯破案,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对这一方面也产生了非常大兴趣,从会读书识字以后,他就跟蚕遇上了桑叶树,熊遇上蜂蜜一样,一头扎了进去。

&esp;&esp;可能热爱一件事的时候,真的会有无穷的信念和精力。小小年纪的叶晨借助阿玛和县令伯伯的关系,把衙门里的卷宗都当成故事书来看,即便是跟他同年龄段的孩子玩耍做戏,也都是模仿青天大老爷为民伸冤的戏码。

&esp;&esp;就这么一路锻炼下来,随着他的年龄不断增长,他熟读律令,破案水平一直在不断的提高,渐渐的也能给自己的阿玛出出主意了。好几次县令都拍着他的肩膀笑言:“晨儿真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叶老弟你有一个好儿子呀。”

&esp;&esp;有了县太爷夸奖,叶师爷虽然心里高兴,但是嘴上还是谦虚的对着自己的老东翁说道:“东翁可别再夸这小子了,本来就不是个谦虚的性子,再夸他岂不是要把尾巴翘上天了!再说了他那里有东翁你家的瑾哥儿书读得好,孝顺也是咱们县城里出了名的,晨儿他这也就是以后能混口饭吃罢了。”

&esp;&esp;“哎哎,可不能这样说,晨哥聪慧着呢!瑾哥儿那小子就是个死读书的,我这平时愁呀,都不知道怎么掰掰他的性子,给他改改那身牛脾气。”

&esp;&esp;两个老父亲高兴的交流着,述说着自己对于孩子未来的期盼和畅想,那真是舒爽的不得了。话题中心的两个人无语的对视了一眼,又来啦,又来了,不想再继续听双方互吹尬聊,两个小年轻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双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