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戏精夫妇的摆烂日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节(第2页)

&esp;&esp;天灾之下,一碗普通的白粥都显得弥足珍贵。

&esp;&esp;谢元丞将手中的碗塞进阿有手中,张阿婆赶紧阻拦,道:“使不得使不得,今日的这粥里还有几颗咸菜哩!贵人们在京都肯定没尝过我们蓟州县的土咸菜,贵人要不是嫌弃的话,就尝尝吧。”

&esp;&esp;张阿婆清楚贵人们当然不可能缺这么一碗平平无奇的白粥,却仍将唯一的口粮留出来。她心里藏着小九九,就盼着在贵人面前混个脸熟。

&esp;&esp;——叶从意他们赶了十几日的路,才终于从京都到蓟州县。行在前面的几辆马车拉的是人,后面几大车都是救灾米粮。

&esp;&esp;张阿婆眼尖,在她们下马车的时候就瞧见了。

&esp;&esp;藏着的小心思被叶从意一眼看出来,叶从意也不戳破,只说:“那就多谢婆婆的好意了。”

&esp;&esp;谢元丞还是没动,故意板着脸看阿有将白粥喝进肚子才罢休。

&esp;&esp;“对了婆婆。”叶从意吃完了粥,用绢帕擦着嘴问,“你们这些日子就是靠县丞夫人救济的吗?”

&esp;&esp;“啊?”张阿婆反应了一瞬,说,“噢噢噢,对的对的。这些日子多亏有县丞夫人的接济,否则我们熬不到现在的。”

&esp;&esp;叶从意又问:“那你们县丞呢?”

&esp;&esp;“嗐,”张阿婆撇嘴,说,“跑了呗。”

&esp;&esp;“跑了?”

&esp;&esp;“他吞了朝廷拨下来的银子,害得蓟州县遭此等大罪,简直是十恶不赦!如今听说京都里来贵人了,害怕贵人将他问罪处斩,可不得跑了嘛。”张阿婆话里话外都是嘲讽,最后惋惜地说,“就是可怜我们县丞夫人被他扔下,为了替那个天杀的县丞赎罪,几乎把娘家家底都掏空了,那可是她爹娘过世时留给她后半辈子生活的呀。”

&esp;&esp;叶从意道:“县丞都抛下她不管不顾了,她还能为他做到如此吗?”

&esp;&esp;张阿婆说:“可不是呢。乡里乡亲谁不知道县丞对夫人并不好,还用夫人的钱到外面养相好的。可是我们县丞夫人一根筋,非要死心塌地地跟着人家。”

&esp;&esp;叶从意:“……”

&esp;&esp;她竟一时不知作何评价。

&esp;&esp;“我们县丞夫人心眼好,见不得乡里乡亲受苦受难。愿意把家产拿出来,花费精力去别处置换粮食来救济我们。”张阿婆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住,“可一开始大伙都把对县丞的怨气撒在县丞夫人身上,各种挑刺,还说什么两日放一回食是要故意饿死人。”

&esp;&esp;谢元丞抓住重点:“两日一食?”

&esp;&esp;张阿婆点头,说:“若是日日如此,再丰厚的家底也不够花呀。”

&esp;&esp;叶从意问:“食可有限?”

&esp;&esp;“吃饱为止。”张阿婆说,“家中有稚童的还能多拿一些留至第二日。”

&esp;&esp;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但总归第二日还是会饿,自然就有人不满。”

&esp;&esp;人性大多如此。

&esp;&esp;当有人肯给予的时候,总会有人不满足,觉得给的不够多,最后还要嗤上那么一句“假好心”。

&esp;&esp;“其实像我这种老骨头挨上几顿饿也不要紧。”张阿婆叹息,“可蓟州县里像我家阿有这般年岁的娃儿实在是太多了,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哪儿经得住饿。”

&esp;&esp;“不会再挨饿了。”叶从意说,“我们从京都带了好些粮食,乡亲们能吃上好一阵子了。”

&esp;&esp;叶从意话才出口,谢元丞就已经过去吩咐随从准备架锅煮食了。

&esp;&esp;“吃什么吃!”

&esp;&esp;一个长相冶艳的年轻女子突然插嘴,说:“我说你们这些京都来的所谓贵人,还真是锦衣玉食惯了,一点常识都不懂吗?”

&esp;&esp;叶从意看她,只觉得声音有点耳熟。

&esp;&esp;“没药材的时候不知道上山可以去山上采。有粮食就要一股脑全吃了?”女子继续说,“懂不懂什么叫未雨绸缪?做决定能不能有计划一些?这阵子吃饱了,吃痛快了,那这阵子过了以后呢?朝廷要是不拨粮怎么办?难不成你们这些贵人跟着我们一起在这蓟州县饿死吗?”

&esp;&esp;女子的担心不无道理,她不认识谢元丞,只知道叶学海是京都来的一个官员,便潜意识觉得剩下的人仅仅只是叶学海带来帮忙到的家眷,而且这一群人十指不沾阳春水,帮不帮的上忙还得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