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代药膳手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节(第1页)

&esp;&esp;晏桑枝听了发笑,以后正经学起来就不会觉得好玩了。底下的范大痛苦地□□,只恨自己这张嘴,他到现下才明白别惹女子。

&esp;&esp;门口躺着个大活人,边上路过的大娘手里端着篮菜,刚从地里回来,吓了一跳,“阿栀,这是怎么了?”

&esp;&esp;“喝醉酒了。”

&esp;&esp;她轻巧地回道,从屋里端出一碗冷水和一小盐,还让麦冬去拿泔水桶。在众目睽睽之下,晏桑枝把盐倒进范大的嘴里。

&esp;&esp;那粗盐又苦又咸,刚进了嘴在舌尖上化开,苦得范大被烧酒麻痹的舌头都活过来,他鼻尖冒出热汗,嘴里不停哈着气,原本半死不活地躺在地上,扑腾着坐起。

&esp;&esp;盐粒四溅,他的眼泪不自觉流出来,干呕着扑到潲水桶边上,闻到嗖味,一下吐了出来,黄汤酸气熏得大家连忙后退,几欲作呕。

&esp;&esp;孙行户捏着鼻子,瓮声瓮气地道:“喝了多少酒。”

&esp;&esp;吐到胃里空空,范大才好受许多,打了个响嗝,脸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esp;&esp;他声音粗哑得跟坏掉的风箱似的,没了之前的傲气,低眉垂目问,“小娘子,之前是我没认出“菩萨”来,你大人不记小人过,饶过我这次,我范大必然感激不尽。”

&esp;&esp;胃绞痛到快晕死过去的痛感,他不想再来芫荽蛤蜊

&esp;&esp;◎厌食◎

&esp;&esp;在江淮一打出了巷子,便有了人气。巷子口有大娘摊张布卖鞋袜的,也有老汉挑筐菘菜蹲在路边只待人买走,更多的是接踵而至的渔船,鲜鱼乱蹦。

&esp;&esp;迎面走来肩挎小篮,卖皂儿膏的小贩,晏桑枝尚且能忍住,可麦芽直咽口水,眼巴巴地瞧着,知晓家里银钱不多便忍着不说。

&esp;&esp;晏桑枝看见后,叫住小贩摸出三文钱买了三块,她递给麦芽和麦冬,边出声,“以后想要吃什么跟阿姐说,阿姐给你们买。就算现下吃不起,以后也能吃到。”

&esp;&esp;总不能叫他们老是艳羡别人。

&esp;&esp;“嗯。”

&esp;&esp;麦芽欢喜地眯起眼睛,高声应下。

&esp;&esp;她说完咬了口皂儿膏,很有弹劲,又软又糯。麦冬不贪食,他只掰了一半,剩下的给了麦芽。

&esp;&esp;晏桑枝眉色舒展,从每个小摊上扫过去,稍后问麦冬,“陈嫂子说哪家铺席的东西便宜?”

&esp;&esp;她有些忘了。

&esp;&esp;麦冬把嘴里的咽下,不假思索道:“柳湖边上的孙家铺席。”

&esp;&esp;孙家铺席离春湾有些路,晏桑枝完全认不得,逮住好些人问路,才在将近晌午的边上到了这家铺席。

&esp;&esp;铺席还算大,窗户开着屋里透亮,左一个高架柜,右一个大方桌,摆的俱是柴米油盐,或是绿豆、赤豆等寻常人家需要的粮食物件。

&esp;&esp;晏桑枝四处打量,这里有不少她要买的东西。在一袋敞开的花椒面前停下,她低头看了眼,色黑亮,皮厚,味道大得呛人,是蜀椒不错。

&esp;&esp;没有抬头唤了声,“店家,这蜀椒怎么卖?”

&esp;&esp;立马有椅子划过地面的刺耳声响起,脚步声紧随其后,再是熟悉的声音,“蜀椒略贵,蜀地来的每斤近七十文,边上的便宜些,江淮本地产的,二十文一斤。”

&esp;&esp;晏桑枝闻声望去,听着就觉得耳熟,果然是个熟人,今早刚见过面的孙行户。

&esp;&esp;孙行户也惊了一下,只觉得巧得不行,这铺席是他家的,靠自己走南闯北才置办出来。

&esp;&esp;他今日被晏桑枝看病的游刃有余折服,也想请她帮忙看看。便准备卖个人情与她,当即指着那蜀椒道:“刚才没认出来,既是熟人,这蜀椒便按江淮的价卖与小娘子。”

&esp;&esp;“不用,照价就好。”

&esp;&esp;晏桑枝不喜欢占这种便宜,谁知道后面他有求于什么。

&esp;&esp;果不其然,孙行户扯出笑来,“我与小娘子才见过一面,有点戒心也是应当的。只是我今早观小娘子瞧病,不吃方药只食药膳,我觉得有些新奇。”

&esp;&esp;晏桑枝静待他的后话,他立马接下去问道:“不知这药膳对吃不下饭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