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太子妃花事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节(第1页)

&esp;&esp;小榛子觉得寒酸,告退的时候便把曹碧涵送来的那包酸梅干顺进袖子,一道寄去给了小麟子……反正也没见主子用一口。

&esp;&esp;小麟子在宫里头收到,还以为她太子爷也想她哩,说她是他的小尾巴跟班,不生她的气,还给她寄零嘴儿。

&esp;&esp;四月天的紫禁城,风中携带着轻微的尘沙。她都有些受宠若惊,举着楚邹“赏”她的狗尾巴草沿宫墙下小跑,风把那蔫了吧唧的草絮拂上她白净的颜颊,她的眼睛便有些睁不开。

&esp;&esp;傍晚夕阳渐隐,苍穹之上落日荡开一圈圈黄晕,她的目光飘忽很远,小脸蛋上乐开了花。太子爷刚走的几天没感觉,时候一久,没有了他的紫禁城她的魂儿也不贴身了。

&esp;&esp;过景仁门外时,桂盛捂着牙疼肿痛的半边脸走出来,差点儿就把她撞上。

&esp;&esp;小麟子叫了声:“干哥哥,我太子爷给我来信了,他说他想我呐!”

&esp;&esp;嘻嘻淘气一声,低清清的,便风一般地从桂盛眼皮底下窜过去。

&esp;&esp;干哥哥,干哥哥是她能叫得起的?直把桂盛气得脸歪脖子肿,个不男不女小娘炮儿太监,打小的时候看见自己还知道躲,越长大越皮猴了。他龇牙叱一声,那脸顿时抽搐得心肝肺倶颤。

&esp;&esp;酸梅干真难吃,小麟子便是从御膳房冬瓜瓢里捡来的瓜子儿,翻炒几下也比那要更上口。但她把它吊在了床头上,每天醒来便取一颗。她素日常猫在御书房前的窗子看,看楚邹的父皇批阅奏折,晓得她太子爷今次下江淮一切顺水顺舟,她便猜着把这一荷包酸梅干取完,楚邹就该回来了。

&esp;&esp;宋玉柔那小子在他走后『捌贰』锦绣河山

&esp;&esp;今岁江南干旱,北方局势紧张,忽而坤宁宫又失火,紫禁城里就像笼罩着一层霾,人在红墙根下行走,头不敢抬步子也迈得深沉。笑起来就更是痛苦了,宫里头做奴才得终日眉儿眼儿挂笑,让人见了觉得喜气,逢到这灾里荒年的,你不能不笑,不笑是哭丧脸,晦气;笑了又不能让人觉得欢喜,这是不识时务。

&esp;&esp;总算太子爷南巡之后江淮落雨了,眼瞅着坤宁宫修缮已近尾声,宫人们这才默默松了口气。四月末的时候尚宫局嬷嬷便找殷德妃提议,预备赶五月节万岁爷驾幸东苑射柳前,发起一场宫廷包粽子大赛。由尚食局与尚膳监选拔宫女太监参选,得胜者给予奖励,一则缓缓宫廷气氛,二则亦可为端午当天万年爷午门赐宴准备食材。

&esp;&esp;把这件事情与殷德妃一提,殷德妃亦是分外赞同的,是日清晨便过东二长街去与皇帝说。

&esp;&esp;这些年,因为周丽嫔扎人偶下盅,引出二皇子设陷勾绊太子,接连害死何淑女与六皇子一事,皇帝已经不再踏入张贵妃的景仁宫,也几乎不过问周丽嫔母子的现状。

&esp;&esp;张贵妃自认为了解皇帝,实则没有人比殷德妃更要清楚。孙皇后的死成了他心中永远过不去的痛,所有那些亏负过她的人,便成了扎在楚昂心中的钉子。孙皇后若活着尚好,她死了,他便轻易都不会再去想起和原谅她们。

&esp;&esp;宫里头的奴才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心眼儿比针尖细,这些年皇帝后宫去的不频繁,宫中的主位依旧只有最初那几个,张贵妃蔫了,施淑妃又不管事,那就只有殷德妃一个。因此自然而然有事儿便来请教殷德妃。所幸殷德妃虽一贯谦和忍让,处理起宫务来她的才干亦是得心应手的。她从楚昂七岁时便开始陪伴至今,楚昂对她虽无多少宠爱,态度却是诸多宽和,底下的宫人们当起差事来也就显得轻省。

&esp;&esp;清早的御书房光阴静谧,二道门内翠鸟轻啼,勤政的皇帝已经在正中的御案上审阅奏折了。似乎从前面的隆丰皇帝上位起,至今几十年王朝就没有停歇过波动,那案上册卷堆砌成山,楚昂看得凝神专注。

&esp;&esp;左侧下首搁着一张小号的花梨木条桌,早起的九皇子楚鄎正在执笔着墨。那是楚昂命戚世忠给他特别定做的,四岁的楚鄎颔首低头,也不知道在写画些什么,轻轻颤动着眼帘显得很专注。从前住在景仁宫里,只是每日叫锦秀带过来给自己看看,如今住得近了,跨出钟粹宫的院门,入昌祺门往左就是御书房。楚昂时常从政务中抬头看他一眼,看到小儿子聪颖伶俐的俊脸,那眉间眼角皆印刻着孙皇后的影子,他目中便悄掩下一抹中年为父的寂寞与满足。

&esp;&esp;锦秀坐在殿外的廊凳上剥着莲子和核桃,九皇子最近喜欢吃甜稠的坚果粥,她嫌奴才们做的手脚不干净,定要亲手剥了给他煮,顺带着也给皇帝盛一碗。起初她做的皇帝是从不吃的,后来次数做多了,渐渐就也能用上几口。那清隽的脸庞微微俯下,手执银勺的帝王风度每每叫锦秀看得入痴。此刻见殿内父子两个温情一幕,她心中亦是满足的。风轻轻吹着她细碎的鬓发,她的目中不自觉地敛了笑。

&esp;&esp;“父皇,你看!”楚鄎写完了把宣纸高高展开,叫楚昂看。

&esp;&esp;“我儿写得什么?”北边局势紧张,横蛮的谡真族日益咄咄逼人,楚昂有意北巡。从来困在京城,一切皆是纸上谈兵,未曾亲临过又如何运筹帷幄?他从沉思中抬起头,英俊的面庞上眉宇凝重。

&esp;&esp;“锦绣山河。”楚鄎从凳子上站起来,走去他身边指着外头的锦秀道:“儿臣写的是江姑姑的名字。”

&esp;&esp;那孩童的声儿稚嫩,锦秀在廊上听了便笑:“奴婢可不敢当,奴婢只是秀女的秀。”

&esp;&esp;皇帝闻言看向她:“哦?你叫锦秀?”

&esp;&esp;锦秀应:“是,奴婢出身寒微,幼年家里穷,找算命瞎子给起了名字,花去二个铜板。那算命的说这丫头日子远着呢,将来得遇见贵人,奴婢起初并不以为意,如今确是信了,得以伺候皇后娘娘与皇上的小九爷,可不就是奴婢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esp;&esp;她说话时是低着头的,眼睛自然地看向足尖,像在平心静气地陈述一件久远又美好的事儿。并不似其余的宫女子,因为楚氏皇族天生的清贵,一与主子说话便脸红窘迫或是紧张。这些年把老九照顾得很好,楚鄎小脸蛋粉扑扑的,身板儿也挺挺,倒是她自己,近日因为帮坤宁宫布置料理,看着倒是清减了不少。

&esp;&esp;楚昂言语便不自觉柔和,道一声:“原来如此,倒是个不错的好名字。”

&esp;&esp;楚鄎接话道:“江姑姑是个可好的人,她替母后照顾儿臣,父皇要对她比宫妃格外好些。”

&esp;&esp;皇帝听了这话没有表态,但他那句“倒是个不错的好名字”,应是自此记住了她叫什么。锦秀心跳怦怦然,不自觉双颊漾开红云,转瞬忙又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