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高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1页)

何欢顺着林捕头的目光看去,只见谢三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何家大门后,她心生不好的预感,硬着头皮说:“林捕头,谢三胆大包天,光天化日就敢硬生生闯进来,说不定当日在大街上,就是他指使地痞流氓拦截我们的马车……”

“行了,今日的事,衙门一定会查清楚的。”林捕头挥挥手,沉着脸往外走。

何欢想要追上去,最终还是止住了脚步。今早之前,她考虑了很久,才决定把谢三送入大牢,一劳永逸。可是看眼下的情形,谢三并非一般的地痞流氓,林捕头似乎已经察觉不对劲……

“大小姐,你不是说,林捕头会带我回衙门问话吗?”曹氏已经擦干了脸上的泪痕。她看在银子的份上,才答应帮何欢演这场戏。

何欢尚不及说话,白芍从大门口慌慌张张折回,焦急地说:“小姐,林捕头找了一个捕快守在大门外……”

“怎么会这样!”曹氏尖叫,“你不是说,只要我按你说的做,谢三一定会被关入大牢……”

“你们慌什么!”何欢一声呵斥,“他勒索我们是事实,我们并没有冤枉他。”她嘴上这么说,思绪犹如一团乱麻,扯不清,理还乱。

回到西跨院,何欢深吸一口气坐在窗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沈经纶教过她,做任何决定之前,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处境,认清目标;若是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弄清楚他的身份背景、脾气秉性。

“就像他说的,有时候我果真太冲动了。”何欢低声叹息,不由自主想到了自己和沈经纶的婚后生活。

她一直敬畏他,一开始的时候甚至还有些怕他。而他,她觉得他在方方面面都像老师,悉心教导她。

“如果是他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何欢喃喃自语,眼前浮现了沈经纶临窗而站,漠然凝视远方的模样。他永远都是那样的安详与镇定,只要站在他身边,一切都会变得安静而悠远,仿佛尘世的一切都不重要。

“母亲,大姐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随着院门“嘭”一声被推开,陶氏身着中衣,怒气冲冲朝何欢走来。她的身后,白芍紧随其后,何靖一脸焦急地劝说,试图拦住她。曹氏落后三人四五步,不紧不慢地跟着。

何欢一看这架势,闭上眼睛轻轻揉了揉额头。若是沈经纶看到此刻的景象,大概只会皱眉,续而命人把他们全部“请”出去吧?

何欢“扑哧”轻笑,睁开眼睛看着为首的陶氏,乌黑的眼眸闪耀着晶亮的光芒。

第26章 兴师问罪

陶氏看着何欢的笑靥,一时间呆住了。

大小韩氏并非一母同胞,容貌并不相像,但不可否认,她们都是美人。何欢与林曦言各自承袭了母亲的美貌,若说林曦言是高挑娇艳的美人蕉,那何欢就是温婉秀丽的茉莉花。可这一刻,何欢脸上那一抹明媚的笑,让陶氏看到了林曦言的影子。那一瞬间,她不再是躲在绿叶间的羞涩小白花,更像是在阳光下盛放的野蔷薇。

陶氏从错愕中醒悟,怒意袭上心头,沉下脸质问:“你笑什么,有什么可高兴的!”

“大伯母,我只是替您高兴,您的病终于好了,本来我正想着,让白芍请大夫回来替您诊治呢。”何欢一边说,一边欠身让出主屋,示意陶氏上座,又吩咐白芍带何靖回房。

何靖急得小脸通红,眼巴巴看着何欢,又想上前劝说陶氏。

“靖弟,大姐和大伯母有正事商议,你先回屋读书。”何欢亲昵地拍了拍何靖的肩膀,意有所指地说:“无论什么事,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强,很多事,说开了也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哪有隔夜仇的,你说是不是?”她故意朝陶氏挑了挑眉。

曹氏“扑哧”一笑,拉起何靖的手往外走,嘴里说道:“走了,你大姐都说了,是正经事,你小孩子家家,杵在这里只会碍事。”说话间,她又扬声吩咐白芍:“既然大嫂可以下床走动了,你快去厨房准备些吃的。”

陶氏听着这些话,脸色又青又白。她没料到不过几天的时间,曹氏就站在何欢那边了。这几日,她在床上躺着,何欢和何靖只会轮流给她送白粥,除此之外根本不搭理她,更没人关心她受了什么委屈

想到这,陶氏的眼眶红了,眼见着眼泪又要落下。

“大伯母,你若是仍旧不舒服,我送你去医馆住几天吧。”何欢没有掩饰心中的不耐烦。

陶氏猛地抬头,愤怒地质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不如你索性送我去尼姑庵吧。”

“若是大伯母有心出家,这也没什么不妥。”

“你!”陶氏气得浑身颤抖,“你忘了是谁教你读书认字,是谁在曹姨娘动手打你的时候护着你……”

“大伯母,这些事我不敢忘,所以你想要怎么样,我都尊重你。”

陶氏用力拍打胸口,大口喘气,眼泪一滴一滴滚落。她是书香世家的大小姐,她是何家的长媳,如今却沦为市井之徒茶余饭后的谈资。她怨,她恨,她却无力改变什么。

“大伯母,如果你实在看不惯我的所言所行,你想回娘家也好,想要与二房分开独过也罢,我都听你的……”

“你说什么!”陶氏“嚯”地站起身,睁大眼睛忘了哭泣。

何欢看了她一眼,不疾不徐地陈述:“若是大伯母实在不喜欢我,我可以带着姨奶奶、曹姨娘搬出去住,我唯一的要求,靖弟仍旧是你的儿子,可以替你养老送终,但平日里他必须和我一起过日子。我不希望他小小年纪,终日对着你的眼泪,养成阴郁的性子。”

陶氏气得头晕眼花,手指何欢的鼻子,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只是“嘭”一声跌坐在椅子上。

何欢站在陶氏身前,冷眼看着她,没有说话,更没有上前搀扶。

陶氏好不容易止了喘息,失望地控诉:“你惹出这么多事,怎么还不知错,你是不是想让全家陪着你一块死,才会消停?”

何欢不答反问:“大伯母,如果我猜得没错,您顾不得穿上外衫就找我兴师问罪,是为了大门外的捕快吧?您如此气急败坏,您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陶氏局促地扯了扯衣服,义正言辞地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惹来官府的人,就是你的错。你要知道,生不入公门,死不入地狱……”

“所以大伯母的意思,我们应该任由地痞流氓敲诈勒索,把家里仅有的银子全部夺去,然后我们一家人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