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奉子相夫(正文完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部分(第1页)

两人身高差不多,晃眼看去像对双生女,他心里好生郁闷。

大概是七八天前,媚娘在院子里迎住他,请他到上房饮茶吃点心,两人说了小半天的话。作为管家奶奶,她很尽职地奉了老太太的命,来和他商量娶新奶奶的事,还顺带提到大太太的意思,说老太太也点了头,同意郑家表妹为良妾。大太太想既然是办喜事,不如一大一小同时娶进来,纳良妾不算小事,礼仪得周全,趁着新大*奶的仪程一起成礼,也算省时省心省钱,不必另费周折。媚娘画了一张图样,从桌子上推过来给他看:新婚后,清华院重新安排住房,庄玉兰住媚娘现在住着的上房,徐俊英带着郑美玉住东院,前院大池子边小侧院有点潮湿,不宜久住,两位姨娘可以搬到上房右侧围廊对过的厢房住,也便于服侍候爷和大*奶。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赶时间将清华院里所有的房间都重新装修整理,务必要焕然一新,做好迎娶的准备。

媚娘伶牙俐齿,有条不紊地说着,徐俊英看着她两片丰满鲜艳、水润透亮的嘴唇不停闭合,清亮的目光与自己对上,毫不避让,一本正经地带着征询和商量之意,徐俊英每次看到她和老六徐俊轩说话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完全一副长嫂姿态,难道她也要把他当兄弟般,为他操持婚事?

徐俊英等媚娘说完,问了一句:“新人住上房,你住哪里?”

媚娘又给他推过来一张纸:“这是静院,里头空落落的,我已经规划好了,我住进去,种一院子的花儿,定国公府、长乐候府的好花木我可以弄些来,到时候,徐府也有好的花园子可以办花宴”

徐俊英说:“府里种有好花木的院子少吗?往年他们也办有花宴的,不是你下了禁令,过年都不让披红、烧放鞭炮,才没人敢办宴席请客了。这院子池子边一大片空地,用心打理,能种下许多花草。静院,远在后侧院,靠近后门,都贴近外围墙了,过于僻静……没人告诉你吗?以前那里住着一位犯事的姨太太,在里面吊死了”

媚娘怔了一下,显然被吓着了,轻声问:“她,犯了何事?”

“顶撞主母”

“哦”媚娘松了口气,笑着说:“我带了这么多人进去,还怕一个死人么?”

徐俊英看着她:“你倒是胆大得很”

“不,我很胆小,没有翠喜她们值夜,也会怕……”

媚娘终是低下头,让他心里舒服了些,他其实很欣赏有个性的女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媚娘在他面前表现得过于坚强,很是受不了。

他没有立即同意她所谓两相宜的方案,说道:“可以先让人着手装修整理清华院各个房间,迎娶新人,那个等真正定下了再说。”

媚娘说:“等定下来就赶不及了,重新装修,那也要腾出去了才能做啊,还要粉刷墙壁,门窗房梁雕花隔扇,都需要重新描刷一遍油漆。”

徐俊英左右扫一眼屋里:“家俱物件也不算多,府里有的是供使唤的人,搬移一下又如何?不过乱上两天,就好了”

媚娘还想说什么,徐俊英推说有公文要看,站起身离开,没让她把话说出口。

如果是在以前,他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让她搬出去,但现在他下不了这个决心。清华院里没有了她,会变成什么样?和她隔着一道女墙,毗领而居,可以不相见,已经习惯每天看到她窗上的灯光,想着她在里面,他就感到莫名心安。

百战算有点运气,在街上误打误撞,见到了那天鞭打靖国公府四公子张其纯的那位女子,他先是认出了她的车夫,然后车子在一个卖各种盐渍果甫、蜜炼瓜干的铺子前停下,那女子走下马车,两下里看看,进店买了几样果干,又匆匆上车离去,她却也聪明,另换了新车,普通的黄杨木车厢,精巧却不奢华,百战尾随马车,一直跟着走到东城一户不算小的宅院前,像是一家富户,看着马车绕过正门,从侧门进去,然后紧闭了小铜门。

找人打听才知,原来那是仙客来老板岑贵泉的住宅,就是说,那名身量气度和声音都与媚娘像极了的女子,是岑家的女眷。

既然是有来历的,就不会与秦媚娘扯上关系了。

世上出人意料之外的奇事不算少,秦媚娘都死透了,两天后还能喘着气从棺材里爬出来,满地乱跑,不仅性情大变,还忘记以前许多事情,活像换了心脑似的。徐俊英不能不怀疑,她也有可能像张靖云那样,弄个面具改变容貌,大着胆子跑到街上去瞎逛。

另有一个事实令他不再心存怀疑:媚娘如此柔弱,实在不可能抓得住男人挥舞的皮鞭,更爆发不出那样的力道,夺鞭反抽得张四几乎坠马,那位姑娘没有扎实的腿脚功夫,也做不到。而要练就这样的功底,至少得花费十年八载,媚娘也算出身诗书之家,她从小只学琴棋书画,秦家父母会让她去练这个吗?

正文 第九十五章回京

第九十五章回京

林如楠是五天前到达京城的。

从二月初开始,陆祥丰专门派了人,天天守在城门外,谁知等来等去连个姓林的都见不着。林如楠一家子却是在傍晚城门刚刚闭合之时才到来,入城无望,八十多岁的老太爷路上感了风寒,病倒了,躺在马车里奄奄一息,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庶弟庶妹哭闹不休,姨娘们瘟鸡似的,偶尔发出一两声哼哼,笨得要死,都不会哄小孩的。父母亲的车子则连声音都没有,一片死寂。

林如楠蓝色绫巾束发,一身男儿装扮,身姿挺秀,明眸皓齿,心烦意乱地跳下马,围着几架马车转了一圈,靠在路边树桩上生闷气。

她今年十七岁,还有那么小的弟妹出来,真是无奈到极点。说起来却也不能全怪父亲,父亲受人牵累,犯事被流放,老太爷跟着受罪,一起到了岭南。父亲以前的妾室被林如楠以家败了为由,尽数遣散,想不到艰难困苦的日子丝毫没消磨掉老太爷想要男孙的愿望,他把自己随身带的几样值钱物品都卖掉,首先买了两个女子回来,不是做使唤丫头,而是直接给了林如楠的父亲做妾,没有二话,要求他生儿子,为林家延续香火。林如楠跟祖父闹了几场,无济于事,她母亲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居然帮着祖父劝她,说没有兄弟,日后她一个女孩子家,无依无靠,日子不好过……林如楠就是不肯,尽量阻止那两个女子接近父亲,但事实证明老太爷的权威比她的撒娇蛮干有震摄力,吵吵闹闹中,两个女子的肚子渐渐显出来,父亲纳妾已成定局。

弟妹一个接一个生下来,母亲居然很高兴,帮着照顾小孩儿,林如楠心死了,不得不承认那两个小东西与自己确实有血缘亲情,他们的娘,就叫了姨娘。

既然接受了,就全心维护,苦日子里如楠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家里的老老少少。她崇尚武术,自小父亲请了武师教她习武,母亲出自书香门第,不敢让她荒废了女红女德,名门淑女必须研习的各种规矩教养也都统统灌输给她,林如楠倒没让母亲失望,习武之余,读书写字,画画弹琴,闺秀们该学的都学着,尤其女红居然做得很好,绣花打络子的技巧堪比府上的绣娘,她没想到的是,无意中练就的这一手技艺,某天竟能解了全家的饥馁之苦,父亲落马,家产全部被抄没,全家发配流放到岭南穷苦地区充作边民,在那个油盐米茶极度缺失的鬼地方,每天三餐只能喝稀粥就腌菜,自己受苦不要紧,看着老太爷和父母饿得面黄肌瘦,她心疼了。跑到集市上去乱逛,数日后,她从当地布庄学到一种本土挑绣技艺,反正也是穿针引线,她并不陌生,绣出花朵儿就行,试着领了些活儿回家做,几天后,家里生活便改观了。后来母亲跟着她一起做,再后来有了姨娘,如楠领着她们,一家子不说富足,粗茶淡饭,吃饱穿暖是没问题了。

日子不怕苦,只要一家人和睦相守,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随父流放之前她托人找过定国公,虽然没有回应,但她尽力了,为祖父,为父母做到这些,尽了孝心。

父亲并不是祸首,只是连坐,罪不致死,祖父一边惦念着宗祠祖坟,一边又舍不得和儿子分开,离开京城时哭得像个小孩。那时如楠就想着,要怎么样,才能让祖父与父亲回到京城?

再也没想到,她还没具备那个能力,皇帝的赦令就下来了,县官亲自送到父亲手上,赠了盘缠,打发他们回京。

祖父乐得差点中风,林如楠开始还担忧地扶着他,好言劝慰,谁知老太爷缓过气来,让姨娘将庶弟抱给他,呵呵笑着拿手点着庶弟的额头说:“还是男儿有用,你小子带来的福气啊祖宗保佑我们全家得以返回京都故土,将来你发愤读书,搏取功名,光宗耀祖,又是国家栋梁之材……”

他看了看生下庶弟的韦姨娘,点着头道:“我眼力不错,是个有福的。好生养着小孙儿,凭他为你争一个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