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懒女倾城之夫君盛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部分(第1页)

奇的注视着被珠帘遮掩的主台。

众人窃窃私语,“唉,那主台上是什么,怎弄的如此神秘,还不带看的?”一名达官显贵的夫人低声问着另一边的女眷。

“可不是,你看这四周布置的,让人看着就舒服。”那女眷掩着唇角笑了笑。

“你不知道吧,我听说这次可不但是给太后过寿那么简单,听说还要为太子选妃呢?对了,你家闺女不也在选妃名单上嘛?”隔桌的夫人忍不住将自己知道的消息道了出来,还顺便告知旁边的夫人。

“我就说嘛!难怪我家那位命人将闺女好好打扮了一番,我琢磨着是给太后祝寿,这才隆重了些,敢情是为了选妃。”旁边的夫人嘴角笑容扩大,这一旦选上了,不是个太子妃,好歹也能做个侧妃。

“太后驾到!皇上驾到!皇后驾到!”奴才尖着嗓音吼道。

众人或是含蓄的,或是窃窃私语的,均停了下来,恭恭敬敬的跪下了身子,齐声道:“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头顶凤冠,嘴角始终挂着笑,在皇上的搀扶下,坐到高座上,“都起来吧,起来吧,承蒙大家赏脸,来参加我这个老婆子的寿辰,今个儿不谈国事,大伙尽情的吃喝玩乐,好好乐呵乐呵!”

太后虽年过半百,但保养得当,身子骨也是硬朗,再加上今日高兴,刻意提高了音量,让底下众人都听个一清二楚!

“谢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又是异口同声,众人福了福身子,这才逐一站起了身。(。pnxs。 ;平南文学网)

“皇帝,你来主持吧。”太后背依靠向铺着靠垫的太师椅,舒服的眯了眼,心中暗道这安排之人纯属有心了,竟知道她最近腰疼,只有靠着软的东西才舒适。

“是,母后!”皇上是个孝子,向太后恭敬的弯了弯腰,这才走到主位旁,一双锐利严谨的眸眼睨着底下站着的众人,柔声又不失威严的嗓音传出:“众卿请坐。”说罢一个转身,轻甩龙袍袖摆,坐到了主位上,随后仪态万千的皇后也跟着坐在他的下方,面容祥和,嘴角挂着浅笑。

“谢皇上。”众人又微微弯了弯腰,见主台上的人皆已入座,这才相继落座。

场中一片静谧,皇上不发话,众人也不敢吱声。

良久,皇上轻轻一咳,“想必众人也知晓,这次首先是为太后祝寿,其次便是太子选妃,因太子在外来不及归来,故这才选妃由朕与太后定夺!”

此话一出,皇上故意顿了顿,果然下面开始叽叽喳喳聊开了。

“太子选妃?今个儿不是太后寿辰吗?”一名略显年纪的大臣疑惑道。

“怎么?李大人没有收到皇上的密旨?”另一名同等年龄的大人也是疑惑顿起,按理来说,他这个三品的都在受邀之列,李大人一个二品的皇上怎会漏掉?

“胡大人莫不是老糊涂了,李大人底下不过一子,哪来的闺女过来选妃?”只见对面位居前方的丞相,臃肿的身子挤在那张小凳子上,言语之间,竟是带了几分嘲笑意味儿。

“你!”李大人瞪着他,气得面色铁青,最终冷哼一声,偏过了头,不再搭理他们。

“众卿稍安勿躁,稍后朕便会将受邀之人一一举出,容太后寿辰过后,便会让其们逐一登台表演。选妃比赛总共设立三关,分别为琴、舞、才。”

皇上锐利的视线一一扫过底下面色不停变化的众人,尤其是在丞相与颜亲王身上,刻意顿了顿,接着又道:“这琴,自然是指精通各种乐器;舞,则是指舞蹈或是武功卓越,至于才嘛,便是才华出众之人。但凡是过了此三关之人,皆成为太子妃候选人。”皇上言语隐晦,一张风华不减的俊脸,隐隐透着一股威严,若仔细看,还能自他深邃的眸里看出一抹算计,然转瞬即逝。

“候选太子妃?不该是直接成为太子妃吗?”丞相总是按耐不住性子,急急问道。想他们准备了这么久,接过不但没用着,连那些被贿赂的大臣名单也被偷了,倘若这才他的女儿不能成为太子妃,那他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话一出口,满室皆静,皇上若有所思的目光淡淡撇了他一眼,煞是,他臃肿的身躯一震,忙低了头,便见颜亲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瞪着他,顿时不爽,狠狠瞪了回去,倘若不是这颜亲王怂恿,他哪能这会儿在此担惊受怕。

“对啊,皇上为何不是直接成为太子妃,而是沦为候选妃子?”方才那名心中暗喜的夫人不顾夫君的拉扯,不知死活的又问了出来。

众人屏住呼吸,紧紧盯着主位上虽是但笑不语,却仍能感觉到微微散发怒气的皇上。每个人心中暗暗打鼓,捉摸不透皇上的心思,只能个个提着一颗心,谁也不敢再乱言。

终是太后看不过去,轻咳一声,“好了,今个儿怎么说也是哀家的寿辰,这太子选妃一事,容后再议。来来,皇后,替哀家敬敬那些远道而来的使臣、皇子们。”

“儿媳遵命。”皇后起身,微微福了福身子。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 064 章  回忆初遇(一)

因着太后打了圆场,众人这才缓了些,没有方才那般战战兢兢。

“来人啊,传歌舞!”太后清了清嗓子,对着外面站在的奴才说了声,又抬眸睨了一眼开始吃菜喝酒的众人,这才转眸向皇上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可操之过急。

皇上哪能不懂太后的意思,抿了抿唇,轻轻笑了笑,端起酒杯道:“母后,儿子敬你一杯,多谢母后多年来的教育。”说完一仰头先干为敬。

太后略微欣慰,点了点头,抬手也是端起茶杯轻撮了口,“皇帝将国家治理的如此国泰民安,哀家也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