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阮宝儿的热闹生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部分(第1页)

今日思妍一身烟罗浑里,对襟酱色小旋袄,白色钓塾袜裤,缠着细纹路裹腿,弯头短靴,干净利落颇有点男孩子味道,一双明亮湛湛大眼睛里头有宝儿熟悉光闪闪亮堂,也就是这个没变化,依然那般充满活力。

相对李桂娘倒多了份腼腆,越大越难得听到她那大钵锣嗓子,总是抿着嘴先和你笑笑,一脸隐约红晕再和你说开话头,也不知道二牛婶一家那么咋咋呼呼人家咋就整出了个小含羞花呢?

她梳着双环螺髻,扎着个红彩头绳,乌亮发浓密重重,一身青白色对襟小短襦,下身一水鸭黄碎花褶裙,腰里头系了根嫩绿色彩绸腰带,垂了个蹀躞七事小香囊,蹬着一双五毒纹缎面小鞋,正中额头上抹着菊瓣飞金倒是衬着她那张橄榄色小脸分外有光。

看来看去,也就是咱宝儿还是那张圆鼓鼓粉嘟嘟白嫩嫩脸蛋,个头最矮,最鲜亮却也最没啥变化。

大家平日只在学堂读书见面,出了门就得回家,到底有些大了平日里头家长都管得严了些,不许没边疯,要想嫁人嫁个好人家,这女儿家名节最重要,闺女家还是少出门以防意外好,这就逢着节日才有了出来逛名头。

二牛婶和英娘一家也好久不见,前几日就托人书了封信来约好了今日一起上香,约在北关余杭门口。

思妍爹早早去了维持治安,就留下思妍干脆先到了二牛婶家一块来等着宝儿。

大喊,是二牛婶,几十年如一日大嗓门,洪亮可以传达到百里外,她一身喊,多少人看过来,倒也不妨宝儿她们听不到了。

宝儿赶紧挥挥手,松开拉着俩个大人手臂一溜小跑先上前,和李桂娘和沈思妍打招呼。

“宝儿丫头,多少日不见,胖了?”二牛婶看着宝儿过来先道:“一脸福气样,日后可不是个奶奶命?英娘,你可是有福气哟~”多少年了,二牛婶每回都要这么感叹回。

大家伙也没在意只是笑笑,倒是宝儿对那句最后胖了有点小疙瘩,她其实不算胖只是脸蛋婴儿肥,骨架子小身上肉实,看上去有些个肉呼呼,又还不到发育年龄看着总是那么可爱,虽然这伴随着她人生已经有十年了,但是到底这是块心病,谁让那三毛总是喜欢小猪小猪叫她,真是太讨厌了。

大宋和现代异曲同工之审美观点在于以瘦为美,而且该死是那种楚楚可怜样瘦弱美,要宝儿这么个一贯开开心心丫头做出一副柔肠百结样纤弱样子可不是为难她么?这身肉也不像心思重样子呀。

“宝儿,想什么呢?”看宝儿难得出神,沈思妍用肘顶顶她,问。

“哦,没什么!”也就犯愁那么一会功夫,说到底也没啥严峻事实逼着她需要减肥不是,四周人也从来不说她很胖,倒是一个口吻说胖些个福气像是享受命。

享不享受她不在意,比起吃来,要她省了这一口,那不得要她命?前世减了肥没了命,这一世可不能再如此。

出了城门已经天亮堂了,人流密集度开始增加起来,她们走路乃是湖州市这里水道,聚集了从苏,吴,常,润等州县朝山进香客,各方船只都在这附近聚集,然后下船,这些船均榜着黄色旌旗,上面题着“朝山进香”字眼,数以千计。

码头一带人声鼎沸,全都是打扮一新姑娘媳妇,相比起来男子少了一些,就是因为今日特为女子所开观音会。

大人们叮嘱几个孩子跟紧了别散了,加快些脚步趁着那些个船上香客们还没有下船先走,省一会聚拢了更是难以行动。

她们从聚首余杭门又往南折,沿着西湖岸往天竺寺而去,这一路沿着西湖便可饱览西湖美景,天色微熹,春光正好,可见朝阳将湖面染成酴醾百色,波光潋滟中,画舫林立,彩旗飘扬,山石在朝阳里头沐浴了一层锦衣,颇显出一种江南秀水所很少显露峥嵘感来。

出门女客每个都是花枝招展,临安城女子本就喜欢时鲜玩意,变着法换着新装,再贫穷人家也置办件锦绣衣衫压着箱底,这花朝节算得上一年里头头一日女儿节日,孟春气息下,乍暖还寒时候,有那不怕冷时尚人士已经将薄衫春装穿出来了,放眼望去,和那岸堤便葱茏笼草山石垛上争相开放桃花和没有凋零梅花一般颜红柳绿煞是好看。

微冷气息扑面而来,吹得人面红晕如胭,镶嵌在白嫩嫩肌肤上,端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意境。

这就是初春临安这所大都市蓬勃气息,带着一种朝气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洋洋,往朝山行香途中行走女子们为了显示虔诚,即便是那大家闺秀,也多少在山脚下寺庙口下了车步行走山路,在朝阳和树荫交相辉映下姹紫嫣红穿插这笑语嫣然,确实一副赏心悦目图画。

这般美景,是前世里生活所不能够体会到,生活在这里每一天点滴汇聚,渐渐给了咱宝儿一个鲜明与众不同新人生,很多时候她已经忘记去回想过去,真正融入这个时代。

其实在这里,很多东西,不比那曾经繁华落后,而生活有时候,还比之更鲜亮和热闹。

比如这种参与性很强花朝节,南宋并没有限制女子出门,尤其是想临安这样大都市,市民生活发达和商业繁茂,使得这种接触很热闹很常见,当然,大户人家女孩子出门还是要有车马相随,而像阮家这样小康普通之家,出来禁忌便少了许多,当然也多了许多自由性。

天竺寺位于西湖上,英娘一行人女眷每一个人都挎着个香袋,到了寺庙门口,只见那庙里头正在办涅槃盛会,罗列着旗幡,供着鲜花异果,诵经祷文和尚木鱼声声,钟磬阵阵,梵音袅袅,香烛朦胧,满眼都是善男信女,端是热闹。

由阮姥姥,英娘和二牛婶三个大人带头,三个小姑娘跟后,每人从挂着香囊背袋里头拿出细长香来,三支在手,先在那寺庙门口大铜炉里烧着红烛上点燃。

手持着香,将香夹在双手食指间,四指并拢,四指和拇指相对成四边形,与额平齐后再高举着将香头朝外,拇指抵额,朝着正前方,左方,右方,后方顺时针旋转各拜三拜,再将香插入铜炉。

拜完了外头,这就进了寺庙最前方观音殿,硕大观音菩萨宝像离地足有丈高,通体白玉镶铂金,微微垂首慈眉善目俯视着众生。

阮姥姥领着众人将带来供奉用糕点,果品俱都是用上好包纸通体捆扎,鲜花上得是最新鲜,全数供在香案前供果台上,那上面已经垒着数以百计香糕异果了。

香案前头有一排数个蒲团,金红锦绣包裹,进来磕头老少排着队正按顺序下跪磕头。

只听得两旁跪着百十个僧众齐喝声南无阿弥陀佛,一排人起身,正轮上阮家众人上前。

第三章花朝节二

话说这天竺庙会正大殿里头正做法事,慈航普度大殿正头匾额下偌大正大殿人头济济,一批批香客磕头祷告,也有那从家乡三步一磕一路拜过来虔诚信徒更是头上青乌一片,无比赤城在一路念念有词。

轮着阮家上前叩拜,宝儿几个女孩也不敢托大嬉笑,学着大人双手合十,平托在面门前,左脚前迈,跪于蒲团,后脚微曲,双手抵蒲团,右膝盖跟着跪下,再将左手往前一寸,右手紧跟,随之左膝匍匐前进半寸,右膝跟上直到双手双膝跪在蒲团正中后,左手外翻,紧跟着右手再翻,掌心向上,恭恭敬敬将额头磕在双手之上。

立起上身,再合十祷告,再翻掌磕头,循次三回,方一轮回。

这般再起身后重又如此三次,算是拜完起身,让于下一批。

这一通下来,虽然不累,倒也次序严谨,法度规矩,偌大厅堂只有宣读颂号之声,不问杂乱之语,悉悉索索拜完了又陆续出了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