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七十年代点外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节(第1页)

&esp;&esp;冯夕疑惑的看了一眼白峰不自在的样子,再抬头一看,哟呵,这是被看上了。

&esp;&esp;桂花婶可没看到这些年轻人的小动作,她这会儿正直勾勾的盯着唐青青的红色呢大衣呢。

&esp;&esp;桂花婶觉得她跟唐青青都在同一组干了好几天活了,关系也算很熟悉了,就说道:“唐知青啊,你这呢大衣真好看,颜色真鲜艳,这得多少钱一件啊?”

&esp;&esp;其他女同志除了冯夕听到桂花婶这话也都看向唐青青,她们也觉得这件呢大衣很好看呢。

&esp;&esp;唐青青被这么多人盯着也烦,没好气的说道:“五十块。”

&esp;&esp;其他人听到这话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五十块啊,农村人一大家子干一年农活都没一百块呢,这唐知青家真有钱,一件衣服就要了五十块。

&esp;&esp;桂花婶本来还想向唐青青问些别的问题的,可是看唐青青很不乐意的样子,就转去问冯夕了。

&esp;&esp;“小冯知青啊,你们去镇上干嘛呢?”

&esp;&esp;“我们这不是供销社

&esp;&esp;冯夕一伙人一下车就去了供销社,毕竟这时候供货紧张,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毛线,万一轮到你买的时候就没有了那可找谁哭去啊。

&esp;&esp;两个男知青到了镇上就没跟女同志一起,在这时候男同志跟女同志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

&esp;&esp;一路上,冯夕都忍不住感慨国家的发展真是快啊。这时候满大街都没什么铺子,连摆摊都没有,甚至连人都不多。谁能想到以后这里会变得高楼大厦,川流不息啊。

&esp;&esp;镇上的供销社倒是挺大的,有粮食区,布料区,杂货区,还有糖果点心区,每个地方分别有一位女同志在销售东西。

&esp;&esp;冯夕听说供销社的供销员都很牛气,她们可是铁饭碗,要是她们不喜欢你的话,还能骗你说这没货那也没货的,不把东西卖给你。而且家里要是有人当了供销员,那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说出去别提多有面子。

&esp;&esp;冯夕一行人来到布料区,果然,供销员没好气的说道:“要买什么吗?”

&esp;&esp;马红赶紧说道:“同志,听说供销社新进了一批毛线,我们想买一些毛线。”

&esp;&esp;供销员王曼打量了一下冯夕这群人,看着唐青青穿的这么好,应该是不差钱的。哟,这位应该也是不差钱的吧。王曼卖了这么多年的布料,自然看出冯夕穿的毛衣跟其他人的不一样,京市那边的货,贵着呢。

&esp;&esp;想着这些应该是下乡的知青,手里有几个钱,应该不会跟那些村里的婶子那样只看不买。就说道:“前几天确实来了一批新的毛线,普通的毛线一块八一斤,羊毛的就贵一点,六块一斤。”

&esp;&esp;“这羊毛的怎么这么贵啊?”刘招娣好奇问道。

&esp;&esp;王曼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说道:“真是没见识,你也不看看这羊毛的质量多好,比普通的软和不知道多少倍。”

&esp;&esp;普通的毛线确实挺普通的,质量也不是很好,不过颜色多,有黑的,白的,红的,蓝的,灰的五种颜色。而羊毛的毛线质量确实很好,估计戴几年都不会抽丝,不过就只有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

&esp;&esp;刘招娣想了想还是没买,她手里的钱也不是很多。何花没钱不买。冯爱花,马红,林糖都买了三两红色的毛线。王小美见大家都买了毛线,想着她可不能落后,也要咬咬牙买了三两红色的毛线。别问为什么都买红色的毛线,问就是喜庆,好意头,好看!

&esp;&esp;冯夕想着家里有六个人,加上自己一共七个,就说道:“同志你好,我要八两黑色羊毛的毛线,12斤红色羊毛的毛线。”冯夕认为既然要买就买质量好的,冯家人对她不错,她也拿他们当亲人,她不想亏待冯家一家人。

&esp;&esp;王曼听冯夕说完她要买的毛线后,心里想着这姑娘可真败家,同时也羡慕人家财大气粗的,她自己买羊毛的毛线织围巾可都要犹豫很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