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清朝当海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1部分(第1页)

不知道该为自己庆幸还是为自己的部下悲哀,少将刖刚返回指挥部就在望远镜里目睹了刚才自己身处的阵地已经陷入火海。接着,“中国人准备登陆了!”的声音传来,那是负责观察哨的军官在大失常态地报告。

少将下意识地掏出了镏金怀表,12时整。

“将军,左翼的土军完全崩溃,加内农的中国登陆部队正在快速向我侧翼渗透!”

“报告,马里莱奥上校要求增援,山脊处的中国迂回部队向上校的阵地发动猛攻!”

“土军预备第五师阵地上爆发激战!是他们自己打自己。将军,要不要派部队过去维持秩序?”

参谋们的声音不断地在电话铃声过后响起,大量的坏消息把少将惊得跌坐在一把椅子上半天没有反应。这种状态几乎持续到18旅的坦克把这座木石结构的,有无线电天线的建筑包围时才解脱出来。那时候,将军只能说一句话了:“打白旗,投降。”

汉斯·冯·帕格里克斯少将不是无能的将军,在德军将领中还享有一定的声望。但是在中国人威力强大的复合打击下,在中国人的战术、战法在技术装备的支撑下完全超出将军的意识范畴的时候,再有能力的人表现出来的状态也莫过于他了。

1918年1月22日,中国远征军中东集团军左路军在土耳其欧洲部分的埃内兹、加内农海滩登陆成功,歼灭、击溃德土联军四个师六万余人。

1月24日,第六师17旅前锋装甲营出现在伊斯坦布尔郊外。而在这一天的凌晨,在摩苏尔、大马士革的中国远征军也在大规模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后同时出击,瞬间就击破了当面土军的防线,开始长驱直入式的快速进击,只为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国土,为土耳其民族解放军支持下的新政府执政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1月25日夜,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发生禁卫军起义,苏丹和王储被抓捕,政府首相摇身一变为起义领导人,在基马尔军官团和国家进步党的代表陪同下,向第六师师长黄华杰中将递交了无条件投降书。

土耳其由此退出了大战!

1月29日,在俄罗边境的土耳其第五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在迅速集合起来,靠近俄军第四集团军后缴械投降。同日,法约尔将军在伊斯坦布尔宣布成立土耳其临时军政府,派遣代表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第一全体会议……

第五十八节 寻找“巨人”

奥斯曼帝国这座腐朽的大厦被中国远征军和土耳其民族解放军轻轻一推就轰然倒塌,其震波在潜逃到保加利亚的法尔肯海因上将以及德军统帅部来说,无疑是惊天动地的。

这导致了整个二月上旬德军统帅部的异常混乱,谁都知道,土耳其军队并不是德国的有力盟军,但是土耳其的投降却向俄国开放了黑海海峡,让这个战略物资比德国还匮乏的国家从此可以得到源源的补充!一个人力资源巨大的,武装完善的俄国显然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她的军队受博罗西洛夫这样的军事家控制的时候,对德国东部领土的威胁显然成倍放大!

战略,东线还是西线?

摆在鲁登道夫面前的难题是:东线的俄军在得到补给后会迅速强大起来,会对德国发起反攻,解决的办法只有在俄军还没有强大起来的时候就掐死他!可惜,现在德军主力陷入了西线战场,能够抽调出来的部队投入东线,是绝对没有可能在博罗西洛夫面前得到决定性战果的!

1914年没有,1918年同样不可能。那么,只能在西线上继续投注了,寻找中、英、法、美哪国军队的防区开刀?能否在春季攻势中击倒对手?

这就是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赌博的彩头。

德军统帅部在斟酌了又斟酌之后,把东线为主的论调完全打压下去,再次把目光投注到佛兰德地区的英法军队身上。英国人在大规模进攻前表现的笨拙是鲁登道夫再次选择佛兰德的最大理由。其次,是中国军队已经从佛兰德地区移防到凡尔登一线,而经过一个冬季地抢修,根特地区的铁路线已经恢复了运力。而当面最主要的协约国力量是英国远征军以及几个英法混编师。其中第五集团军是重新建立的,以士气和战壕战技能并不出色的中东军官和新兵构成。这样的对手正好可以作为德军突破佛兰德防线的着眼点。

鲁登道夫考虑到中国远征军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巨大威力,在没有有效手段对付的时候,他宁愿躲开那两艘“瘟神”。因此,夺取佛兰德的战役计划并没有把德军的主攻方向定在佛兰德,而是法国阿登省与比利时蒙斯之间的狭小地域,凑巧,英军恰好在这里驻扎了第五集团军。因为道格拉斯·黑格元帅认为德军势必会在稍微靠近海峡的地方发动新攻势,那么索姆河地区显然不适合落五集团军驻守了。因此他把莫德将军和他的部队打发到了不起眼的阿登地区。谁都知道,那里有山地,可以作为有效的防御屏障,对第五集团军来说正合适。这一部署正中鲁登道夫的下怀!德军也怕在河网地区遭遇中国空中力量的轰炸,一座桥梁的被炸很可能就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而德军在一个冬天里从来没有放松过渗透战术的训练,这个战术在1917年佛兰德战役击败了英军,那么在地形更合适的阿登地区,势必能够更干净地消灭英第五集团军。

德军统帅部决定动用前线178个师中的134个师执行“春季战役”。

其中心点就是用66个师在突破英军防线后继续向南,在协约国军组织有效的抵抗前突然向西面的佛兰德地区横扫。这个时候,当面的57个师就同时出击,从北、东、东南三个方向上夹击英国远征军,以求彻底击败这支军队。另外,为了阻止协约国军的增援,德军统帅部还掌握了11个师的预备队。并命令凡尔登当面的部队配合战役,发起牵制性进攻。

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进行,德军几乎搬空了自己的武器库。三门绰号为“巨人”的铁路大炮从克虏伯开出来,这种大炮具有210mm的口径,而炮管则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射程达到骇人听闻的120公里。德军准备在前线部队顺利突破后,使用这种大炮去轰击巴黎。另外,德军还改进了自己不多的a7v型坦克,称为a7vk型,战斗全重34吨。乘员6人,装备一门75mm炮和多达4挺机枪。经过改进的戴姆勒汽油发动机能够提供给坦克每小时17公里的机动速度,36mm的装甲也足够应付前线已知的任何机枪。而120公里的最大行程对于一次战役的突破纵深距离来说还是足够的了。这种坦克肯定不能跟中国远征军装备的猎豹型坦克比任何一方面的性能,但是面对英军和法军、美军装备的英制MKV、雷诺等型坦克还是具备相当程度的优势。

此外,德军还装备了采用定时引信和自炸装置的高射炮弹,配给给57mm、88mm高射炮使用。这种武器的打击目标直接指向了中国飞机,不过在实战中德军炮兵发现,用周界转换速度慢的火炮去对付中国飞机纯粹是浪费炮弹,不过这种武器采用平射方式对付装甲目标却效能卓越。

德军在结束短暂的迷茫期后,紧密地准备着新攻势。无独有偶,协约国军总司令聂文青上将也计划了一次新攻势,目的是把德军的注意力从土耳其的巨变中转移回西线。上将同样选中了去年协约国军曾经夺取却又最终失去的比利时根特地区。相对于战线的其他地方,如中段的阿登山脉(森林),默兹河与河东的高地,佛兰德地区显然更适合进攻者(由此可见战争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互通的,两军的统帅选定的目标再次撞车)。而且,在国际联盟事务中因为佛兰德战役的失败而丢失了颜面的英国人,很乐意去执行这个战役计划,把战线重新推进到根特。

新到的三个美国师,比利时9个师,英法混编6个师调拨给了黑格元帅,加上他本身掌握的总人数为97万的英国远征军6个集团军,总计兵力为130余万,还可以得到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就近支持。因此,黑格元帅对夺回佛兰德北部和比利时根特省有绝对的信心。也因为这样,要面子的元帅谢绝了中国西集团军司令官借调第九师一部给他的建议。他担心,新战役的胜利会再次成为中国人的功劳,而一旦失败,责任却全部在英国人脑袋上。佛兰德大溃败和根特大空战,已经让这种对比相当鲜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