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庶女攻略[I]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部分(第1页)

她私下问过贞姐儿,知道她跟太夫人身边的杜妈妈学女红,一般的鞋袜也能做,只是不太精通。

针线也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想着她要读书,还要抽出时间来练琴,估计做在女红上的时间不多,所以才不大精通。趁着这段时间功课也停了,琴也不方便练了,她想给贞姐儿些针线活,让她多练练。

“这法子好!”林大奶奶见十一娘不像别的人,一味的给慧姐儿讲道理反而被慧姐儿说的哑口无言,而是用贞姐儿来影响她,觉得这样行事更好。

两人商量好了,又说了些别家的闲话,看着时候不早,带了孩子们去太夫人那里吃饭,又遇到过来问安的徐嗣勤和徐嗣谕、徐嗣俭兄弟。因是通家之好,孩子们年纪也不大,没太讲究。三个半大的孩子低眉敛目地站在那里,余光却都瞟向了慧姐儿,十一娘看着暗暗好笑。等三夫人到了,贞姐儿领着慧姐儿到东稍间去重开一桌,谆哥儿跟着坐了过去。其他人分长幼坐了,高高兴兴地吃了顿饭,送走了林家的人。

三夫人就问起慧姐儿的事:“……不知道说了婆家不有。和我们家二少爷倒是很般配。”

徐嗣谕是庶出,刚才林大奶奶开玩笑的时候却是提也没有提徐嗣谕一声的,三夫人这样就显得有些不怀好意了。

十一娘淡淡地道:“说起来,三少爷和我们家二少爷一样的年纪。”将了三夫人一军。

三人人听了一怔,继而有些讪然。

在太夫人面前十一娘不好多说,笑着和太夫人商量贞姐儿的事:……想让她帮我做点针线。

太夫人点头,笑望着贞姐儿:“你母亲的针线是极出色的,你趁着这机会跟着好好学学才是。”

贞姐儿腼腆地笑着应“是”,曲膝给十一娘福了福,然后由乳娘带着和谆哥儿回了屋。

太夫人就问她:“贞姐儿行事可还大方?”

十一娘笑着把她表扬一番:“立刻和慧姐儿像亲姊妹似的了。”

太夫人听着就叹了口气:“先帝晚年时,大家都惶惶不安,去哪里脑袋后面都带着双眼睛,哪里还有心情去管这几个孩子。后来皇上登基,老四一直东征西伐,你姐姐身体不好,光顾着谆哥,怡真是孀居之人,以前的朋友几乎都断了,这孩子更是没有机会见什么人。我看你也喜欢她,以后就带着她吧!”

十一娘听着心中一喜。

跟着自己,至少不像现在这样孤孤单单。

而且还有一桩好处。这样一来,谆哥和贞姐儿就得分开了。贞姐儿对谆哥那样好,谆哥肯定舍不得。到时候肯定会三天两头往自己那边跑。小孩子,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是能感受到的。自己就有了和谆哥改善关系的机会。

她正要应“是”,太夫人道:“不过,你少让她和文家的人接触。”

十一娘听着觉得有些意外,又感觉在情理之中。

徐嗣谕可是跟着秦姨娘长到十岁才去的外院,贞姐儿却是从小在太夫人身边长大的。想来是太夫人对文姨娘有成见,所以才亲自教养贞姐儿的。

思忖间,太夫人已冷冷一笑:“我索性对你说了吧!那文家,真是太可笑了。赚了几个钱,就不知道自己有几分斤两了。竟然动起贞姐儿的脑筋来。她虽然是文姨娘生的,却是我们永平侯府堂堂正正的大小姐。可不是随便拾出个阿猫阿狗之类东西就能配的上的。你要记住我这话。”话说到最后,声音已很是严厉。

十一娘心中一跳。

如果真是这样,那文家的确太过分了……别说他一个姨娘的娘家,就想自己这样做继母的还不能和元娘相提并论,随意决定贞姐儿的婚事。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太夫人对贞姐儿越是重视,贞姐儿的未来越有保障。太夫人毕竟认识的人多,由她老人家把关,自己到时候再帮着看看,想来不会出太大的错。

十一娘忙应了一声“是”,保证道:“娘放心,我会把贞姐儿带在身边。”

太夫人见她语气郑重,脸色微霁。正好杜妈妈拿了皇历进来,就商量着让贞姐儿十一月二十八日就搬到十一娘那里去。

十一娘犹豫道:“那谆哥儿……”

“原来是因为元娘刚去,贞姐儿又是个细心的孩子,这才让贞姐儿陪着谆哥。”太夫人道,“现在一年多了,他也应该振作起来了。正好趁着这机会分开。”

“还是娘考虎的周到。”十一娘暗暗点头。

每个人性情都不一样。像谆哥这样从小被元娘抱在怀里养大的,骤然把他放在一个需要独立的环境里,他未必就能经受得住这样的改变,最好还是像太夫人这样,慢慢地改变。

太夫人又嘱咐:“需要什么家具、摆设的,你拿了我给你的对牌,内院外院的库房随便支取便是。”

十一娘立刻应“是”,一回到院子,就叫了琥珀几个来,让她们明天一早就把东厢房腾出来给贞姐儿住。

来给十一娘问安的文姨娘听到这消息却呆在了那里。

第一卷 第152章 来往(中)

秦姨娘安慰文姨娘:“这下好了,你可以天天见到贞姐儿了!”

文姨娘却咬了咬唇:“有什么好见的,我是能给她找个好婆家?还是能出了事给她撑撑腰?”说着,甩了衣袖进了屋。

秦姨娘忙跟了过去,正听到十一娘在和琥珀说话:“……陪着贞姐儿去库里看,她喜欢哪样的就用哪样的。再去找了白总管,让他算算,把我们院里的穿堂改成三间带耳房的正房,在西边加盖三间带耳房的厢房一共要多少钱。冬天暂时住在东厢房无所谓,到了夏天可不成。把穿堂改了,我来劝侯爷把书房搬到那里去,把西厢房让出来给贞姐儿……”看见文姨娘和秦姨娘进来,就打住了话题,“来了!”

两人曲膝行了礼。

十一娘让丫鬟端了小杌子给两人坐。

文姨娘一改往日的聒噪,很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