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庶女攻略[I]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部分(第1页)

简师傅解释道:“燕京乃天子脚下,永平侯府又是皇亲国戚,哪里就少了做针线的人?”又道,“那年陈老爷要我去教他的小妾绣工,要不是你帮我解围,他当时早砸了我的绣馆。事后我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却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绣娘,却也懂得知恩图报,你有什么事,只管跟我说就是。”

陈老爷的那位小妾是勾栏院里从良的,筒师傅不想坏了自己的名声。当时她也只是借着罗家的名头把人吓走了而已。而且就算没有她出面,简师傅也未必就没有脱身之计。事后简师傅没有提,她也就没有说,没想到简师傅还一直记得。

十一娘忙把太夫人的意忍告诉了简师傅:“……觉得我的女红好。这才起了要见您的心思。”

简师傅很是意外。

十一娘又把徐令宜派人去接她的事说了:“没想到竟然接漏了人!”

“没有接漏人!”简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看那架式……没想到是侯爷派人来接我的,这才特意避开的!”

十一娘忍不住笑起来,再次向简师傅保证:“我挺好的。没什么事。接您到燕京,只是想让您帮着调教调教府里针线上的人。”

外间的秋菊听到十一娘有些爽朗的笑声,低声嘱咐竺香:“我跟你说的事,你可千万别告诉夫人,夫人知道了,肯定会伤心的。”说着,轻轻叹了口气,“想当初,夫人待冬青多好啊!”

竺香眼神一暗:“你放心,我不会跟夫人说的!”

秋菊听了又道:“滨菊你也不能说!她是个直肠子。到时候肯定会说给夫人听的!”

“我都不说。”竺香保证,“你也记得别乱说。”

“我知道。”秋菊点头,“要是有人问起来我就说一直跟着简师傅,没回过余杭,不知道冬青回余杭的事!”

竺香点头问起秋菊来:“你还回余杭吗?”

秋菊把简师和家里人的约定说了。

她话音刚落,就看见十一娘扶着简师傅走了出来。

两人忙站了起来。

简师傅吩咐秋菊:“收拾东西,我们去永平侯府。”

秋菊应喏,竺香忙去喊了跟车的婆子帮着拿东西,一行人去了荷花里。

太夫人见简师傅目光清澈,举止沉稳,进退间不亢不卑,知道不是那浪得虚名之辈,很有好感。吩咐十一娘在丽景轩收拾两间房子给简师傅和秋菊住。

“只当是客居。每月五两银子帮着指点指点贞姐儿的针线。”

简师傅谢过太夫人,随十一娘去了贞姐儿处。

贞姐儿知道是十一娘的师傅,自然加倍地尊敬。简师傅见贞姐儿不是那娇纵之人,也放下心来。而滨菊见到她们更是热泪盈眶:“自从听说要来就一直叨念着,没想到真的还能见到!”

秋菊拉着滨菊喊着“姐姐”,旁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小鹂等人就上前来劝,打了水给她们洗脸。

“等你们安顿好了,就去我家玩一天去!”最初的激动过后,滨菊邀请简师傅和秋菊,又望着竺香和小鹂等人,“你们也去做陪。”

“知道滨菊姐姐成了亲,姐夫我们还没见过呢!”秋菊笑道,“自然要去认认的。”说得滨菊羞红了脸。

一旁竺香却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脑海里回荡起秋菊的话来:“…见她从燕京回来,戴的是金簪银钗,穿得的是绫罗绸缎。由吴大总管亲自送回家的。不像是落魄了的人。她嫂嫂当晚就抄了她的包袱,把夫人平时赏她的衣裳首饰和那三百两银子都抄走了。平日里不是嚷着没了盐要买,就是嚷着没了油要打,只指使她,却不给一分钱,冬青稍有不悦就指桑骂槐,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吵得冬青娘、老子都不得安宁不说,还把冬青手里的几个碎银子都耗光了。

冬青娘就在人给她说媒。

好一点的人家,见她年纪这么大了没配人却被主子遣了回来,猜着是她品行不端,都不答应。那答应的十之八、九都是乡里的浪荡子,没钱不说还出不起聘金。正巧隔壁住着个苏州来的收丝的行商,见冬青有几份颜色,就托人上门说亲。说是嫡妻死得早,只留一个幼女,想娶个续弦。冬青的老子、娘见这人虽然和自己一般年纪,人又长得矮小,但愿意出五十两银子的聘金,就同意了。

没几个月他们家在县里看中了一幢房子。她嫂嫂就带着侄儿准备找冬青借几个钱,随便去苏州玩玩。到了苏州这才知道,原来那行商根本没死老婆。不仅没死老婆,还有三个儿子。当着外面的人,只说冬青是卖来的妾。冬青的嫂嫂上门,被臭骂了一顿不说,还指使家里粗使婆子挥着棒槌把冬青的嫂嫂打了出来。她嫂嫂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行商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事都由大妇说了算。这大妇又是街坊十里有名的悍妇。稍有不悦,打丫鬟骂小厮是常事,把小妾揪到院子里一跪一夜更是不在话下,家里的小妾见了她,如老鼠见了猫似的。那冬青刚进门,大妇正整治她,如今被折腾得不成人样子了,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颜色”

旁人可不知道竺香的心事。等简师傅和秋菊安顿下来,十一娘和贞姐儿身边的几个大丫鬟、小丫鬟结伴去了滨菊家,吃吃喝喝热闹了半天,大显让滨菊陪着斗牌,自己在厨房里洗碗忙得满头是汗。

秋菊看着十分感慨,却一个字也不能说。但也因这个缘故和竺香两人越走越近。

而简师傅却对滨菊放在炕上的绣品很感兴趣。

滨菊忙笑着解释:“我帮燕京的一些喜铺绣些东西,换几个碎银子贴补一下家用。”

“绣得不错!”简师傅就问她,“这样的门帘子,能卖多少银子。”

“我自己出料子、针线能卖两到三两银子。喜铺里出料子、针线,能卖一两二钱银子。”

“比杭州府出的还高!”

“他们这边喜欢苏意。觉得我们那边的款式、样子都新一些。”

正好秋菊端了莲子桂花羹进来,两人打住了话题。

晚上她们回到家,却没有看见十一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