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六十年代小店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节(第1页)

&esp;&esp;于东来突然觉得,这房子给了孩子们,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没准害了人家两个孩子呢。

&esp;&esp;“要不……等过阵子,咱找个合适的机会,搬过去一起住?到时候,也没人能说啥了。”于东来问道,见于奶奶有些犹豫,又道,“咱自己有退休金,厂里也时常会发点福利,我身体也好,不拖累人,还能补贴一下她们姐两,咱不是包袱。”

&esp;&esp;于奶奶道,“我明白,可我就舍不得这地儿,这里都是儿子的影子,我总能想起以前的事儿。”

&esp;&esp;“咱想再多也是虚的,还不如给儿子留个后。以后咱不在了,还有人帮着咱惦记。”

&esp;&esp;于东来是个实在人,当初就有这想法了。这些年也有人有意思将孩子过继到他们家。可他们看不上。要不就是太淘了,要么就是人家家里的大人有所图。

&esp;&esp;就算是过继,那也得给儿子选聪明伶俐的,又品行好的。

&esp;&esp;

&esp;&esp;许南南离开了于家之后,又直接坐车去了省城安南市。

&esp;&esp;本来还想着交差完事之后,就安安生生的过自己的小日子,结果李静来这么一出,现在倒是不能就这么回去了。要不然到时候就算是解决了李静这事情,也要矿上那些人对她有意见。

&esp;&esp;许南南虽然不怕别人怎么样,但是如果是因为李静的原因而导致了自己在矿上变的艰难了,她觉得不甘心。

&esp;&esp;李静这样的人,还没资格去改变她的生活。

&esp;&esp;所以许南南的想法是,要让人家看出她对矿上的奉献,决心。看看,别人在算计她的时候,她还在外面找粮食呢。

&esp;&esp;在安南市修整了两天,她就跑了一趟百货商场,用南江县铁矿的名义,赊欠了一批工业用品。

&esp;&esp;毕竟她之前就送了两千斤粮食回去了,那是她这次带出来的工业票和现金的总数了。按道理手里是没有资本再采购了。所以这次不能用淘宝店里面的东西换。不过这也是采购科常用的法子。出门在外,总不能面面俱到,总有不是那么特殊的时候。没钱付款的时候,就用南江县铁矿的名义赊账。

&esp;&esp;有工作证,还有矿上开的出差证明,百货公司倒是也没为难。毕竟南江铁矿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每次都有人按时付款的。对于这种大型的单位,还是有些优待的。

&esp;&esp;带着从百货公司赊欠的工业品,许南南又去了安南市下面的乡镇,按着许家村的模式给换了粮食。

&esp;&esp;淘换的也就一千多斤,许南南自己又添了几百斤,凑了两千来斤。

&esp;&esp;请了乡里的马车和牛车,给拖到了镇上,许南南就给铁矿发电报了。

&esp;&esp;好家伙,又买粮食回来了。后勤科的赶紧的又派车去了。

&esp;&esp;李静一直在等着矿上的消息,可矿上的领导都不给准话。

&esp;&esp;开会的时候,倒一些干部催着矿委领导这边做决定,先让许建生他们搬家,搬到许南南那房子里面住着。反正都是一家人,后面的事情也好商量。

&esp;&esp;朱丽萍直接拍桌子,“咱这矿上还是工人的大家庭吗?许南南同志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esp;&esp;其他人面面相觑,不是出差了吗?

&esp;&esp;朱丽萍道,“都知道吧,人家现在给咱矿上找粮食去了。工人正在为矿上的口粮东奔西跑的时候,你们就惦记着拆人家的台子呢。甭管人家和家里的爹妈啥关系,这房子之前没让许建生两口子去住,肯定是有原因的,再咋样,也要先征求许南南同志的意见吧。总不能这几天都等不了了。”

&esp;&esp;“我觉得朱主任说的对,不能让工人寒心。总要尊重许南南同志的决定。”说话的是向来内敛的李成文。

&esp;&esp;大伙都有些诧异这位平时不大发言的副矿长怎么为了这点事开口了。

&esp;&esp;李成文神色淡淡,谁也没看出什么。

&esp;&esp;倒是高矿长看了他一眼。上次许南南来之前,食堂那边为了一个临时工的职位争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当时李成文似乎也是不经意的提起了许建生的家事,然后就让许南南来矿上了。

&esp;&esp;现在看来,也不是偶然啊。

&esp;&esp;“这事情以后再说吧,”高矿长道,然后翻着最近粮食收购情况表,“咱们来看看最近的粮食情况。现在最艰难的还是粮食问题。”

&esp;&esp;粮食问题自然只是暂时的,国家总会将粮食给弄矿上这边来的。可是这也需要时间。

&esp;&esp;在这段时间里,总要想办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