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818我那迷弟属性的现室友[娱乐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节(第1页)

&esp;&esp;但她这样的形式有利益也有弊端。

&esp;&esp;这位导演拍的剧口碑都很好,豆瓣评分大多都在七点五以上,去年拍的一部民国剧还得了八点五的高分。

&esp;&esp;豆瓣主体比较清新文艺,评论视频来也犀利深刻,很多雷剧就能被打到两分以下的超低分,而能在毒舌挑剔的豆瓣群众的手下,拿到七分到八分,着实算是口碑很好了。

&esp;&esp;弊端也很明显,容易扑。

&esp;&esp;现在这社会,粉丝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收视率,没有流量明星来撑台子,观众连这段时间有这部剧都不清楚,又何谈来的有收视率?

&esp;&esp;但这个安导演却仍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风格,这让耿舟非常佩服。

&esp;&esp;率先说话的确实是安导演,她先简单地陈述客套了几句,后焦急地说道:“耿舟,我有听你那首歌的一小节片段,很想听完全部,可以吗?”

&esp;&esp;耿舟闻言微微一愣,看了林泉一眼,知道他对人存着戒心,所以才给了一小段。

&esp;&esp;他觉得林泉思考得周到,但又觉得这位安导演应该是个值得相信的人。

&esp;&esp;耿舟想了想,转移了话题,问道:“安导,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剧组又要临时找主题曲吗?”

&esp;&esp;安导听到这话闭了下眼睛,无奈道:“那是因为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写主题曲的那位歌手,抄袭了国外一个著名交响乐的前奏。”

&esp;&esp;扑街

&esp;&esp;安导见耿舟愣住,便把事情详细解释了起来:“这主题曲是我们去年年底才买下来的,上周有个后期却说主题曲听起来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esp;&esp;制片人接着安导的话,说道:“我认识梁音前辈,就把歌谱发给了前辈。经过前辈反反复复地鉴定,确定这歌是抄袭的。前奏和开头和某著名交响乐极其相似。”

&esp;&esp;抄袭可是大罪名,前世耿舟也有一两首歌火起来,而被有些人掐抄袭,幸亏最后被原词曲者证明这只是谣传,还说耿舟是他欣赏的歌手,这脏水才没真正泼下来。

&esp;&esp;耿舟问:“你们确定了吗?”

&esp;&esp;制片人激动了一下,道:“确定。我和安导都不会允许有抄袭的元素玷污我们整个作品,更不可能冤枉好人了。前两天我拿着梁前辈的鉴定结果找上他,他供认不讳,认了自己是抄袭的事。”

&esp;&esp;可那词曲者一脸“我就是抄袭,那又怎么样?好听不就行了”的模样还是震惊了他们。

&esp;&esp;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初买作品时那人意气满满却不骄纵的谦虚模样,这几个主创都没有忘记,一转眼这人就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esp;&esp;席间,林泉一直在听他们讲解这件事的全过程,没发表自己的看法,看到发小那么激动,他摇了摇头,说道:“这年头抄袭成风,反抄袭才慢慢形成还不成熟,在意抄袭的人自然觉得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但一些不在意的听众和观众也不在少数。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那人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esp;&esp;这电视剧都已经确定今年暑假的档期了,要是再找不到新的主题曲换下来,这后果不堪设想。

&esp;&esp;而前两天,林泉向制片人抛去了橄榄枝,却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安抚了他们焦急又迫切的心。

&esp;&esp;安导欣赏地看向耿舟:“对您的才气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机会合作,请问您新写的那首《项脊轩》能卖给我们剧组吗?”

&esp;&esp;耿舟没立刻答应,只是问:“您这部电视剧有官宣过吗?”

&esp;&esp;“有。”副导演主要掌管这方面,之前他长久都没有说话,提到宣传,他才笑着说,“去年演员进组我们就官宣了,不过那些演员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新人,还没从毕业呢,您大概都不认识,我也就不说给您听了。”

&esp;&esp;一声声的您,耿舟哪里担得起这样的称呼,他连忙客气地笑笑:“副导演您还会叫我小舟吧。”

&esp;&esp;副导演闻言倒有点惊讶了。

&esp;&esp;他虽是副导演,也在娱乐圈混了十多年,可因为坚持自我,拍的大多都是扑街片,收视和名气最好的还是一部题材不能上星的网剧,撩水花之后就没下文了。所以长时间的打拼后,他也并没有攒下什么名气。

&esp;&esp;他们现在这部剧,编辑是副导演合作多年的朋友,编剧竭尽一生都在写这个剧本,修修改改十多年,终于舍得让人拍出来了。他把剧本给副导演看了,副导演觉得非常棒,又担心自己找来的赞助商咖位小,资金不到位,拍不出友人想要的效果,就厚着脸皮找上了他仰慕许久的安西安导演。

&esp;&esp;安导演看完剧本后果然很喜欢,但因为题材是古代种田小清新,属于不怎么容易火的类型,没几个投资方愿意资助。

&esp;&esp;几经周折,一切就绪,就差找演员了。用新人是安导一贯的作风,不是那些流量长得不好看或者是演技不好,还是有几个流量当初还是安西捧红的。她真正想要的效果是——演员完全贴合角色。而流量就那三四个,很明显没一个符合剧本描述的,安导就破釜沉舟,去一些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挖掘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