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军医[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算计了下兜里的钱,兜里还有不到三十块钱,想了又想,张梅走到摊位前,拿起摆放在上面的毛线,有深蓝有紫红,摸了摸,又仔细看了看,张梅微微皱了下眉头,虽然知道能出现在农村集市上的肯定不能跟城里相比,但也差的太多了,颜色不均不说质量实在是太差了。

其实张梅完全忘记了,在九十年代初期,在农村谁要是有一件毛衣那是相当体面的事,即使毛线的质量不好,但那也是毛衣。

张梅站在摊位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说买还是没买,“小姑娘,你看看,这毛线真不错,你要是诚心买,我给你便宜点,就剩下不到三斤,你要是全要了,我在给你搭点,你看咋样?”

小贩的话让张梅抬头看了一眼,三十多岁的男人,冻的脸颊紫红紫红的,眼底还带着急迫,张梅心底微微动了一下,露出笑容,“大叔,你这些多少钱?”

“15。5一斤,你要是都要,算十五一斤,你看咋样?”张梅的问价让男人有些惊喜,为了这点毛线,整个县里的大集他都跑遍了,就剩下这点,要不是城里的妻舅欠着家里的钱,又确实还不上只能拿着毛钱顶账,他说什么也不遭这罪,尤其是最后这点毛线,男人自己也知道实在是不咋地,都是挑剩下的,为了这点毛线,死冷寒天的他都转了三个镇了,男子想想就觉得憋屈,他就不明白这城里的日子咋过的还不如自家哪?

男子的报出的价格让张梅吃了一惊,她买了一堆东西才花了不到二十块钱,这掉色的毛线竟然要十五,张梅赶紧把拿在手里的毛线放下,摇摇头,“太贵了。”

说完可惜的转身就要走,“小姑娘、小姑娘,你等会,咱在商量商量,就这点你都买我在便宜点,在给你搭点毛线头。”

张梅停住脚步,站在几步外看着男人,看了看毛线又算计了下头里的钱,“二十,二十我全包了,大叔,你看,你这剩下的毛线都掉色了,而且质量也真不咋地,你早点处理了,也早点回家,你看成不?”

张梅报出的价格让男子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俩人讲了半天,张梅站了半天手里还端着东西,心底有些烦,看看实在不行,摇摇头,转身走了,不想在浪费口水。

离开摊位,张梅继续看着走着,东西基本买完,张梅就寻思买块五花肉包顿饺子,自己留点,给婶子家送点,也算自己一份心意,虽然有些遗憾没有买到那些毛线,但阴天下雨不知道,自家什么情况张梅却清清楚楚,家里就那点死钱,每个月发的抚恤金三个月才给一次,再发要等一月份,而且张梅想吃米饭了,回来这段时间一顿米饭都没吃到,张梅是真有些馋。

转了一圈没什么在买的,张梅抱着大盆往卖肉的地方走着,突然身后传来喊声,“小姑娘、穿黑红棉袄的小姑娘。”

喊了半天,张梅才反应过来喊的是自己,回头看过去,才发现竟然是卖毛线的大叔,张梅停住脚步等待着,男人跑到张梅身边,喘了几口气,“你走的够快的,二十卖你,你在出一块钱,那兜线条都给你咋样?”

张梅想了想,“我要看看,要是线条不好,我就不要了,要不然回去自己接也费劲。”

男人有些无奈的点头,心里直咧嘴,这谁家小姑娘,真够会过的,俩人重新回到毛线摊位,男人从摊子后面拿出一个胶丝袋子,足足有半袋线条,张梅蹲在地上仔细看了一下,心底有些惊讶,这线头的质量比摆在上面的毛线质量要好的很多,而且也不完全是线条,有不少都是能打成球的,抬头看了一眼盯着自己看的男人,张梅缓慢的点点头,“行,二十一块钱,我全包了。”

张梅的点头让男人咧着嘴乐了,总算可以回家了,这小三斤毛线差点没折腾死他,赶紧把摊位上的毛线帮着张梅塞进大袋子里,张梅从棉袄兜里拿出钱,仔细的数出二十一块钱递给男人,把大袋子放在大盆里转身走了。

付完毛线钱,张梅兜里还有六块,张梅不知道还够不够买肉,走过去一问,7毛钱一斤,这个价格瞬间让张梅笑眯了眼,“我买五斤,你在搭我点大骨头咋样?”

张梅看到扔在一旁的剃的干干净净的骨头棒子跟买肉的大婶打着商量,心里衡量着,“我说老张婆子,这是我侄女,你看买你五斤肉,你给搭点。”

身后传来的大嗓门,让张梅带着笑回头,看到提着肉的王贵花,王贵花的话让卖肉的大婶笑了,“就你个王贵花事多,行,搭点就搭点。”

说完手起刀落,一条五花三层的猪肉切下来,一上秤,高高的,卷吧卷吧,又把大骨头装上,张梅付钱拿着东西走到王贵花身边,“婶子,你都买完了?”

王贵花看到张梅那一堆把她都盖住的东西,一把抢过,塞给身边的陈福,“买完了,梅子你这都买的啥呀?咋这么沉?”

张梅嘀嘀咕咕的把买什么告诉王贵花,王贵花有些咋舌,这孩子够敢花钱的,一下子小五十出去了,吧嗒吧嗒嘴,看着张梅冻的红红的却笑眯眯的眼睛,什么都没说。

第十章

更新时间2013…4…16 12:03:57  字数:3262

这一次大集,一群人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回到屯子,一天没吃饭给张梅饿的感觉前胸都贴后背了,大家买完东西出来的挺晚,原本大家想在集上对付一口,别的没有,但烧饼、麻花还是有的,烧饼一毛钱两个、麻花一毛钱一个,这个价格在张梅眼里已经低的不能再低,虽然知道物价不高,而今天买东西的时候张梅也看出来了,但烧饼、麻花的价格让张梅又一次对九十年代初期的物价有了最直观的感触,一个个冻的双手骨节肿胀,脸颊紫红的小贩,忙活一天可能连十块钱都挣不上,

但就是这个在张梅眼里低的不能再低的价格,却让屯子里这些赶集的大婶嫂子们直摇头,一个劲嚷嚷的贵了,看着咽着吐沫一个个爬上车的妇女们,张梅说不出心底是什么滋味,在这个国家,最辛苦的是农民,但往往最穷的还是农民,虽然到了后来,粮食的价格年年升高,但一年到头靠天吃饭的农民除了家里那点地还真的没什么额外的收入,一年到头,挣的那点钱,刨掉种子钱、刨去化肥钱,真的就不剩下什么,家里要是没学生还好些,家里要是在供个上学的孩子,那可真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

暗自叹了一口气,张梅跟着大家一起上了马车,嘎吱嘎吱声中,马车晃晃悠悠的小跑起来,来的时候只有人没有东西,回去的时候车上装了不少大家买回去的东西,座位就有些不够用,陈贵庆哥俩已经下车小跑着,偶尔换上来休息一会,为了怕自己再次冻僵,张梅也下车跟着跑。

可张梅高估了自己的体力,或许可以说高估了现在的体力,跑了没几分钟,冰冷的口气就让张梅有些喘,十分钟,张梅就跑不动了,被王贵花拽上车,捂住嘴,边调整呼吸边慢慢的平复着心跳。

不过,张梅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些发愁,以前就因为小时候营养跟不上去,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个头完全没长起来不说,还瘦的厉害,张梅记得张叔叔来接自己那年,已经十六岁的自己身高才156、体重也只有八十斤。

低头看看现在瘦弱的小身板,张梅暗自皱了下眉头,这样下去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张梅要求不高,只要能长到一米六就行,想想以前那俗称三等残废的身高,张梅就忍不住想抽动嘴角,毕竟因为个头可没少被人笑话,张梅至今还记得上军校的时候好友叫自己什么,“地出溜”。

这个让张梅听见就想踢人的外号一直跟着张梅到死,张梅可不想重活一回还是被人叫“地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