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朝华嫡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谢朝华告退出了偏厅,走过穿堂间,碰见几个丫鬟便停下随意聊了几句,此时的她好像是忘记了苏嬷嬷曾千叮万嘱自己要尽快去老太太那里的事情,说了会子话,这才迈步徐徐地沿着左侧的曲廊缓步慢行。

忽然前头拐角处迎面走来一个少女。那少女明眸亮齿,一双眉眼生得极具风韵,虽然年纪尚小,却已经难掩其风流体态,若等长成还指不定出落成怎样一个颠倒众生的倾国美人来呢。

“姐姐。”那少女走至谢朝华面前柔声叫道。

谢朝华点点头,说:“是阿容啊,今儿你可是起得有些晚了。昨而西府琼婶婶没了,府里这几天估计都要忙开了,怕是难免有所疏忽,妹妹自己多上一些心才好。”那少女正是新姚公主的亲生女儿,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谢朝容。

“姐姐说得是,妹妹记下了。”谢朝容不淡不咸地回道。

谢朝华看了她一眼,说:“如今刚入冬,妹妹皮肤发红疹的毛病可曾发作?姐姐去年听人说了个秘方,今年开春的时候就为妹妹准备下了,妹妹若是需要的话,我一会儿便取来给你可好?”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天妒红颜,谢朝容明艳的容颜每年到了冬日,皮肤却总是会发出一粒粒的红疹,虽然时间长了会消退,可对于正是青春年华的少女来说,却是一件极其心烦的事情。她听谢朝华这么说,心中那激动实在无法形容,一双美目顿时发出耀眼的光芒,拉着谢朝华的手说:“姐姐说得可是真的?”

谢朝华淡淡一笑说:“自然是真的,只不过我现在身上没带着。”

谢朝容心中既欢喜又急切,忙问道:“姐姐如今是去老太太那里请安么?一会儿阿容同母亲也会去,劳烦姐姐到时候给阿容可好?”

“好的。”谢朝华点头道,“时间不早了,我这也该走了,阿容也自去吧。”

“是,姐姐可别忘记了。”谢朝容临走之时还不忘回头叮嘱着。

谢朝华笑着“嗯”了声,站着目送谢朝容离去。

第八章 藏锋

看着这位妹妹兴冲冲离去的欢喜样子,谢朝华淡淡一笑,转身离去。  眼下这个妹妹对自己还算恭敬有礼,她此刻当然领悟这一切不过是因为自己与她这位公主女儿的身份无法相提并论,二来相貌也不如她明艳动人,如此这样倒反而得到她的些许同情之心。  只因在前世里,由于谢老夫人的暗中将自己顶在前头,她在不断显露才华又博得众人称赞之时也令谢朝容这位娇贵的小姐感到了倍受冷落,自此开始对自己冷嘲暗讽,处处刁难,让谢朝华明里暗里吃了不少的亏,以至于可以说,最后自己的入宫是与她母女二人的算计脱不了干系的,也由此逼得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人往往容易对境遇不如自己的人心生同情,可一旦当初自己同情的人有朝一日却变得处处比自己强又会如何呢?  谢朝华从公主那边出来后又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丫鬟翠儿看见谢朝华人回来了,连忙迎上来说:“姑娘刚才让我取出来的坛子已经弄干净放在里头桌子上了。”  谢朝华点点头,沉静地吩咐道:“拿上,随我去老祖宗那里。”  翠儿应声进屋抱着坛子出来后却发现谢朝华早已走远,她连忙快走几步跟了上去。  谢朝华走在前头,年少的她,此时身量尚未长足,只是她行走之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从容与气度,即便贵为公主的二奶奶都未必及得上。翠儿跟在谢朝华身后打量着她,她隐约感到小姐这些日子说不上是哪里变了,总之是与从前不太相同了。  翠儿小心翼翼捧着那从土里挖出来,巴掌大小的白瓷坛子,亦步亦趋地跟着谢朝华。  走到老太太日常起居的正屋,刚跨进院门,便见苏嬷嬷站在前面正屋门帘前伸着脖子朝大门口张望,一看见谢朝华进来,几步走到她身边,拉着谢朝华话的手,忙不迭便开口抱怨道:“先前就说让姑娘早点过来,怎么这会子才来。”  谢朝华无奈地指了指身后翠儿抱着的坛子说:“刚才去公主那里,碰到容妹妹,说起她发红疹的老毛病,我说起自己有秘方,她央求着让我带到老祖宗这边来,我便又回去拿了这才过来的。”  苏嬷嬷念叨着:“这多大点事情,让丫鬟们去拿就好了,何必在这当口耽误了功夫。”  谢朝华道:“可巧我今儿是一个人过去的。”她又压低声音在苏嬷嬷耳边道:“那边的丫鬟岂是我能叫得动的,何况妈妈也曾嘱咐我别差遣她们做事。”  苏嬷嬷恨恨地看了眼翠儿手里的坛子,这才转回头拉着谢朝华疾步往里走,“好了好了,不管其他,还是快点进去吧,别让老太太等急了。”  “老祖宗在等我?”谢朝华面露惊讶地问道。  苏嬷嬷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脸上有些尴尬,干咳一声,忙顾左右而言它:“现在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请安都来得这么晚,快进去吧。”  谢朝华心中透亮明白,不过此刻她当然不会流露出丝毫来,乖乖地跟着苏嬷嬷走到正屋门前。门口的丫鬟早就为她们打起了帘子,嘴里道:“姑娘来了,快进去吧,大奶奶也已经来了一会了。”  门帘被掀起的那瞬间,一阵暖意扑面袭来。谢老夫人正端坐在上头,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露出宽阔的额头来,彼时的她也就刚过五十岁,虽然两鬓有些花白,但身躯挺拔,面色红润。她此刻正同坐在下首的一位中年女子说着话,声音苍老而稳重:“那边西府无论怎么说,在谢氏宗族里面是和我们家关系最亲密的了,琼儿又是你过了世公公的嫡亲侄子,既然他亲自来求我帮忙,我这个做婶子的又如何能推脱,再说……”  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谢老夫人看着刚刚踏进屋子的谢朝华招手道:“朝华丫头来了,过来坐吧,我正和你大伯母商量事情。”  谢朝华应声上前福了福身子,道了个安,转过身又对秦氏行了一礼后方才默默坐在了秦氏的下首。  秦氏朝着谢朝华微微点头示意,转头对谢老夫人言道:“老太太说得在理,只是府中日常大小事情我委实撒不开手,而那边府里办得又是大事,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需要打点注意的地方不少,我怕到时候难以照料周全。”  谢老夫人沉思片刻道:“这样看来该在府里再找个人做帮手了,再又这样突然的事情,也不至于在人手上捉襟见肘的。只是这人选么……”她说着话的时候,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一边的谢朝华。  屋里一阵安静,秦氏蹙眉思索,仿佛也在考虑这人选的问题。一旁的苏嬷嬷看见谢朝华低头垂眸若无其事坐在边上却是心急如焚,她恨不得上前示意谢朝华抓住这个开口的好机会,只是在主子讲话的时候,又岂能有她这个下人插话开口的份。  “朝华,你到说说看你心里可有合适的人选啊?”过了好一会儿,谢老夫人终于将这个绣球主动抛到了谢朝华的面前。  谢朝华盘算着时候也该差不多了,仿佛若有所思地说道:“按朝华的心思,这府中要说最能持家的,除了老祖宗还能有谁。”她微笑看着坐在上头的谢老夫人一眼。  “朝华丫头这话说得可是在理,整个府里上下有谁比得上老太太呢。”秦氏也在一旁识趣地开口附和着。  “这丫头,不许贫嘴,说正经事。”谢老夫人假装板着脸喝斥道,可眉眼之间丝毫不见怒色。  谢朝华抿着嘴,假装委屈地说:“孙女可不敢贫嘴,这原是实话。不过老祖宗如今毕竟上了岁数,自然不能太过操劳,也算是给家里媳妇姊妹一个机会。”  “越发说得起劲了,再不好好说话就该打了。”谢老夫人笑斥道。  “是,老祖宗。”谢朝华若无其事起身,装模作样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接着开口说:“朝华想着,这事情不如……”  话没说完,门外进来一个丫鬟禀报说:“老太太,公主过来了,此刻已经行至廊前了。”  谢朝华听了这话,心里松了口气,想着这可来得正是时候啊。

第九章 交锋(上)

新姚公主嫁入谢府之时便早就关照过府里上下众人,在府中只行家礼。不过谢老夫人听得公主前来,依然立刻站起身来走到门外前去相迎。新姚公主确是她的儿媳妇,只是君臣之礼不可废,她活到这个岁数自然是不会把客气之词视为理所应当的。

谢老夫人边走边不由得忖度着,公主入门十几年,前来请安的次数加起来也不超过一个手的次数,当然作为媳妇按规矩给婆婆晨昏定省是少不了的,不过自家媳妇如果是当朝公主的话则自然是另当别论了。而公主在眼下这个当口突然前来,可见是别有用心的,今日看来要小心应对才是了。    谢老夫人偕同秦氏及谢朝华和众丫鬟婆子站在大门外等候公主,刚站定不久便见新姚公主穿着一身流彩暗花云锦宫装,梳着宫中最常见的如意高寰髻从前头穿堂徐徐走来,两排一边各两个女官为她在前头开道,谢朝容则双手轻扶着公主走在她的左侧,她们身后还跟着齐刷刷嬷嬷宫女若干。   谢老夫人恭敬地垂首站在门前,见到这个阵仗心中不免感到来者不善,平素里新姚公主在府中还是比较低调行事,今日看她的穿着打扮都是宫里的装束,而与她同来的又都是宫中随嫁的女官及嬷嬷,要是会认为她今日纯粹只是前来给自己请安的话,她这一把岁数怕是白活了。

新姚公主走至跟前,仿佛这才刚刚发现谢老夫人站在门口迎接自己一样,忙不迭走上前,轻握谢老夫人的手臂,柔声道:“婆婆这是作甚?让媳妇如何敢当。当初进门之时,便说过在家中只行家礼才是。如今这外面天冷,若是受了凉冻着了,让媳妇心里怎么过得去。”

“公主言重了,先国后家,礼不可废。”谢老夫人严肃地说完便由着公主扶着自己走进了内堂。

一等人众鱼贯走进了屋子,谢老夫人在公主的搀扶下行至主位时,恭敬地让道:“公主请上座。”

新姚公主推辞不得,也明白谢老夫人的脾性,便不再多辞,大方地坐在上位后,泰然若素地开口道:“婆婆请坐,大家也都随意坐吧。”

见谢老夫人躬身行礼后坐了下来,秦氏和谢朝华也依次落座。

片刻间屋内一阵静默,虽然说起来是一家人,可毕竟公主这身份摆在那里,总比平常人家少了一些随性,多出一份拘谨来。满满一屋子的人此时都屏息凝神,而刚才一直侍立在旁的丫鬟婆子此刻也比先前谨慎多了,低头垂眸,躬身站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