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朝华嫡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部分(第1页)

再看韩琅文,他依旧那般优雅淡然,行止若常,并未见得欣喜,却也未尝看他有一丝苦恼。

心中陡然有些烦燥,近日来心中时常患得患失,天天朝堂见面,想随意做同僚关心问他几句,可最终她还是选择不知。

他与她终究什么也不是,她又该以何立场去问呢?

韩琅文目不斜视,身旁吴天明将军的话他却几乎都没有听进去,不着痕迹地敷衍着,他注意到她时不时瞟过来的目光,虽然短促,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始自终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再短促他都能清楚感知到。

而这几日来,她都刻意规避着自己,他明白。但正是因为明白了这规避背后的退缩令他更为生气。

他希望她会问他,大胆地问他,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心中有疑虑,却又不向他坦露,自推自导。这让他觉得有些无力,她为什么总是看不清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

第十九章 忘情

皇帝在御花园中摆下宴席,各官员及女眷分席依次入座。

侍女在席间走动,摆上美酒佳肴。

韩琅文做得坐得离谢朝华并不近,这让他看不清她的神色,正在此时有人高呼:“哟,谢太傅来了”他遂抬头望去,便见不远处一个人翩然行来,正是谢琼。

战场的风沙竟未曾折损他半分风华,金戈铁马岁月好似并没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这是大败匈奴后韩琅文第一次见到谢琼,之前都因公务两人在京都的时间错了开来。

韩琅文坐着未动,看着席间百官顷刻之间已经将谢琼围住,一时嘘寒问暖、浅颂高扬之声四起。谢琼含笑点头,颇有耐心地应付着。

年初,谢琼因匈奴陡然来犯,于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领兵抗敌,终于将匈奴赶回老家。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没有个二三十年绝难恢复。

谢琼本已为当朝太傅,天子又加封其为护国大将军,一等忠勇侯,而谢氏一门在此役中,身居要位者不下二十名,皆有封赏。

谢氏一门,如今可谓权倾朝野。

韩琅文却是执杯独饮,忽视着骚动的百官,目光一直落在谢朝华身上,这两年皇上不知道是考虑到她女子身份的缘故,还是其它,总之她依旧还是尚书郎,官位不曾动过分毫。不过尚书郎这个位置,她的确胜任地很好,看着不偏不倚,公私分明,可韩琅文心中清楚,好些事情如官员调动,政策执行都或多或少与她相关,她究竟想要什么?

像她说的名与利?

韩琅文嘴角一弯,怕是她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又怎能让他相信?

开始,韩琅文以为谢朝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换谢家之情,可两年下来,他总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可却又想不明白,而每每寻到机会问她都被她故作而言他,这让韩琅文十分无语也十分生气,可又无可奈何。

正胡思乱想着,就听见内侍尖声道:“皇上驾到”

众臣这才纷纷归位行礼跪拜,果然肖旭下一刻便笑容满面地行来,身后还跟着肖睿,两人应该是打一处来的样子。

韩琅文想,巡视沿海在即,皇上自是要吩咐关照睿王爷一番。

待肖旭高坐龙椅,群臣亦纷纷入座。

一上来肖旭照惯例举杯,先行慰劳了一下众臣,又说了一些天佑国家的场面话,还又大大地将谢琼的功勋表彰了一番。

谢琼起身执盏,也说了些圣君明德的话,与众大臣一道陪君主同饮。

不稍多时,内侍得了肖旭的旨意,尖着嗓子道:“开宴。”

御花园外自有爆竹烟花齐鸣,乐师奏宫乐,自有舞姬上得殿中,歌舞中宫女穿花蝴蝶般上着酒菜,肖旭本意就是为了让大家乐一乐,也不愿群臣拘谨,便道:“今日君臣痛饮,拘礼扫兴者必当重罚”

有了皇上这句话,众臣倒也是放开了手脚,兀自痛饮高歌。

肖旭抽空看了看韩琅文,又见谢朝华坐得老远,不禁暗暗皱眉:怪道人无完人呢这韩琅文平日里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可怎么偏偏在这儿女之事上如此不通呢

肖旭撇了撇嘴,谢朝华任尚书郎一职不久后,朝中渐渐起了流言,说谢朝华如今虽是尚书郎,总有一日会入主中宫等等,他可没忘记那段时间韩琅文偶尔看向自己的眼神,他相信若不是自己早早暗示韩琅文自己并无此意,怕是等待他的只有英年早逝这一个结果……

想到这,肖旭步下王座朝韩琅文方向走去,宴上群臣三五成群,喝酒行令,酒香花香,熏熏然,一副君臣共欢的行乐图。

忽然面前有人跪下,肖旭定睛一看,是韩业成,只听他道:“皇上,春和景明,鸟声婉转,正是宴乐的佳境。臣听闻京都宋家大小姐琴技举世无双,堪称一绝。皇上,臣以为不如趁着今天君臣同欢的好日子,让宋家小姐献曲一首,以娱圣心。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肖旭眉一拢,细密的眼神投向远处的谢朝华,谁知她连头都未曾转向这边,“堪称一绝?那倒是要好好听听了,去请来吧。”清淡的语气让人听不出情绪来。

而一旁韩琅文低垂的眼遮去了眸底的一抹恼意。可见叔公并未死心,算盘都打到皇上跟前来了,不过么……他瞟了眼神情平静地肖旭,在这位皇上面前夸说琴艺高超未免有些班门弄斧,怕是弄巧成拙也未可知,当下就也抱着看戏的心情。

不一会儿,宋家大小姐便抱琴而来,这显然是早有准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