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转世岁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车轮处挂一个油瓶子,适时点上点油,用不着像现在的机动车没油了还得找加油站,出故障了还得去维修站,没气了还得充气,手续简单,不需付费。

后来人民群众挥聪明智慧将木轮换成了胶皮轮,沿用上千年的木轮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车把式手拿长鞭,“喔,咦”的喊着,老黄牛紧拉革命的车套。

鞭杆是三根竹条拧成的,像油炸的麻花,只是颜色淡些。

鞭绳是用熟牛皮割成条,多股拧成,鞭稍处扎着一条红布绳,特别鲜艳。

甩鞭的声音“啪啪”的,比赵本山的《三响鞭》还响。

车把式多为四十岁以上的长辈,德高望重,类似于现在的有证司机。

年轻人高攀不上,因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万一弄毛了革命的老黄牛,拉翻了板车咋办?

不可能?那也不行!老祖宗的行规不能改。

老牛板车走的路,那是泥土压成的路,晴天时尘土飞飞扬扬,特别是秋收季节,晚上洗脸时鼻空来能抠出泥巴来。

赶上下雨,泥水沾满裤腿,泥巴糊满车脚。

泥土再多,也不影响粮食的绿色,虽然那时还没有绿色的讲究。

不但没有绿色的讲究,还不时兴老王卖瓜自买自夸的广告。

如今倒是广告了,还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还有绿色食品?

抓革命促生产,革命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学校要培养全面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合格的人才于是一声令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其程度已经到了奋不顾身的地步。

投入贫下中农怀抱,吸允广阔天地甘露已是一代青年的追求目标。

贵子出生在农村,从小接受的就是农村教育。

这让再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他如鱼得水。

贵子很快被学校提拔为劳动会主席,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劳动的最前线。

校门到教室是一条修整很平的土路,两侧垂柳摇曳。

沿墙载满了绿油油的白菜,为这朴素而圣洁的校堂增加了盎然生机。

贵子挑着水桶一路小跑,水桶溅出的水珠洒在地上,形成一道水线。

贵子放下扁担,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又提起一只水桶倒入菜沟。

清水瞬间变混,“咕喽咕喽”的冒着气泡沿菜沟流淌。

挑水的同学排起长龙般的队伍,往返穿梭。

倒水的,挑水的,从井里往上提水的各有分工,竟然有序,忙而不乱。

贵子挑着空桶正要回走,班副王利坤急匆匆赶来,迎面对贵子说:“高主席,水桶沉底了。”

“怎么搞的!”贵子说罢挑着空桶疾走,屁股扭一扭的,三步并作两部来到井旁,望着被同学们搅浑的井水,摇摇头,随后吩咐道:“高敏,你回家拿捞钩去,快去快回!”

此时的高富贵还真有点当主席的样子,心中着实过了把瘾,心里美滋滋的。

姐姐高敏瞟了贵子一眼,也不好说什么,一路小跑直奔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