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炮灰皇后奋斗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部分(第1页)

顼红凤连挖坑掩埋的兴致也没有,还是陆星霜和阿狸商量了一会儿,派了两个兵士,将人埋葬了。

这不是说他们有多感情丰沛,对要他们性命的人还抱有同情怜悯之心,只是心中还有底线罢了。

这个底线就是“生老病死”。不该残害未出生,或刚出生的婴孩;人老,就应该有所供养,生病也该得到救治。至于死去,不该曝尸荒野,落得野兽饱腹的境地。

陆星霜跟阿狸提过了要求,后知后觉的发现,她竟然没有想过阿狸会拒绝。

为什么呢?

这个阿狸,跟以后的萧无碍一点也不同啊。

萧无碍不会拒绝。是因为巴不得证明他是有道明君,爱民如子。不管怎么想的,他至少表面功夫做得不错。除了后宫宫闱的事情。外界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

而现下的阿狸,性格单纯,可看刚刚对血腥的事情有点着迷……倒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罢了,越想越混乱。还是让大脑放空,冷静冷静吧。

……

蜀王并没有一直留在安南。他出兵岭南的目的,就是逼迫顼红凤,既然安南国主李成莫对天发誓。绝对不会让连云山一脉的人继续影响安南上下,他就班师回朝了。

三千精兵。浩浩荡荡。

遇到了来自岭南的八万多人。

这些人,都是来拼运气的。

什么,蜀王来安南一趟,收获不多。只是得到国主的几样礼物?那怎么行!听说安南皇宫里珍宝如云,竟然只送了几样?怎么好意思!

还有国库的事情,是假的?没有那么多的金银珠宝需要搬运?

商人都是见到缝隙就插的,闻到味道就跟上去。假的不要紧啊,可以变成真的么!

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户,就通过蜀王身边的谋士问了蜀王两个问题。

一是大军出动,全靠岭南三大家的支持,不需要从安南国补充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在问蜀王的本心,是否宁愿让本国子民吃亏,也要保持他的颜面?是的话。那他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第二个问题,听说安南皇宫内上等金丝楠木制作的宫殿足足有三四座。不知大周的皇宫可有?太子的府邸可有?其他亲王府邸呢?

金丝楠木何等昂贵,大周本地又不出产。皇宫建造的,还是千里迢迢运送进京城的。其他亲王府邸肯定没有。

所以说,连安南一个小国的皇宫有都金丝楠木支制作的宫殿,而大周泱泱大国。反而极少极少了?

蜀王听了这两个问题,摇头苦笑。

他带兵进安南已经是犯了忌讳。还不知道被朝臣知晓。会被弹劾成什么样子。现在,还被商户们架上梯子,下不来了!

快马疾驰,一封封奏报进京。

当今天资圣元帝,将奏报展示给众位心腹卿家看。一面倒的指责,指责蜀王不该动用王府的私兵,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但,听说岭南商户擦拳擦踵,群情涌涌的打算打劫安南。在场的既然是圣元帝的心腹,自然知道国库现在的状态。有一人就假装跟旁边人商讨,“出兵安南,无功而返,岂不是背负了罪名还落得不是?不如一不做,二不,那什么来着……”

干脆抢吧!

大周土地辽阔,子民众多,近两年连续遭灾,国库空虚,每年都入不敷出。西北大营的粮饷不能短缺,南边的水灾要赈,西边的水贼要剿,皇太后的避暑山庄要修,户部尚书又不是财神爷,哪里变得出那么大金银!

要是蜀王这回能多抢点回来,至少能缓解一下国内的巨大压力吧。

没有一个大臣公开建议,只是随口一说。说的人年老,都好像在说梦话,说完之后就打起了瞌睡。

圣元帝听了,苦笑一声,看来不得不让小八背这个黑锅了。

他也知道委屈了自己的儿子,所以没有公开下诏书,只用手令,着人飞马快奔到岭南,交给蜀王府。蜀王府的人自然有变法联系到蜀王。

至于这件事,日后等蜀王进京,恐怕没办法说自己是无辜的,是他的父皇让他抢劫安南皇宫和国库的……

身为儿子,为父亲背黑锅,不是很自然的么?

圣元皇帝也就内疚了一会儿,随即就放松了。只是想到太子这两年越发过分的,竟然把手伸到国库里,真真不可容忍!

祖宗留下的江山,他能将龙椅交给这样的人做?残害手足弟兄,对师长不敬重、呼来喝去,穷奢极欲,为了什么美人园子,让人到江南大肆搜刮,导致水贼作乱……

一件件,一桩桩,都在考验圣元帝对最心爱的儿子,到底有多少父子深情?

天家骨肉亲情淡薄。圣元帝曾经对太子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所以失望尤其深。当失望越来越深,连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也抵消不过,自然动了废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