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金玉满唐(大唐女法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部分(第1页)

为了接待香客,而唯一有幸得到整修的地方。

庵主住在东边,从石板小径穿过佛堂后面的梅林,偶尔能遇上三三两两的缁衣女尼,均纷纷给冉颜让道。影梅庵不大,一路上问了几个女尼,很容易便能寻到。

过了梅林,已经能看见隐于树林中的竹屋,冉颜余光瞥了晚绿一眼,“你那嘴再揪着,可就能栓上一头牛了。”

晚绿偏偏头,把两个嘴角扯开,笑得比哭还难看,僵硬道:“娘子看这样行吗?”

晚绿是个不大能藏住心事的性子,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怎么也不能欢欢喜喜地接受,冉颜知晓她这个性子,遂也就淡淡道:“你还是揪着吧,免得庵主把你当妖怪收了。”

晚绿瞪大眼睛,满脸惊诧地看着缓步朝前走的冉颜,举步追了上去,“娘子居然也会说笑了。”

“很奇怪吗,看见好笑的事情,说出来自然就是笑话。”冉颜头也不回地道。

晚绿也不在意她话中的别有所指,笑嘻嘻地凑过去,“还是这样的娘子好,以前您读的那个什么《长门怨》,听着就凄凄惨惨,奴婢虽不大懂诗赋,也听得心底发凉,那样的东西还是不要看的好。”

“不大懂?传说你以前也是伴读,怎么学得如此之差?从明日开始,你便陪我一起抄佛经,抄医书。”冉颜闲闲地看了她一眼,唇角微挑。

晚绿黑着一张小脸,蔫蔫地道:“娘子今儿怎么净想折腾奴婢,奴婢最不耐烦识字什么的。”

冉颜也不理她,抬手在门扉上叩了叩,“冉氏十七娘前来拜访,庵主可在?”

停了一会儿,晚绿见没有人来,正欲伸手再叩门,门扉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约莫四十余岁的女尼双手合十唱了一句佛号,“庵主早课刚刚结束,冉娘子来的正巧,请进。”

“多谢。”冉颜亦回了一个佛礼,随着她往主屋过去。

几人在廊下脱了鞋履,刚刚站到廊上,屋里便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净垣啊,是冉十七娘来了吗?”

中年女尼微微躬身道:“是冉十七娘。”

屋里没了声音,净垣转身道:“两位请进吧。”

房门打开,里面传出浓重的檀香味儿,屋内光线昏暗,只有从门照进来的晨光下,才能看清正对面的几上供着一尊两尺高的白瓷绘金的菩萨像,菩萨像前摆着一只青铜镂花香炉,几前摆着三个蒲团,正中央的蒲团上面盘坐着一名缁衣女尼,如枯树一般的手握着佛珠轻轻转动。

“儿是冉氏十七娘,见过庵主。”冉颜微微欠身。

“老尼早已耳闻十七娘的名声,不必多礼,请坐吧。”庵主微微伸手示意冉颜坐在自己对面的蒲团上。

冉颜心底喟叹,在古代,流言传播的迅猛速度一点不比那个讯息发达的时代差,不到一个月,竟是连这清修的尼姑庵都听说了她的事情。

坐下之后,冉颜才看清面前这个垂暮的老尼姑,面部皮肤松弛如松树皮一般,两颊长了几片老人斑,枯瘦如柴,已经能清楚地看见面部骷髅的雏形,唇部肌肉开始萎缩,嘴瘪了进去,眼眶微微下陷,从始至终都不曾睁开过。

风烛残年,庵主现在的形貌正诠释了这四个字。

“老尼早年曾学过几日摸骨术,十七娘若是不嫌弃,可否让老尼摸一次骨?”庵主苍老沙哑的声音带着老年人那种细微的颤抖,使得平静的声音听起来多了一丝请求的意味,使得这个突然的话题,显得没有那么突兀。

“好。”冉颜没有亲眼见过摸骨,但她曾经对此十分感兴趣,找了许多相关书籍来研究,但终究也没能看出一个人的命运和骨骼有什么联系。

庵主将手中的佛珠轻轻搁在几上,向前伸出手去,“十七娘先把手给老尼。”

冉颜依言放了上去,庵主干燥而粗糙的手捏着冉颜的指头轻轻摸索着,然后顺着手掌向上,将手臂的骨骼也摸了一遍,而后又换另外一只手,最后便是颅骨。

屋内静静的,只有檀香冉冉,和细微的衣料窸窣声。

“庵主。”净垣站在门外道:“衙门来人了,说晚绿姑娘是近来一桩杀人案的重要证人,今日开堂公审,请晚绿姑娘过去作证。”

庵主不动声色地继续摸骨,而冉颜也不曾出声打扰,直到一切完毕,冉颜才道:“晚绿,你去吧,从邢娘那里取了银子,晚间雇一辆车回来。若是衙门派人送你,也不要推辞。”

“是。”晚绿欠了欠身,随着净垣出了院子。

“十七娘半生不顺……”

静默了片刻,庵主终于开口打破宁静,“不过看来,这些不顺对于你来说,倒也不算什么大不顺,你晚年能不能圆满,只在择夫君上。”

冉颜不做评论,庵主这些话听起来十分不专业,没有提供得出这个结论的任何依据,听起来倒比街头骗人的神棍更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