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金玉满唐(大唐女法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部分(第1页)

被邢娘堵了话,萧颂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只清浅一笑,抬步去了窗户下。

顺着打开的窗户,能看见不远处的坡上果然有一大片茂盛的玉簪花,远远看去像是一片未融化的雪。

“真是不错的景致,十七娘平时坐在此处都做些什么呢?”萧颂回头问道。

冉颜声音平平,“绣花。”

冉颜平素最爱坐在这里看着外面的景致想事情,但她不能这么说,如果回答“想事情”,萧颂一定又会问,想什么事情呢?想的事与案情有没有关系呢?平时天天看着花圃有没有发现异状呢?有没有发现可以人物呢?平时谁在打理花圃呢?

她回答绣花,虽然明知道萧颂不信,但总比被问来问去的好。

“我听说娘子们绣花一般一个时辰就得远眺歇一歇,你平时可曾注意到,何人在打理花圃?”萧颂仿佛全然没有察觉到冉颜的拒人于千里,继续问道。

冉颜暗叹一声,怎么什么他都能绕到上面去,声音平平地道:“萧按察使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办案讲究个效率,您说呢?”

当下一屋子人全部都怔住,连正在翻箱倒柜的府兵们,手上的动作也都僵住,掀开的箱盖也不再敢随手合上,而是轻轻放下,尽量不发出丝毫声音。

邢娘连忙道:“萧郎君,我家娘子心直口快,万望萧郎君海涵。”

萧颂不可置否的一笑,从桌子上端起茶壶,看似随意的赏玩着,“无妨,十七娘的性子我也知道一二,自然不会……唔,这个茶水的味道不太对。”

说了一半,他忽然转移话题。

茶水里昨晚被苏伏下了药,那药当时是没有任何味道,但茶水极容易变质。冉颜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隔夜茶味道不好,不是正常吗?难道他也懂得配药?

“很少见人把茶叶泡在壶里。”萧颂放下茶壶,掏出帕子拭了拭手,仿佛方才沾了什么东西。

冉颜心下了然,这个萧颂如果不是有洁癖,就是对药物极为了解,那迷药经过一夜的质变之后会有轻微的毒性,尤其是与茶水掺在一起,毒性是平时的数倍,虽然通过皮肤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但总不会舒服。

府兵陆续退了出去,队正过来行礼道:“按察使,已经搜查完毕,可疑的东西都放在几上了,您请看看?”

萧颂走过去,俯身拈起一只小瓶,缓缓道:“你们没听说过冉十七娘是医道翘楚?死者是因何致死?这些药为什么可疑?”

尸体浑身都是伤,还真不能说是被毒死。

他三个不咸不淡的问题,逼的队正哑口无言,只能道:“刺史说不放过一丝可疑的东西。”

“哦。”萧颂放下药瓶,闲闲地睨了他一眼,随口道:“也难怪个把月都破不了案。”

队正满头大汗,不管萧颂言外之意是指刘刺史不行,还是他们这些属下太笨,都是他所担待不起的,因为,萧颂做出这个结论可全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啊。

冉颜看着有点想笑,敢情这个萧颂就喜欢找茬,恐怕是作为刑部侍郎的“职业病”吧。

第106章 萧郎君,请自重

屋内气氛静谧得有点骇人,最没有丝毫自觉的当属萧颂和冉颜,一个依旧一副闲散而又威势迫人的样子,一个隐在幂篱后,垂着眼,平静地盯着自己的脚尖,殊不知其余人早已经汗流浃背。

外面传来一串脚步声,和刘品让询问的声音,紧接着一袭绯袍的刘品让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看见萧颂连忙拱手道:“按察使,在净垣师太的屋内搜到了一双布履,鞋底的纹状与第一个死者胸口的形状甚为相似,且布履上沾有后山泥土,已经风干脱落,很有可能是月前沾上去的。”

净垣在影梅庵中并不主事,冉颜也只见过她一次,印象中她是个四十岁上下的女尼,长相说不上好看,但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除此之外,竟是想不起她具体的容貌。

“刘刺史做主便是。”萧颂答道。

“下官打算在庵中审问,若是脱不掉干系再带回衙门。”刘品让不知道顾忌什么,竟没有立刻将人带走。

萧颂点头,道:“那走吧。”

刘品让面上平静无波,其实心里已经要焦成一团了,这次的事情影响极差,皇上派了按察使过来,明摆着是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把这个案子破得漂亮,此事多半就是含糊过去了,若是迟迟破不了案,无疑是雪上加霜。

萧颂走到门口忽然又停下脚步,看向冉颜道:“十七娘不如也随之来听听吧。”

他这话正合刘品让心意,因萧颂在场,他也不好明说让一个小娘子跟着掺和,既然萧颂先提出,他便没什么好顾忌的,立刻出口道:“冉娘子在刑狱方面颇有见解,还请不要推辞才是。”

两个四品大官都如此说了,冉颜能说什么?只好客气了一两句,随着他们去了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