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窝边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夏以南反问她:“那要是这人始终培养不出来,就像烂泥一样扶不上墙呢?公司就三年五年养个废物?”

“这个嘛”,林妙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而且,我们这一行,工作很辛苦,挑战性很强,完全没社会关系,从零开始的新手,成功率很低,最后能培养出来的,一百个里面不见得有一个。概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你说,有哪个老板敢签长约?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比率是百分之九十九。”

林妙不吭声了,低头捏了一会儿手指头,才气馁地问:“那我肯定在那百分之九十九之内了,我不仅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还是大路痴,还有点社交恐惧症,怕那种有很多生人的场合,我……”

“不,你会是那百分之一里的。”夏以南的语气很是自信。

林妙本来已经准备要起身告辞了的,听他这样说,惊讶地问:“为什么?”

夏以南笑得像窗外的阳光一样灿烂:“因为你有那些人欠缺的一个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你的成功率就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不,是百分之百!所以,如果你想跟我签三年五年合约,我会同意的。”

事情这么急转直下,林妙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了。刚刚还把她的前景说得日月无光,突然一下子从“百分之一”都没有,变成了拥有“百分之百”。她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道:“请问,那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条件’是什么呢?”

夏以南的手掌往胸口轻轻一拍:“我!”

“你?”林妙越发被他弄糊涂了。

“就是我。”他再次强调。

好吧,就你,林妙坐正身子道:“愿闻其详。”

“很简单,我带你,我手把手教你,有前辈教,你就会事半功倍,很快上手。这种事,上手了,就好办了,我把我的关系都慢慢转给你,你再发扬光大,建立起自己的关系,以后,你在这一行就如鱼得水了。”说这些的时候,夏以南满眼都是憧憬之色。

“你把你的关系都转给我?”林妙完全听傻了。她虽然是外行,但也知道,做广告的,关系就是命脉,人缘就是财源。都转给另一个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就是那人已经打算放弃这一块了。

果然,夏以南说:“转给你了,等你完全熟悉了这一块的业务,我就把公司交给你管,我自己再去开辟新领域。一个人一辈子死守着一间小广告公司挺没意思的。”

()

………【第二十三章 我录取了你】………

听夏以南说要把手里的关系慢慢转给她,甚至以后把这家公司都交给她,林妙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几乎是本能地,她开始婉转辞谢。中国人的美德,讲的就是“无功不受禄”嘛。

“那个,你可以把它发展成大广告公司啊,有的大广告公司,一年营业额上亿,收入上千万,怎么会没意思?”讲完,她也觉得自己很在理。生意人,赚钱不就是唯一的目的?能赚到钱,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夏以南却摇了摇头:“你说的这种前景,早十年还有可能,现在很难。”

见林妙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他耐心地给她讲解道:“广告业已经处于过饱和阶段,你没发现走到哪里都有广告公司?每栋写字楼里,最多的大概也是广告公司。转回去十几年,这一行刚起步的时候,那地确是日进斗金,所有吃螃蟹的人都赚得盘满钵满,一时造就了许多广告界富翁,但几年后就走下坡路了。任何一行,一旦同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这一行的利润也就节节降低。广告业本是暴利,到现在差不多只有平均利润了吧。”

“平均利润也不错啊。”

夏以南笑道:“你还没进入这一行,你不懂,这一行有许多额外支出,与广告本身毫不相干的支出,而且这些支出要占大头。”

林妙问他:“就是要请人吃饭娱乐之类的吗?”

夏以南道:“不光这样。我打个比方,你在某一阶段的意向性业务有五笔,每一笔都是有可能性的,但哪一笔最有可能,要看事态的发展。这时候,你哪一边都不能丢,因为,你不知道哪一边会成。而且这一行是无规律可循的,情势时时在变化。有时候,你觉得最有把握的那一家,可能到临门一脚时,突然卡了壳,黄掉了。也可能,本来你以为没多大希望的,突然柳暗花明,出乎意料的成了。”

“所以,不到最后彻底办成,或彻底死心,哪一家都不能丢下?”

“是的,但即使你每一家都竭尽全力地去争取,也不可能全部谈成,这一行没有那么高的成功率。你同时跟五家周旋,很可能五家都黄掉,如果最后能签成一家,那么这一阶段,你是有成效的。但你在其他四家付出的费用,也要算到最后这一家的成本里面。”

林妙不解了:“为什么?明明不是在这一家花的呀?”

夏以南问:“那你说算在哪里?做业务的时候,任何开支都要算在成本里,不算在这一宗里面,你说算在哪里?”

“嗯,也是哦。”林妙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做业务拉单子花了钱,哪怕像她这样的路痴走错了路,花了冤枉车费,也是要算进成本里的,按他的话,“不然算在哪里?”

“所以”,夏以南叹道:“我说这一行的利润实际上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平均利润,这话说出去很多人不信,还质问我们,你们拍几分钟的广告,收人家几千,还不是暴利啊。他也不想想,我为了这几分钟的广告,事先找了多少人,花了多少公关费,可能早就超过这个数了。我只不过希望拍了这一个广告,下次还能在那里再拉一个,这样才有利可图。”

林妙点头道:“现在我理解你说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了。中国有一句话,人熟好办事,有熟人的地方,有人引荐,可以少花许多交际费,无性中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