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附庸风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部分(第1页)

不过,这也更合乎沈欢的意愿,《长安旬报》每期的主题和主论调都是沈欢定下的,重在新颖大胆吸引眼球而且一定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但毕竟是一家之言,舆论这种东西,是越炒作越红火,越是争论越有影响力。

沈欢需要《长安旬报》提高影响力,多几个个格调高的对手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日沈欢来到女学,就顺路买了一份《国子监学》,到底是有底蕴的大学,《国子监学》先撇开内容不说,光是文采就胜出《长安旬报》好几个档次,而且较于《新义书苑》也略高一筹,毕竟官学喜欢华丽的篇章,像《新义书苑》这样的杂学更注重文辞严谨。

《国子监学》上面也不乏言辞犀利的文章,但是,此时的人们尤其是文人,习惯从圣人学说出发来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以圣人的学说来解释一切事情。这样的论调自然就会有问题。虽然《新义书苑》也是这样,但是因为倡导经世致用,避重就轻,将实际与圣人之言结合,好歹有些看头。

中国古人重文采,轻逻辑,议论文讲究气势,排山倒海,一泻千里,以气势压倒对方。《国子监学》的文章读的倒是朗朗上口,但沈欢是越读越迷糊,大部分文章都说不清道理,只是一味的强调什么什么不合礼,什么什么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合理为什么不对,那是因为不符合圣人言论!

沈欢忍不住轻叹,《国子监学》若只是这种水平的话,那也太没有意思了。何止是沈欢,女学的学生们也大失所望,只有一篇人物小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篇人物小传介绍的不是别人,而是即将进长安献俘的少年将军晏殊是也。

晏殊是什么人,若是你在长安城问,大家都会说是宣威侯晏震的儿子,虽然听说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智勇双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谁会认为是他自己的功劳,能够不及弱冠就成为燕北军轻车都尉,云骑将军四品将军,估计全是靠父亲的蒙荫。

可这篇人物小传却为晏殊正名了,不但夸他少年聪慧,少有人及,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智谋超群,更赞其武艺绝伦,十五岁初露峥嵘,就斩杀突厥大将,万人之中夺首级。满篇的溢美之词让沈欢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个粉丝写的,哪有客观可言。

而女学的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则在其美貌上!文中称其“风调开爽,器彩韶澈,风神秀异,见之令人目眩,俊美不能逼视。”

到底是何等俊美的人物才能有这样的夸奖,不禁引人遐想,再想到这样的人半月后就要来到长安,女学的学生们全都沸腾了!

五月份到了,长安非但没有随着科举考试的结束安静下来,反而更加热闹起来。

先是《新义书苑》和《国子监学》打起了擂台,同时又有两家有规模的报纸出现在人们眼中,《商都讯》和《百业报》,这两份都是商业报纸,虽然没什么影响力,但胜在有不少新鲜消息和传奇故事,倒是比《国子监学》还要受欢迎些。

因为这几份报纸,长安民众倒比平日多了几分热情,茶馆的生意更加红火,到处都在高谈阔论。

紧接着,五月初五临近。

端午节是大节,虽然北方不如南方讲究,但也是家家庆祝,世家大族则更重视了,于是由皇帝前头,长安城世家贵族参与的曲江龙舟大赛也拉开序幕(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调离

大夏人喜欢热闹,龙舟赛还未开始,就已经被闹的沸沸扬扬,坊间不少赌场都已经开了场,赌倒底哪家的船能够拔得头筹。

但是就在长安城民众欢庆端午节的到来时,朝廷却在为一件事情发愁。河北路好几个州连续一个多月滴雨未下,播下的种子全都旱死。不但如此,随着天气不断升温,不仅地里干了,连人畜的用水都成了问题。

面对天灾,人力显得那么微小,几个州的太守带头修渠挑水也无法挽救局面。这几年河北路的粮食都用来支持燕北军打仗,农民基本没有存粮,如果今年夏粮歉收,恐怕会发生饥荒,只能等朝廷赈灾了。

于是朝廷紧急从江南调粮食,运往河北路,避免饥荒发生,致使饿殍遍地。

大旱无雨时,人们就会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便是治人的官员们也不例外,而且为百谷祈甘雨州县官员的一项明文规定的职责。一般情况下,祈雨的对象通常是属境内名山、大渎以及风伯、雨师等自然神灵及社庙、先贤祠庙、佛寺道观等。

因为“山川百原,能兴云致雨者也。众水所出为百原,必先祭其本。”山林川泽是雨水的涵源地,社稷先人可以为祈雨提供神力。

所以河北路官民一直祈求降雨,但却不能打动神灵。

于是大夏朝最高神院——司天台出面了,司天台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号称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在大夏朝地位超然。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司天台说的话基本无人质疑。

司天台监出面监守观测天象,道河北路“龙星体微,万物始衰,龙出则体兴,雨将至。”

这是什么意思?龙即龙星,又称天田星、灵星。司天下水运。如今龙星衰微。需要龙坐镇助其增势,才会有大雨降临。

龙是什么?天子的化身啊,可是天子怎么能随便乱动。到河北路坐镇。不过司天台也说了,倒不必真龙坐镇,蛟龙即可。

蛟龙是天子的兄弟,当今圣上的有两兄弟。而恰好恭亲王封地青州就在河北路,于是人选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恭亲王头上。为了不让河北路民众继续受苦。皇上当即下旨恭亲王一家即可前往陈郡。

当沈欢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恭亲王一家已经离开长安了。想不到陆家效率这么高,才几天功夫就已经事成了,而且做法相当巧妙。不动声色,果然厉害。

正好第二天是端午,沈欢要去曲江观看龙舟赛。正好可以和陆璟碰个面,好好谈一谈合作的事情。

宫中端午的风俗比较简单。尤其是大明宫,沈欢早上被要求带一个装着艾草的香囊,喝了一口雄黄酒,然后吃了一些五毒饼,基本上的仪式就已经结束了。

太后对她叮嘱了两句,让她玩儿的开心,就让她出宫了。

当初在苏州的时候,想看龙舟比赛而不可得,如今无心却又不得不去,当真是世事弄人。

大明宫位于长安最北,芙蓉园位于长安最南,相聚距离很远,沈欢虽然出门很早,但到曲江时;日头已经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