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九州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部分(第2页)

许君一脸厌色挥手吼道:“将她带下去,彻查西乌元氏!”

很多时候,一个家族的兴起需要经历几世几代的积累,然而一个家族的没落却只在一朝一夕。

西乌元氏被查,东陵冷氏亦受牵连,最终的结果是元贞夫人被赐死在狱中,元氏一族被诛,而冷氏一族则被流放至塞外。

冷长渊亦在被流放的名单中。

他要离开沐州的前夜楚世子来找他,带着南芜国的名茶一枝春,两人对月品茗,像是结识了很久的朋友,闲话巴山。楚云颜即使是一身布衣亦能穿出一种不染纤尘的谪仙风度,可见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句话的正确性还是有待考究的,关键还是要看脸,不,是看气质,这就好比就算你给流氓地痞之流披上冕服缁衣也阻挡不了他们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猥琐气质,以前师傅常哄我说抚琴能让女孩子变得漂亮容颜永驻,我原是不信,现在看了琴卿这个样子才知师傅不愧是多吃了几十年盐的人,竟一语道破天机。

分别之时冷长渊拿出一封信交给楚云颜,略怅然道:“冷某不能亲自去接公主,一切都劳烦世子殿下了。”说完沉默片刻才继续说道:“帮我……跟公主说声对不起。”

楚云颜低眸默然看着手中的信,良久问他道:“元氏被查必然会牵连到冷氏,既然冷大人一早就知道这幕戏的结局为何还要让它继续演下去?”

冷长渊怔住片刻,随后忽地淡然一笑,抬眸望向深蓝夜幕下的那尊琉璃孤月,清风徐来吹得他紫色的衣袂轻扬,环佩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在夜色中愈传愈远。半晌,他才缓缓吐出五个字:“因为她信我。”

原来这世间,能教人不顾一切的,不只一个情字。

四月初三,时至许大公主死后一月,许君派人北上寻找大公主许羲和。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许君本就已是年破日索,日薄西山,况经历了元贞夫人一事又加重了病情,立储迫在眉睫,奈何膝下无子,大公主年少早逝,二公主自小体弱多病,委实担当不得为君治国的重任,于是许君只能从诸卿中寻找才能之人继承王位,由此引发了卿将们的明争暗斗,互相弹劾,搅得朝堂乌烟瘴气。正当许君焦头烂额之际,欲归国的隐寒祭师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仙人告诉她传言被殇神带走许大公主正在极海之北的孤州中,许大公主乃天上星宿转世,是许国命中注定的帝王。许君听后大喜,虽有疑惑也全抛之脑后,连忙命人北上寻女,隐寒祭师同她的二位徒弟亦一同前往。

十日后,许君的人马在孤州的莫白山中找到了许公主,那时的许羲和穿了一身冕服,在莫白山常年不化的冰雪下衬映更加醒目夺人,她于山顶之上等着众人的到来,额前垂下的九旒冕帘被山上寒风刮得泠泠作响,红日在她身后缓缓升起,帝王之气尽显眉宇。

不得不赞叹,冷长渊排的这幕戏演得极好,天衣无缝的算计,一物一景皆恰到好处,唯一的遗憾是他没能亲眼看到。

作者有话要说:

☆、骗过天下是忠贞(二)

许羲和被接回许宫的途中未说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都不曾有过,看来她跟在冷长渊身后不仅学到了治国之道,还学会了怎样高冷。

马队行过孤州,隐寒祭师携弟子从赵国取道回国,离开前的那夜楚世子将那封信交到许羲和手中,她拿着那封信凝神良久,目光落在那工整的“公主亲启,长渊敬上”八字上,却始终未开启,晦暗的烛光投在她的侧脸上,她眨了几番眼睛,然后抬手拿下琉璃灯罩将那封信放到了烛台上。

火舌舔着纸页,火光在一瞬腾起而后又很快熄灭,楚世子默然看着她做完这一切,淡淡开口道:“冷大人让我替他转告一句,他说,”他顿了一顿,似在打量她的反应,而后者则盯着烛火凝神,楚世子继续道:“他说对不起。”

许羲和仍是无任何反应,楚云颜道了声告辞便离开,直到月上中天,她才蓦然回过神来,如梦初醒般地拿出笔墨纸砚,匆匆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

她将纸折好装进信封中,疾步走到门旁又忽然退了回来,默然伫立许久,夜风从窗中吹入灭了案台上的孤灯,月光便毫无顾忌地侵了进来,拉长了她的影子,寂寥如覆了一层白霜。许羲和转身顿然后退几步靠在门上,将那信捂在胸口,贝齿死咬着下唇不让自己出声,两行清泪从双眸中无声流下。

月光沧桑了夜色,忽有淙淙琴音被风吹进房中,卷起帘幕重重。那琴音同我之前在梦中见过的那个在红梅林中抚琴的白衣男子所奏竟一模一样,哀婉沉郁,悲伤欲泣。画面就在此刻忽然随着琴声的韵律出现一条条裂痕,直到蔓延上整个画纸,尔后琴音渐稀,那些裂痕才一条条合上,之前的明月清风不再,一座古老的城墙在画中显现,如年将休矣的枯木,摇摇欲倒之势已现。

许羲和回到许宫的时候许君硬是强撑着一口气去城头亲自迎她回宫,翌日许君便将王位传于她,并予她十八字要她记住:经国家,固社稷,存人民,明是非,决嫌疑,别异同。

如此,许羲和成了九州的第一位女君。

在那之后的第四日,许君终于绝了强憋着的一口气,薨。

许羲和即位时朝堂之中并未有太大非议,或者说那些大臣即使有非议亦不敢明着提出来,毕竟许国臣民信奉神灵,而现在许羲和在他们心中就是神的化身,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朝中纵有反叛之人亦不敢轻易起兵取而代之。许羲和即位一月,将朝中大小之事处置得尽善尽美,无一纰漏,国人大幸明君临世,然而在她提出要将在西荒塞外流放的冷氏一族接回沐州时却碰到了钉子。

第一个站出来反驳的是华氏一族,华氏与冷氏祖上是为亲家,冷氏一族与元氏结盟后便抛弃与华氏一族的联盟,致使华氏一族日渐衰退,华氏族人怀恨在心,所以冷氏落马的时候华氏亦出了不少力来落井下石,所以此番自然不希望冷氏族人回来。况且冷氏元氏两族双双落马,如今朝堂之上正是华氏一族的天下,许羲和初即位,根基尚浅,故要接回冷氏一族的提议毫无意外被诸大臣极力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事情出现转机是在半个月后,那是个雨夜,许羲和正在案旁批阅奏章,哗啦啦的雨声乱了思绪,宫人突然推开门禀告说一位妇人前来找她。

那妇人一进来便跪倒在她跟前,将手上的东西恭敬呈上,抽抽搭搭地说道:“臣妇恳请陛下昭冷氏族人回来,否则……否则阿仪……阿仪她……”

许羲和皱眉看着妇人,挥手叫一旁的宫人退了下去,抿了口茶道:“寡人记得你,登基大典上见过的,你是……华夫人?”

那妇人受宠若惊,忙应道:“是是是……正是臣妇。”

“你来找寡人想说些什么?”许羲和漫不经心打开那妇人之前递上来的帐本,脸色却越看越黑。

“是臣妇的小女儿阿仪,随冷氏族人一同去了塞外,那里日子那么苦,臣妇……臣妇实在不忍看她在那受苦……”说着偷偷拭了一把泪,“这是华氏族人这么些年来擅权舞弊结党营私的证据,臣妇将它交给陛下,希望陛下让我们阿仪回来……”

许羲和抬眸冷冷看着她,“不知夫人知不知道,这么多的罪状已够让华氏一族夷族,到时候就不再是流放受苦的问题。”她站起身走到她身边倾身低声道:“到时,你们华氏一族都得死。”

那妇人吓得坐倒在地,许羲和直起身转过身冷冷喊了一声,“送夫人回府。”

几日后西北阜州旱灾的消息传到沐州,许羲和为抚民心亲自去了趟阜州,那里的臣民见到她都如见神灵,行三跪九叩之礼,呈牛首彘肉之物,一时民心大应。但我想她亲自来这一趟的目的并非只有安抚民心这么简单,阜州离塞外不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