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荷衣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呼吸忽然就紧了起来。

却不是因为那浓得让人透不过起的烟雾。

那种令呼吸几乎停滞的压力,令她几乎将来历底细如实交代的压力,并不陌生。

这叫什么呢?君前失仪是吧?虽然他是微服出游,并不是摆明车马以君王的身份驾临,但既然开口用了一个“朕”字,她胆敢用个喷嚏打断他的话,恐怕杀头的罪名,已经离她不远了吧?

可是——她真的不是故意的!

喷嚏不比咳嗽,不是那么好装的,她也没练成那个本事,想要打就打得出来,不想打说忍就能忍得住。何况,同一种招数用得太多只会让人怀疑,哪能有什么正面效果,她也没有那么白痴。

只能说,一切只是凑巧。

她最多不过是顺势滑出他的怀抱罢了。

天哪,救救她吧!她心里哀号着几乎又跪在了地上。

老天爷没有一心偏袒自己的儿子,听到了她的哀求。

被火烧塌的房梁在倒下去时,掀起了灼人的热浪,冲散了那令她窒息的压力网。

“此地危险,皇——公子请早些离开!”在他无形的气势威压下,冰山一样的冷轩也险些再度失言。

“是啊是啊,我们还是快点离开吧——”冰山,记你一次人情。

冒犯一次两次应该也没多大分别吧?赌一把好了,她顺手抓住他的胳膊往外冲。

那——那些挡在救火人众之前的黑衣人,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

端平六年重阳之夜发生在“醉花丛”的那场火灾,就实际损失而言,远不及端平四年五年时严重,不仅原“醉花丛”地面上的建筑安然无恙,就连新建在原“芙蓉院”地面上的建筑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主要用来排试新曲的“百音坊”与起火的“枕荷居”恰隔着一座荷塘,虽说此荷塘比之皇家那莲叶接天万顷碧的“甘泉行宫”,不啻于杯水之于江河,但阻隔火焰的蔓延,却也起到了它该起的作用。“百音坊”除了烟灰多了些,其他倒无变化。用以练舞的“演歌台”烧掉了大半,不过整修之后,应该还可使用,真正烧成白地、修也没的可修的,只是一座“枕荷居”。但“枕荷居”是什么地方?那是皇朝第一名妓柳荷衣的居处。“醉花丛”能有今日之风光,大半是拜柳荷衣所赐,“枕荷居”从某种程度上说,比“醉花丛”其他的地方都重要得多。

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烧成一片白地?

重阳之日,院中大部分人手都去了“重阳花会”,留下来的人手不够用当然算得上一条原因。

起火之时,恰是花会结束,众家王公亲贵、富商巨贾蜂拥而至之际,局势混乱,火势失去控制也是一个理由。

还有一个原因,在严密封锁中,不曾为大众所知。

火势初起时,最早冲过去的,是“醉花丛”留守的保镖护院一干人等。虽然并不算多,但都还算是,哦,“训练有素”的。至少,救火的技能都还是纯熟的。如果不是一群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黑衣人阻挡了他们,不许他们靠近“枕荷居”,以至于贻误时机的话,便是“枕荷居”,也未必就不能保全。

虽然有人阻挡,隔得又不近,但火焰燃烧时,火场亮如白昼,眼尖的还是看到了那个纵然看不清面目也能隐隐感受到尊贵气势的陌生男子,脱下外袍,包裹住他们“醉花丛”最负盛名的花魁柳荷衣的那一幕。

不是没有眼珠子当场掉下来的。

他们的花魁,居然没有闪躲。

居然就任由那男子用过分亲昵的半拥半抱姿势,披了一件男子衣服给她。

名满京师的第一名妓,与她那倾国倾城的绝世容姿、惊才绝艳的乐舞才华几乎齐名的,是被翰林学士、当朝最出名的风流才子路桂芳吟咏为“佳人如明月,可望不可攀”的难亲芳泽。

身在“醉花丛”的一众人等,平日里见得最多的,便是柳荷衣裙下的众多追逐者求而不得、铩羽而归时“中宵迎风露,清辉不相怜”的哀怨失落。曾几何时,竟也会见到他们引以为傲的传奇名妓,那样小鸟依人地靠在男人怀里!

一定是眼花了,相隔那么远,什么都看不清楚的,要不然,怎么会眨眨眼的工夫,一阵浓烟卷过,那男子连同他们的花魁,在人来人往的火场中,都象是平空消失一样,忽然不见了呢?

好狗还不挡道呢,那群该死的黑衣人,却连别人的视线都要挡,真是混蛋!

隔着“枕荷居”和“百音坊”的荷塘中,那条仅容两人并行的石径曲折于荷叶之间,将两座建筑联结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突如其来的火灾发生时,那石径也可以随时地担负起消防通道的功能,非常方便安全。如果不是眼下这种火烧眉毛的关口,作为设计者,她还真想为自己小小地自豪一把。

不过那些黑衣人——白痴这会儿也该知道他们都是皇帝老爷带来的侍卫了也真是不简单,好象在她拉着他穿行“消防通道”时,那些人已经“先行发现”了这条离开火场的最安全道路。一路上竟只有那些黑衣人的影子,“醉花丛”的人,却是一个也不见。

强压下回望火场的欲望,脚下不敢稍作停留,绕过没有新曲排练、寂静无人的“百音坊”,火场渐远,光线渐暗,她一心呼唤着的围墙,出现得比往常都要慢上许多。

失火的夜里,应该不会再有守在“醉花丛”后墙外听不要钱的排练曲的闲人了吧?